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
    後世就有學者懷疑甚至否認,管子是管仲本人所寫,爭議很大。

    朱敬倫此時也不由得懷疑,因爲他從一本管子中看到太多東西了,誠然管仲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政治家,不可否認他肯定做到了管子中的某些政策。

    但是有一點,朱敬倫認定,戰國時代的齊國,不可能完全做到這些,這也太誇張了,如果齊國真的能做到這些東西,他就不止是一個霸主那麼簡單,國力恐怕早就該一統江山了,當然管仲未必想統一天下,他的思想是尊王攘夷。

    另一個懷疑是,管仲這個人真的這麼厲害,他一個人就通曉了法家、儒家等等諸子百家流派一個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多的精力。姑且有,那麼管仲肯定是一個埋首案牘的大學者,但偏偏他是一個輔佐齊王坐上天下霸主位置的一個名臣,一個丞相。

    也就是說,管仲要在實行各種富民政策,制定無數法律政令,還要代表君王聯絡四方,跟隨君王到各處會盟之餘,還要下筆來寫下這麼一本要燒死無數腦細胞,包羅萬象的皇皇鉅著

    這還是人嗎

    朱敬倫不是貶低管仲,既然這本書是以管子命名,意味着此書的作者肯定很認可管仲的施政理念,總結管仲的施政經驗後寫出的這本書,當然總結中難免摻雜進了一些作者自己的思想。

    作者有可能是管仲的同僚,管仲的下屬,或者管仲的學生,記錄了下許多管仲的言行,最後彙編成一本政治鉅作,但更有可能作者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的集體智慧。

    很多學者都推斷,這本書甚至成書要晚於管仲兩百年以上,因爲書中引用和映射的很多歷史事件,都是管仲兩百多年後發生的事件,很有可能這本書是在管仲之後兩百多年間,不斷的有人給他增補、修訂,加入各家各派的觀點和思想,最後彙總融合成的一套完整的政治哲學。

    至於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竟然就能寫出如此係統的政治學教材,真是讓人震驚,同時考慮到當時正處在戰國的大亂世,就不由得讓人感嘆果然是競爭之下,才更有活力,無論是科技還是思想,諸子百家絕對不可能誕生在一個和平時代的溫柔鄉里。

    朱敬倫這邊讀書讀的愜意,黑狗帶着軍隊則在南征北戰,黑狗最近可是異常的敬業,因爲他有了動力。

    當侯進分散手下客家兵勇,然後瞬間擴軍一萬之後,黑狗當時非常的嫉妒和委屈,他覺得自己手下士兵比侯進手下資歷老,技術更好,打的仗更多,可侯進卻擴編了,他依然只能帶着兩千手下。

    他的委屈通過侯進傳到了朱敬倫耳朵裏,朱敬倫跟他深談了一番,告訴他之所以不擴充他手下的部隊,那是因爲這些人都抽大煙,萬一戰場上沒有了大煙,一個個還能打仗嗎。

    之後開始鼓勵黑狗和他手下的士兵們戒菸,告訴黑狗,如果他能夠戒菸成功,立刻分侯進手下一半兵力給他指揮,他手下的疍民士兵,誰能夠戒菸,立馬升官一級。

    朱敬倫絕對不是開玩笑,即是鼓勵,其實也很期待,他對這些大煙鬼始終不信任,老實說他心裏是有根深蒂固的成見的。可如果他們真的能夠戒菸,朱敬倫絕對不會食言,因爲他知道大煙癮很難戒,普通菸民戒個香菸都叫苦連天的,一般人都做不到,更何況戒大煙癮,能戒掉這種東西的,無不是意志堅定如鐵的人,這種人放在哪裏都是人才。哪怕不識字,也絕對不能放過。

    受此鼓勵,黑狗在部隊中掀起了戒菸運動,他是真的打算戒菸的,他是疍民出身,哪怕混成了一個幫會龍頭,可內心中深深卑賤感卻去之不掉,他總感覺低人一等,但中國人講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認爲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沒有人是天生高人一等的,跟着朱敬倫讓黑狗看到了希望,如果能統領五千人馬,這怎麼也是副將級別的朝廷命官了,他一心想要通過加官進爵來改變出身。

    人有希望,就有動力,在來新會之前,黑狗已經戒菸戒了一月,真的是一口都沒抽。

    導致戰前,朱敬倫還專門問過他,能不能清醒的帶兵,他保證自己沒有問題,這才能夠帶兵鎮壓客勇。

    進兵算不上順利,但也沒有大麻煩,正面對上客勇,他們有絕對的優勢,不提有開花彈的大炮支援,僅僅是兩千人組成的排槍方陣,就是冷兵器軍隊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淵。

    但客勇不是笨蛋,於是黑狗遇到了偷襲,遇到了埋伏,遇到了各種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特殊狀況。最糟糕的一次是行進途中,突然幾個客勇從道路旁的樹上跳下來,跳到了他們的隊伍中央,大肆砍殺,殺死了十餘人,打傷了三十多人。

    好在這些客勇是一些逼急了的亡命徒,人數不多,否則他們就有大麻煩了。話說回來,如果對方是大股人馬,卻又不可能躲過他們的偵查藏在樹上。

    一個月中,前前後後傷亡了上百人,但是卻打下了雲鄉、倉城兩地,還將來援的鶴山鶴城一帶的鄉勇打的打敗,傷亡上千人,可以說鶴山開平兩地最強悍的客勇,已經北他們打敗了。剩下的都是散兵遊勇,全部都打亂,打散了。

    至於新寧,由於陽江局等地的土勇發起的進攻也節節勝利,新寧客家人自顧不暇,已經顧不到水口這一帶的同胞了。

    在經歷一個月,跟隨數萬土勇對客勇的反擊之後,朱敬倫收到的統計,客家人傷亡已經過萬,這統計是瑞典顧問發回來的,沒有什麼水分。

    對於一個人數總共百來萬的族羣來說,傷亡上萬人是一個很難承受的代價,畢竟傷亡的這些人全都是青壯,對於一個依然需要農耕爲生的族羣來說,這種傷亡已經很慘重了。

    於是在四月中旬,客家鄉紳們終於選擇來議和了。

    鶴山著名的鄉紳,也是最早開始反抗洪兵的高三會同了一批客家鄉紳和宗族商議之後,決定跟土人講和,他們也看到客家面臨四面八方的壓力,畢竟他們是後遷來的,完全生活在土人的包圍之中,他們山外的平地上是廣府土人,近海邊也是廣府人,長此以往他們只會被不斷的擠壓空間,最後再次回到山裏,而且還會面臨土人的封鎖,困死孤山。

    客家人組織團聯伊始,就是高三變賣家產招募客家鄉勇搞起來的,因此他一直都是鶴山客勇的頭領之一。

    後來械鬥大爆發是因爲馬從龍這個武舉人聯絡六縣客家鄉紳宗族,搞起了大團練所致,不過馬從龍帶兵平定了附近洪兵之後,就被調到江西、湖南等地跟太平軍作戰去了,後來戰死在太平軍手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