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
    山西的土財主爲什麼會興起挖礦的想法,第一是這幾年煤炭的價格不錯,大明工業越發展,所需要的工業用煤缺口就越大,大明本國嚴重缺煤,廣東只有一些品質低劣的褐煤,廣西的煤炭也不是什麼大型煤礦,在越南宏基煤礦日益開發的過程中,大明本國煤礦沒有任何競爭力。

    但越南的煤炭供應大明已經越來越喫力了,這導致煤炭的價格相當不錯,李鴻章讓香山買辦開辦的開平礦務局已經開始生產,並且盈利頗豐,將洋人和大明的煤炭,從天津徹底排擠了出去。

    在洋務運動的浪潮之下,李鴻章招攬了大量跟洋人做生意的買辦,雖然這些買辦大都來自廣東,屬於大明國民,但李鴻章連洋人都敢用,更何況買辦呢。

    而唐廷樞又確實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歷史上,他是唯一一個跟盛宣懷共事,最後沒有被盛宣懷吞掉的買辦商人,可見其能。

    翻一翻唐廷樞的資歷,即便放到買辦行當裏,那也是頂尖人物。

    歷史上,1863年,唐廷樞在怡和洋行升任總買辦,在10年的買辦生涯中,他爲洋行賺取了鉅額利潤。此外,唐廷樞還與朋友合夥,開設茶棧、投資錢莊、參與外商的附股活動。

    1873年,唐廷樞受直隸總督李鴻章之邀,參加了對輪船招商局的改組,擔任總辦。在唐廷樞主辦輪船招商局之前,輪船招商局實收資本包括官款不足20萬兩白銀,唐廷樞憑藉自身的影響力,在主持工作一個月內,便讓上海有錢人紛紛入股,吸引中小商人資本金額達100萬兩白銀。輪船招商局作爲中國近代航運企業進入市場,與外商企業旗昌、怡和、太古展開激烈競爭。到1877年3月,輪船招商局便併購了旗昌洋行,併成功讓怡和、太古與招商局達成妥協,唐廷樞以自己超強的經營能力,擊敗了強大的外國競爭對手。

    圍繞輪船招商局的企業經營,1875年,唐廷樞等又籌辦過中國首家船舶保險公司保險招商局,開創了中國人自辦船舶保險的先河。

    1876年,唐廷樞接受福建巡撫丁日昌的委託,籌辦福建、臺灣兩地的洋務,架設了福建廈門臺灣的電線,開採臺灣後壠的石油,計劃設立一家資本爲200萬兩白銀的銀行以支付對外貿易週轉。

    唐廷樞的經歷表明,他不但能辦洋務,最關鍵的是他辦的洋務能賺錢,這一點是他跟盛宣懷最大的區別,盛宣懷搞漢陽鐵廠不能說沒有成果,可最後辦企業辦到把企業拱手讓給了日本人,就太失敗了。

    唐廷樞所辦的洋務企業裏,最成功的其實還是開平礦務局,歷史上開平煤礦1881年出煤,1889到1899年該局帳略統計,11年共盈利900餘萬兩,這就是唐廷樞的才能,也是他被盛宣懷這個更會做官的官僚家族出身官商排擠出輪船招商局後,還能得到李鴻章的青睞,讓他長期主持開平礦務局的原因。

    有能力的人在哪裏都被凸顯出來,儘管和歷史上的發展軌跡不一樣,唐廷樞並沒有介入輪船招商局,但他卻跟輪船招商局有業務往來,他所在的怡和洋行就是輪船招商局最大的煤炭供應商。

    做着怡和洋行的買辦,唐廷樞卻操着輪船招商局的心,一次偶爾得到李鴻章接見,求問唐廷樞,如何能夠改變輪船招商局入不敷出的狀況,唐廷樞就提議招商局自己找煤礦,這樣就能大大降低成本,結果就入了李鴻章的法眼,讓他全權操辦此事,結果就是,比歷史早了一年,開平礦務局出煤了,而且因爲唐廷樞比歷史上的能量更大,他開辦的礦務局規模也更大,一投產就開始全面跟洋人競爭,通過鐵路將唐山的煤炭運往天津,將洋人和大明的煤炭都擠出了市場。

    大明在越南開採的鴻基煤礦,因爲當地勞工工錢較高,每噸煤的成本在二兩銀子左右,摺合庫平銀將近三兩銀子,可是開平煤炭的煤,運到天津的成本都還不到二兩庫平銀,以三兩出售,利潤豐厚。

    洋務運動也能賺錢,這在現在的洋務企業中可是獨一份。

    也讓晉商看到了商機,大明將鐵路延伸到山西的情況,也讓開採山西煤礦變成了可能,而鐵路沿線的礦產,早在十年的準備期間,鐵路公司就探明瞭,鐵路今年初徹底通車之後,鐵路公司立刻就找上了當地官員,希望批准鐵路公司開採這些煤礦。

    鐵路公司可是大明在經營,當地官員畏洋如虎,在大明面前也好不到哪裏去,甚至更不想跟大明扯上關係,因爲這樣可能會被清流扣上一個通敵的帽子。

    這纔有了當地老牌晉商們,決定投資煤礦的情況,他們打着與其礦利被大明所奪,不如晉人自己開辦的旗號,以保晉爲口號,不但不會讓當地官員反對,還爲清流所支持,另外就是他們會來事,不但銀子打點到位,煤礦股份中少不了權貴的一份,於是當地官府真的批准晉商們聯合開荒的申請了。

    當地官府可不知道,推動這些晉商們開礦的,其實就是鐵路公司,當然就算知道了,他們大概也會裝作不知道,因爲他不會跟白花花的銀子過不去,也不想跟鐵路公司背後的大明過不去。

    而鐵路公司之所以能說動晉商,那就是因爲鐵路公司背後的勢力了,不是大明政府,而是兵工廠,因爲兵工廠的總辦,本身就是一個晉商,是郝可久。

    由於主持了大明重要的兵工廠,郝可久在晉商中也算是獨一份了,他通過晉商的渠道,將兵工廠生產的鋼鐵製品賣到了全國各地,而晉商也通過跟他合作,賺取了豐厚的利益,郝可久在晉商中的威望,其實比外界想象的還要大。

    晉商視郝可久爲自己人,因此郝可久鼓勵他們開礦,他們相信郝可久不會騙他們。

    而郝可久能從中得到的,除了一些不上賬面的乾股,還能保證火車鍋爐的煤炭供應,同時兵工廠鍊鋼需要的優質煤的成本,也會

    進一步下降。

    誠然郝可久很能幹,背靠大明政府,手握兵工廠的技術力量,外結晉商的商業渠道,將兵工廠發展成了一個龐然大物,現在每年光新招的學徒工就不下萬人,而兵工廠的工人總數已經達到了十五萬人,而郝可久上任之初,這裏才只有一萬五千人,十幾年間翻了十倍。

    可是郝可久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從戶部手裏搶走了下金蛋的鐵路,因歸屬問題得罪了兵部某些高層,因爲出售軍火問題,得罪了禮部。

    最近他甚至連廣府銀行都得罪了,廣府銀行的背景連六部都不敢動,因爲這是一家皇帝入股的銀行,之前可一直都擔負着大明央行的角色。

    只因救災期間,印刷了太多的紙幣,導致金融市場崩潰,政府甚至不得不啓動金融改革,然後政府纔開始自己鑄造金銀幣,進入了複本位階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