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1)
    這是一招險棋,朱敬倫自己也很清楚,他知道英國人並不想打仗,朱敬倫自己更不想打仗,尤其是跟英國人打,但鴉片貿易卻是英國人無法割捨的核心利益,一旦失去鴉片貿易,英國勢必再次在中英貿易中開始出現鉅額逆差,在這個金本位的時代,意味着英國人不得不一船一船金銀往中國運送,這不但會給英國的國際貿易造成巨大的麻煩,而且隨着金銀的流失,英鎊的信用也會降低,這甚至會威脅到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問題。

    總之一項高達四五千萬兩年貿易額的商品,已經不再單單是一種消費品那麼簡單,它已經具有了政治意義,哪怕它是毒品,英國也必須堅持維護下去。

    可也正是因爲鴉片貿易是英國人無法放棄的,所以朱敬倫纔要動這個利益,只有戳到英國人的痛處,他們纔會妥協。他們纔有可能以放棄苦力貿易爲代價,保住鴉片貿易,才能達到朱敬倫想徹底終結悲慘的苦力貿易的目的。

    當然,這很屈辱,尤其是朱敬倫這種新中國時期培養出來的官員,他更難以接受一個國家向自己的國家武裝販毒和販賣自己的國民出國爲奴這兩件事,但是作爲一個執政者,他必須爲整個國家負責,在被人販毒和被人販賣國民爲奴兩件事中,他只能選擇打擊其中之一的話,他只能選擇優先打擊後者。

    至於鴉片貿易問題,誰讓現在的實力弱呢,這是一個列強瓜分世界的前夜,最黑暗最血腥的時代,這個時代弱者能生存下去已屬不易,談何尊嚴

    但即便如此屈辱,都有可能玩砸,時刻都繃着一根鋼絲,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因爲英國隨着工業化的完成,國民變得富裕,所謂富漲良心,確實出現了一大批衣食無憂之下,展現出良知的紳士階層,但這些人的聲音能夠影響英國政府一時,不可能長期左右英國的政策。

    就好像美國的南北戰爭,因爲林肯宣佈廢除奴隸制之後,英國國民踊躍的支持北方,讓英國政府儘管很想支持南方,從而繼續將美國南方當成原料來源地和產品市場,可卻一時半會無法介入。

    現在英國的輿論一時是挾制了英國政府,但不可能永遠讓英國政府束手無策。即便是最好的情況,英國迫於輿論壓力,眼睜睜的默認了大明打擊鴉片貿易,但長久的貿易赤字,很快就會讓英國經濟出現問題,這是一個自由資本主義的時代,每七八年就會爆發一次經濟危機,一旦英國再次爆發經濟危機,他們很容易就能將責任推到大明的身上,告訴他們的國民是因爲大明限制貿易,才導致了英國的經濟危機,操縱輿論以及嫁禍給中國這種事,後世的朱敬倫見的多了。

    那時候在經濟危機之下困苦掙扎的英國民衆,也就沒有那麼多富餘的良知了,他們那時候纔不管大明限制的只是鴉片貿易,那時候他們會轉而給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採取強硬手段逼迫大明開放市場的。

    因此一旦強硬的推動禁絕鴉片,朱敬倫知道戰爭也就不遠了。

    所以從一開始,朱敬倫就讓軍隊開始準備,讓他們做好跟世界第一強國英國一戰的準備,一旦戰爭爆發,最好的結果是大明剛剛組建的海軍全軍覆沒,但是卻能在陸地上抵擋住英國軍隊,然後在長期封鎖之下,被迫再跟英國簽訂一個保住面子卻失掉裏子的條約。

    更壞的結果是海陸兩面全部戰敗,那時候恐怕連面子都保不住。最壞的則是,英國人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她又拉上了法國人,或者其他什麼盟友,那時候需要擔憂的,就不是不平等條約的問題,而是這個新生的國家,能不能存續的問題。英法聯軍打敗大明,他們會怎麼選擇,是將大明的國土交給聽話的清廷統治,還是他們自己瓜分,抑或者他們允許大明繼續存在,可從此只能是他們的傀儡政權。

    總之朱敬倫心裏很清楚,此時挑釁大英帝國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動員軍隊爲最壞的結果做準備的同時,他還有許多其他的後手。

    那些已經到英國活動的特殊使團,他們大都是由商人子弟組成,而且是長期跟洋人做貿易的商人組成,他們懂得洋人的心思。

    他們可不僅僅是收買幾家報紙而已,他們更重要的使命,是用他們的手段,去遊說真真正正的利益集團,而不是虛頭巴腦的在報紙上製造輿論。

    曼徹斯特商會,是他們重點遊說的對象,他們是以私人身份來的,做的比較隱祕,未必瞞得住英國政府,但是卻不容易給人抓住證據。

    過去的四大行商之一的廣利行盧氏後人盧薛昌,正是負責跟曼徹斯特商會進行公關的主要人物,當然他是以商人名義來英國人的,也是以商人身份拜訪曼徹斯特商會的,同時也是以商人身份被曼徹斯特商會奉爲上賓的。

    盧家在過去也曾是跟潘家伍家並列的大行商,但崛起速度之快比之伍家尤甚。

    盧家第一代掌門人盧觀恆出身落魄,乾隆年間因生計無着纔來到廣州謀生,當時的伍家在伍國瑩的經營下已經是一個飲食之家,伍秉鑑那時候已經是一個富二代,而盧觀恆卻只能在商鋪中打雜爲生,一直到40多歲連一房媳婦都娶不上。

    機緣巧合他偶然在一次洋人的貿易中做了中間人,從此進入了跟洋人的貿易生意中裏,十年之內就發家致富,成立了廣利行,並且跟伍秉鑑平起平坐成爲十三行總商之一。

    可謂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這種崛起太快的家族往往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根基不夠,說白就是一個暴發戶。當盧觀恆死的時候,盧家第二代掌門人盧文錦還是一個二十歲的孩子,這跟伍家的衰落一樣,除了時代大局勢之外,也是因爲後繼無人所致。盧文錦沒有他爹的魄力,僅僅是將家族生意維持,在他的時代,盧家已經不能跟潘家和伍家平起平坐了,淪落成了一個普通的商行。

    盧文錦沒魄力,倒也不是一個敗家子,他將他爹積累的鉅額財富,不斷的變成鄉下的土地,倒是給盧家打下了根基,後來鴉片戰爭結束之後,盧家就關閉了廣利行,全族回鄉安然做地主去了。

    但盧家過去曾經輝煌過,跟洋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朱敬倫希望利用這些行商的人脈,所以後來他就扶持盧家再次開起了廣利行,而重建廣利行的,就是盧家的第三代掌門人,盧觀恆的孫子,盧文錦的侄子盧薛昌。

    盧薛昌不是盧文錦的兒子,而是盧文錦的大哥盧文舉的兒子,也是盧家退出商界後,唯一留在廣州繼續經商的子弟,不過他不再做貿易了,而是轉行做起了涼茶買賣,開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茶鋪,後來他家的涼茶還頗有市場,知道解放之前,才被王老吉兼併。

    因爲盧薛昌本就是個商人,朱敬倫通過伍家鼓動盧家的時候,盧家就推出這個子弟,重新執掌盧家商業。

    而這次讓盧文錦來曼徹斯特也是有原因的,曼徹斯特是英國著名的工業城市,而英國的工業最主要的就是紡織業,盧家過去發家的手段之一,就是基本壟斷了跟東印度公司的紡織品生意,而且他們不是賣,而是報銷東印度公司的印度棉花,因此在這個行當,盧家有經驗積累,盧薛昌重開廣利行之後,也繼續做起了紡織品貿易。

    曼徹斯特商會中,勢力最大的也就是紡織業商人,他們不但是一股商業勢力,在英國這個日益資本化的國家,他們還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

    英國之所以發動鴉片戰爭,背後就是這些商業勢力的鼓動有關。雖然戰爭主要保護的是鴉片商人的利益,但是當時以販賣鴉片爲生的鴉片商人組成的印度商會、印度和中國協會,印度協會等團體,跟英國國內的紡織業商會其實形成了聯盟。當時鴉片商會們忽悠了這些紡織業資本家團體,告訴他們中國人沒人買一件襯衣,就足夠他們開動馬力生產一百年。

    因此當時這些協會也加入了給政府施壓發動戰爭的行列中,他們跟鴉片商會們一起,在短時間內,通過密集的向首相和外交大臣呈遞備忘錄,提出他們的訴求,給政府施加了強大的壓力。

    而當時這些主張戰爭的團體中,核心團體是總部位於倫敦的“印度中國協會”,而其中叫囂最兇的,則是曼徹斯特和格拉斯哥兩個紡織業發達的城市的商會。

    這次朱敬倫再次動了鴉片利益集團的蛋糕,爲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英國動武的危險,將工業資本利益集團,和鴉片利益集團之間的聯盟瓦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這是盧薛昌最大的使命,而他的對手就是曼徹斯特強硬的激進派會長特耐爾。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