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
    德國大力支持俄國,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這跟什麼三皇同盟八竿子打不着,根本目的就是德國希望俄國人東進。

    俾斯麥主持外交的時代,德國基本上很少向外擴張,致力於保持一個在大陸上的強國地位,不尋求海外擴張跟英國產生衝突,因爲俾斯麥看的很準,一旦德國跟英國站在對立面,德國的災難也就來了。

    因爲德國的地緣位置,註定德國始終不得不面對大陸上的敵人,跟法國的仇恨已經因爲普法戰爭而無法化解,所以只要德國跟英國產生衝突,法國必然跟英國結盟。

    對俄國,則是拉攏和防範,德國不願意看到在跟第三國爆發衝突的時候,同時跟俄國人對抗,所以一邊拉攏俄國,簽訂意在維護中歐和平的三皇同盟條約,一邊致力於將俄國人的目光從歐洲引開,德國跟俄國已經瓜分了波蘭,兩國領土實質上相鄰,俄國只要向西發展,德國必然首當其衝,所以除非俄國向其他方向發展,不然德國必然要跟俄國開戰。

    因此俾斯麥統一了德國之後,始終堅定的支持俄國向中亞和遠東擴張,讓俄國在中亞地區跟英國矛盾激烈,在遠東地區後來跟日本人爆發了戰爭。

    別說支持俄國擴張了,俾斯麥甚至還支持法國向外擴張呢,以此彌補法國失去阿爾薩斯和洛林後對德國的不滿,他多次在殖民地擴張中,支持了法國人的訴求,可惜俾斯麥的手段再高明,也不可能化解法德恩怨,不管德國有沒有割讓法國領土,有沒有榨取法國賠款,兩國都不可能和平了,因爲驕傲慣了的法國人不能接受這種恥辱。

    有支持俄國向外擴張的心不說,德國人現在還真的有這個能力,普法戰爭後,法國人愛國主義刺激下,三年內就爲政府籌措到了50億法郎的資金,讓原本規定39年還清的賠款,只用了三年就賠完了。

    德國撤兵了,但拿到了一筆異常豐厚的資金,甲午戰爭後,拿到清政府兩億兩白銀賠款的日本人一度表示,都不知道這筆錢該怎麼花了,其實德國人也有種不知道怎麼花錢的暴發戶感覺。

    這筆錢纔過去了幾年時間,大把資金還躺在德國政府的賬戶裏,不知道花到哪裏去呢,因此用來支持俄國人修建一條鐵路,簡直是綽綽有餘。

    外交上有支持俄國擴張的目的,資金上有幫助俄國修路的能力,在經濟上,德國也有幫助俄國修鐵路的動力,因爲現在德國依然深陷經濟危機之中不能自拔。

    從1873年爆發的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連大明都感受到了寒冬,而德國和美國,則是這場寒流的中心,這場本世紀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受損最嚴重的就是美德兩國,美國不用說了,鐵路爲主的投機太猛烈了。

    德國同樣也是因爲投資太猛,導致生產嚴重過剩。

    因爲發了戰爭橫財,卻不知道花在哪裏,軍國

    主義思想統治下的德國,大力推動重工業的發展。從1871年德國打敗法國後,德國政府利用50億法郎的黃金賠款,在全德國建立了穩定的金本位制度,還大量投資重工業,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提高產業集中度,使德國工業實力迅速增強。1873年,煤炭產量達2726萬噸,躍居世界第三,僅次於美、英兩國。魯爾區成爲德國的鋼鐵工業、製造業和軍火工業的集中之地,鋼鐵工業成爲德國最重要的工業。

    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德國政府的這些盲目投資,馬上就遭到了最慘痛的打擊。重工業集體衰退,生鐵產量連續三年下降。從危機爆發前的最高產量爲224萬噸,降至1876年的185萬噸,一直到70年代末,產量才達到並超過危機前的水平。克虜伯等大工廠解僱了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工人,歷史上,直到1879年和1880年,德國車牀的開工率還只有30。

    嚴重的經濟危機,過剩的生產能力,大量失業的工人,都在告訴德國政府說,“德國需要市場”

    不願意通過軍事擴張爭奪殖民地的俾斯麥,只能通過其他辦法爲德國企業擴大市場,俄國這個重工業落後,土地龐大,人口衆多的國家,顯然是一個最好的市場,跟俄國簽訂大量的貿易條約,進行大量的投資成爲不二之選。

    至於這條鐵路,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支持俄國修建的,貸款德國給,技術人員德國出,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採購德國的鐵軌和鐵路機車,電報線路和電報設備等等。

    支持俄國修建這條鐵路,外交上可以將俄國擴張的方向轉向東方的中國,資金上還能給戰爭賠款找一個投資渠道,經濟上又能爲德國企業尋求市場,這三種有利條件,讓德國不可能拒絕俄國修鐵路的貸款和其他支持,幾乎是一拍即合。

    德國推禍水是爲了自己的安全,那麼法國就不能讓他們如願,他就要把俄國的目光重新從其他方向拉回歐洲,這又符合英國的利益,他們需要俄國從其他方向收回注意力,以免俄國佔領中亞後跟英國爭鬥印度,也不想讓他們控制天津後跟英國爭奪長江。

    德國將俄國這灘禍水引向了東方,英法自然感受到了威脅,但感受最大的還是大明,所以大明積極相應英法的建議,三國在針對俄國南下問題上,迅速取得了一致態度,絕不能接受俄國尋求商業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否則三國將聯合起來,全力阻撓俄國。

    政治地緣就是這麼奇妙,遠在歐亞大陸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推動,就讓大陸的東段感受到了強大的壓力,德國只是想化解自己的壓力,卻讓大明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另一個主角俄國,隨便動一動,就能讓各方勢力都感覺到壓力,這頭北極熊的世界影響力真的不能小覷,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爲,十九世紀的歷史並不是英法,也不是英德之間爭霸書寫的,而是俄國跟英國世界爭霸的縮影,而這場爭霸,並不是從克里米亞戰爭開始的,而是從彼得大帝將目光盯住海洋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