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
    朱敬倫不可能不知道這件事,他有看報紙的習慣,他將報紙當作他了解民情的渠道。

    鐵路的事情已經吵了很多天,他早看出其中不對勁的地方了,雖然他不知道緣由,但他能看出來,自始至終,主導鐵路出售案的戶部,顯得很低調,很被動,很笨拙。

    別人不知道,朱敬倫可知道戶部裏有一大批會計方面的人才的,不說現在的科舉,考戶部的會計科是必考,考生不通會計想考入戶部很難,光是留學歐美的會計人才就如過江之鯽一般。

    大明官派留學生計劃,跟其他事業一樣,不顯山不漏水的,但其實數量相當可觀,最早一批留學生是直接跟懂外語的買辦們一起去各國領事館的,當時大家都狗屁不通,是通過僱傭西方顧問,纔在西方各國辦起了大明領事館,期間鬧了多少笑話不提,第一批留學生就是從這些領事館中走出去的,當時朱敬倫的政策是,讓領事館出面,將他們安排進當地的大學學習,愛學什麼科目學什麼科目,愛學幾年學幾年。

    當這批留學生回國之後,都按照他們所學安排進入了政府部門,有了第一批種子之後,領事館選派留學生就有方向多了,由各部門提申請,官府選派他們需要的人才,然後進入各國的相關學校學習,接着進入西方個公司甚至政府部門實習,最後還回到各部,經費由各部自己掌握。

    比如工部管理鐵路的郵船司,早期就是通過領事館選送留學生去美國大學攻讀鐵路相關的專業,學習三年到四年後,進入美國鐵路上實習工作兩年,接着進入美國鐵道部門實習兩年,花費七八年才得以回國任職,但是業務水平,專業技能卻足夠紮實。

    因爲要各部門負擔經費,所以有需求的部門纔會提選派留學生申請,但戶部是僅次於禮部和工部的第三大留學生大部,因爲需要用西方的審計制度,管理大明的財政體系。

    可這麼多歷經七八年才得以上任的精英,卻在上市融資方面顯得如此生疏,竟然在事前沒有廣告造勢,股票發行期間也不加以干涉,這顯得太不正常了。

    聯繫到自己要賣鐵路公司,從陳芝廷到郝可久都不太認同,相信戶部的大多高層,肯定也不認同,纔出現了這麼多幺蛾子。

    儘管他們還是按照朱敬倫的要求,將鐵路公司推向了市場,可他們的行爲表明,儘管還沒有違逆皇帝的習慣,可是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意志,他們在不認同皇帝皇命的時候,已經開始使用陽奉陰違來抵制了。

    這說明了大明官僚集團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終於成行了,真正變成了跟皇權,鄉村士大夫階層並列的三大權力集團了。

    傳統的中國政治,就是這三大權力集團之間相互爭鬥,相互博弈的過程,明朝的閹黨和東林黨之爭,就是皇權和官僚集團之間的鬥爭,結果誰也沒贏了誰,卻輸了國家。

    明朝沒有在官僚集團和皇權博弈中達到一個平衡,宋朝卻是一個官僚權基本壓制皇權一頭的政權,而清朝則是皇權稍微壓制了官僚權的一個朝代。

    總的來看,不管誰壓倒誰,都能夠形成穩定的權力架構,唯獨鬥爭不

    休的,無法穩定。

    雖然目前的情況表明,大明的官僚集團還無法,也似乎還沒有形成共識,要跟皇權進行爭鬥,開國皇帝的威望,會讓朱敬倫取得絕對的優勢,另外官僚集團的首領尚書令陳芝廷,也不是一個有加強相權權力自覺的丞相,所以官僚集團還沒有跟皇權勢成水火。

    但朱敬倫知道,自己要警覺了,真到了權力爭鬥的時候,有必要的情況下,他會做出適當的讓步,而不讓鬥爭曠日持久,甚至他做好了一個英國式虛君君主的準備,做好了放棄強權而轉向靠威望凝聚人心維持政治平衡的打算。

    他不打算讓鐵路事件,最後變成皇權和官僚集團開始鬥爭的一個爆發點,於是朱敬倫馬上召見了戶部官員,詢問他們對鐵路私有化的建議。

    大多數官員還是隱晦的表示了不希望鐵路私有的態度,但私有已經進行了一半,不可能半途而廢。

    戶部建議,保留手中的六成官股,採取過去兵工廠的運營模式。戶部定期分賬即可,不參與直接管理,必要的時候給與一定的指導意見,所謂的指導意見,其實也就是給予某些政府扶持行業優惠運價。

    朱敬倫不同意官府保持六成官股的提議,但是同意他們保留政府的指導權,戶部最多隻能保留三成官股,七層股份都要由民間持股,而且政府不介入經營。

    並且要求不經過董事會同意,政府不得不強行採用指導權,防止政府濫用這項權力,損害鐵路公司的利益。

    鐵路懸案最終以官僚集團和皇帝的相互妥協而解決。

    戶部立刻就開始了廣泛的宣傳,包括鐵路公司的前景,未來即將興建的鐵路線,以及這些鐵路線可能帶來的利益,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讓社會精英大都集中於政府之中,當他們真想做事的時候,你才發現,原來政府中是有人才的。

    在戶部的推動下,之後的鐵路公司股票上市過程變得平穩,同時也售出了一個好價格,基本上在五百兩的高位出售。

    最終通過出售鐵路股份,鐵路融集了三億兩資金。

    這麼多年開放貿易和鼓勵工商,民間其實也很有錢。

    之後董事會召開,持有鐵路公司兩成股份的唐廷樞當選爲總董兼總理,這兩成股份基本行是他通過變賣自己的資產換來的,至於借到的那些錢,早就通過出售股票還給了銀行和晉商,甚至還讓他小有盈餘。

    現在唐廷樞也跟當年的郝可久一樣,在鐵路公司中大權在握了,甚至比當年的郝可久權力還大,因爲他不但是政府任命的總理,本人還是最大的股東,並且當選爲總董。

    接下來,他遇到了一個難題,戶部宣傳的時候,所公佈的那些鐵路線,很多都是計劃了很多年的線路,但因爲幾年前的救災活動,而大大的拖延,現在都得在他手裏一一施行,錢鐵路公司能籌,可是修鐵路人呢,鐵路公司卻沒有

    即便是這樣,鐵路唐廷樞也要修,還要修的更好,修的更有魄力,修的比戶部的計劃更完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