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
    文鳶帶着重新恢復的明軍,再次向長崎推進,他極有耐心的用了一個月才拱到了長崎,一路上他使用的兵力只有三萬,次第推進,一萬前鋒,一萬中軍,一萬斷後,時刻保持着三路大軍物資給養的充足,始終不脫離海岸。

    這種做法像極了曾國藩向天京推進的方略,這說明文鳶還是懂得步步爲營,懂得後勤補給的重要性的,作爲一個軍旅生涯達二十年,在西方留學五年的老軍官,他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軍事常識,上次的冒進,只是人人都會犯得一個錯誤罷了。

    尤其是他這種名望很高,改革派旗幟性的人物,就越是容易看高自己,看輕對手,日本的三縣有朋有皇軍之父的稱號,一手打造了日本陸軍,甲午戰爭的時候,他帶兵的戰績,就比不上大山岩等人的戰績,也顯得冒進輕敵,最後讓日本大本營給招了回去。

    文鳶一旦穩紮穩打,此時的日本陸軍就真的找不到什麼機會了,偶爾幾次陸路伏擊,打算以地形優勢阻擊明軍,也在明軍的裝備優勢下被擊退,一直到長崎港區,也沒遇到像樣的挑戰。

    這時候決戰纔剛剛開始,日軍已經在這集中了三萬人,文鳶的做法讓國內非常擔憂,他沒有按照之前的方略,從琉球將主力調往長崎,而是就用手裏的三萬大軍,與日軍展開了決戰。

    戰前連朱敬倫都給他發了電報,讓他慎之又慎,可他依然堅持認爲,三萬對三萬,明軍必勝。

    朱敬倫最後支持了文鳶,因爲他知道,一旦否決的話,軍心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如果軍隊失去了這種天下無敵的勁頭,那倒是不用擔心輕敵冒進的毛病了,可失去了鬥志的軍隊,如同沒有了男兒血性的男人,一輩子都擡不起頭。

    文鳶打算用三萬人攻打三萬日本把守的要塞,這關乎他能不能雪恥,其實他比誰都更加的謹慎,大到行動方略,進兵計劃,小到夜間的崗哨,他都要一一過問,而且不急於進攻,而是在周圍包圍了長達一個月後,爬上附近的山頭將長崎港內的一草一木都觀察清楚之後,才命令發起進攻。

    這一仗一打就是兩個月,雙方都沒退路,文鳶不但讓各級軍官都寫下了血書,他自己更是帶頭表示,一旦此戰失敗,絕不苟活於世,從軍官到士兵,管輸下去一種死戰的觀念,每一戰文鳶都親臨前線,雖不可能衝鋒陷陣,但他堅持掌握第一手的戰況。

    日本人在港區外圍構築了大量要塞、壁壘和壕溝組成的防禦體系,文鳶則選擇重炮密集轟擊,步兵推進的辦法,付出上千人犧牲的代價才佔有了五百多米寬度的一片防禦陣地。

    日軍則發動反攻爭奪,雙方多次爆發白刃戰。

    每天都有死人,血流成河。

    海軍履行了承諾,戰鬥期間,不惜以敵人炮臺多次對轟,成功封鎖了長崎港,沒有讓日本的一兵一卒增援這裏。

    終於在第十五天,打退了日本多次進攻之後,文鳶的前鋒部隊推進到了日軍炮臺,用炸藥炸掉了炮臺,阻擋海軍的屏障徹底消失了。陸軍則攻入了長崎市區,除了外國人居住區,在整個長崎港區的角角落落都爆發了激戰。

    兩個月之後,明軍成功佔領長崎,戰損達到一萬人,日軍幾乎全軍覆沒。長崎港區變成了一片焦土,八成的建築被毀,日本大力營建的這個港口,毀於一旦,物質損失無法估量。

    而明軍終於打開了一個進入日本的門戶,大量援軍不斷的派往長崎港,利用緊急修復後的港口設施不斷的增強兵力、物資補給,準備一場更大規模的戰爭。

    日本人意識到了,他們之前打的所有戰爭,都已經不夠看了,新的現代戰爭將比以往所有的戰爭更加慘烈,破壞力更大。此時日本君臣突然感覺到,他們根本就沒有做好一場現代戰爭的準備,兵力上完全不佔優勢不說,武器裝備也跟不上消耗,國內建設的那幾家小兵工廠連十萬人的供應都無法維持,怎麼跟大明持續戰爭呢

    英國更積極的進行調停,還跟美國、法國一起達成了一致,聯合調停明日兩國的戰爭。

    美國不想看到俄國在日本擴大影響,法國需要英國保護他們不受德國侵犯,聯合俄國的外交努力始終在共和國和君主國的意識差別下無法取得進展,反倒是德國利用俄土戰爭中的英俄矛盾,大大加強了跟沙皇的關係,給予俄國在遠東修鐵路的資金和技術,讓俄國的擴張方向轉向東方。所以法國有必要讓俄國回到歐洲,繼續正面面對德國本土。

    在三國聯合調停下,大明代表再次坐上了談判桌,這一次他們更加咄咄逼人

    ,而談判的基礎也變得更高,那就是日本無條件釋放琉球國王,他們坐上了談判桌,意味着琉球國王,已經被日本釋放,回到了國內,回到了王宮。

    現在談判的就只剩下道歉和賠償問題了,之前大明只索要了總計五千萬的賠償,但是這次由於拖延的時間更久,大明的動員範圍更廣,日本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了,大明提出的賠償方案是白銀兩億兩,以大明的新貨幣爲計算單位。

    度量衡改革之後,一兩可不是過去的37克左右,因爲一斤不再是十六兩,而是轉爲了十進制,一斤就是十兩,而新的一斤是500克,一兩就重達50克,遠遠高於過去的銀兩單位。

    現在的兩億兩賠款,相當於舊海關兩兩億七千萬兩,而且大明要求以黃金支付,因爲現在大明實行了金銀複本位,打着加入拉丁貨幣同盟的旗號,鑄造了新的金銀幣,黃金和白銀都是大明的法定貨幣。

    一兩銀幣是重量達50克的超大銀幣,而金幣則是十六分之一也就是3.125克的黃金,以目前的比價,大明紙幣對法郎是一比十的兌換率。

    本來大明打算以銀兩作爲計價單位,讓調整跟金幣的浮動來穩定金融體系,現在如果有了日本的黃金賠款,大可以試一下直接以金幣盯死紙幣,讓銀幣比價浮動的方式,也就是讓金銀複本位向金本位那一側側重,也是法國和美國的方式。

    可日本真拿不出這筆錢,就是殺了他也拿不出來怎麼辦。

    現在的日本,正在搞工業,資金積累全靠掠奪,沒有向外掠奪的本錢,他們就向內掠奪,也就是掠奪本國的農民,一方面農民承擔了最重的稅賦,一方面則濫發紙幣讓全民承擔通貨膨脹,國內通貨膨脹嚴重,日元比過去下跌了五倍,五日元才能換一枚銀元。

    本來金融秩序就處在崩潰的邊緣,讓他們拿出這筆錢,根本不可能。

    但英法美都是富豪,英國自不用說,法國也掠奪了幾百年,民間資本充足無比,能一次性籌集到350億法郎的國家,不容小覷,美國雖然負債累累,但那是因爲投資規模太大,直到本世紀末,美國西部都是全世界最大的金銀產地。

    爲了抵禦俄國南下,三國向日本表示,願意向日本借款。

    俄國人已經開始跟日本接觸,聽說他們對對馬島很感興趣,俄國雖然從滿清手裏掠奪了海參崴,但悲催的發現,這是一個有三個月以上冰期的港口,如果能從日本手裏得到對馬島,俄國勢力就能滲透到日本海。

    另外俄國還在跟朝鮮政府接觸,聽說他對釜山更感興趣,他們發現釜山的水文條件極佳,而且能從海參崴修建一條鐵路南下。

    隨着俄國在蒙古鐵路的通車,俄國人開始不滿足於,受制於天津港以及英國勢力佔有的營口等港口的態勢,他們對渤海灣也有興趣,英國人發現,俄國的測繪船多次在葫蘆島一帶出沒。

    顯然俄國試圖給恰克圖鐵路找一個對接大海的港口。

    俄國的舉動讓英法美三國憂心忡忡,英國在長江是最大的得益者,美國人打開了東北的市場,歷史上美國粗布等紡織品,在日本紡織業崛起之前,就一直霸佔着東北的市場,所以美國一直對朝鮮很感興趣,法國則不願意看到德國藉助俄國的勢力向南滲透。

    在長久的戰略利益驅動下,三國願意給予日本低息貸款,利息甚至降到了三釐,完全不是日本這個混亂的金融體系本能享受到的待遇,大明向英美借款,平均利息還高達四釐呢,那可是以全世界最大的生絲和茶葉出口作抵押換來的,日本拿不出靠譜的抵押品,卻享受了額外的優惠。

    英法美三國很有誠意,但奈何日本人不想借錢。

    日本明治維新期間,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就是,很好借外債,都是靠對內掠奪完成。

    因爲這時代的日本政治家有一個憂慮,那就是洋人有可能通過貸款殖民日本,他們看到埃及和土耳其因爲借洋款過多而受制於洋人後,就認爲貸款是一種殖民的方式,所以十分抵制外債。他們的憂慮倒也不是沒有道理,後來清政府因爲債務問題,而始終受制於洋人,就是教訓。

    因此談判過程中,日本不拒絕賠償,只是試圖將賠款數額壓低,同時希望分期償還。

    大明拒絕壓低賠償,認爲一切都是根據大明的實際損失統計出來的,一分錢都沒有多要,但是不拒絕分期付款,條件是在賠款清償之前,大明要佔領長崎作爲抵押,爲此願意讓日本延期50年償還貸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