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
    沙俄征服中亞三大汗國之後,往南通往阿富汗和波斯的道路上,只剩下最後一個障礙,土庫曼地區。

    從1877年起,俄國對土庫曼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同時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發動了大規模戰爭。1879年9月,俄軍在攻打阿哈爾捷金綠洲的重鎮格奧克帖佩時,遭到英勇的土庫曼人的沉重打擊狼狽竄回。1880年2月,亞歷山大二世召開御前會議,決定必須征服土庫曼全境,要求“不得後退一步,因爲這對於歐洲和亞洲都會成爲我們軟弱的表示,而且可能使俄國所受損失比全部遠征都大得無法估量。”沙俄搶修了從裏海東岸到阿哈爾捷金綠洲的軍用鐵路,使俄軍能得到大批裝備和給養。

    1880年底,11000俄軍攜帶97門大炮再度大舉入侵土庫曼,土庫曼人在俄軍重炮連續轟擊下,堅持了3個星期。俄軍死傷1200多人才在1881年1月12日攻佔了格奧克帖佩。俄軍不分男女老幼,瘋狂屠殺了沒有來得及撤離的8000名土庫曼帖克人。接着俄軍繼續進攻佔領了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斯坦首都,基本上佔領了整個土庫曼地區。

    1884年初,俄軍攻佔了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樞紐,土庫曼人的最後一座重要城鎮梅爾夫城。俄軍從梅爾夫城沿着穆爾加布河繼續向南推進到阿富汗邊境的庫什卡河谷。

    距離庫什卡河谷70英里外,就是被稱爲裏海、阿姆河、印度河之間的戰略要地赫拉特,而這個戰略要地,已經被英國控制了。

    雙方距離僅僅70英里,這讓英國極爲緊張,他們北上阿富汗就是爲了阻擋俄國南下,爲印度殖民地打造緩衝地,現在沙俄終於擴張到了眼前,導致雙方矛盾極度緊張,戰爭一觸即發。

    兩國經過激烈談判最後妥協,俄國完全佔領土庫曼地區,但是庫什卡成爲俄羅斯帝國最南端,俄國將不再南下,也沒有能力在英國的阻截之下順利南下。其實英國人如果讓出阿富汗給俄國人也未必不是什麼好事,這個帝國墳場沒準能早點埋葬沙俄帝國。而英國人卻選擇了付出昂貴的代價,維持在阿富汗的控制力,跟當地部族一次一次的對抗。

    俄國已經無法南下,那麼從中亞出發,就只剩下一個擴張方向,那就是向東進入新疆,恰恰他們遇到了一個最爲虛弱的中國王朝,歷史的走向會變成什麼樣,連老道的朱敬倫都覺得無從判斷了。

    但朱敬倫知道,大明毫無疑問卷入了這場世界格局的激烈變化過程中,沙俄在新疆的擴張,大明鞭長莫及,但沙俄想要從蒙古南下,突破沒有不凍港的地緣限制,大明絕對不能讓沙俄輕易如願。

    因爲朱敬倫也無法判斷,沙俄一旦擴展到大海上,他們會變得多麼不受控制。

    英國爲什麼處心積慮的圍堵沙俄,在地中海方向,顯然沙俄衝擊最大的不是英國,在印度洋方向,沙俄衝擊的不過是一塊英國殖民地,儘管這個殖民地很重要,但英國屢屢不惜一戰的態度,似乎證明圍堵俄國不僅僅是利益能解釋的通的。

    如果說印度消化英國的商品超過整個歐洲,是英國無法放棄的核心利益,那麼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圍堵沙俄就讓普通人很難理解,尤其不能理解的是英國爲了阻擋沙俄南下,不惜跟日本結盟,大大提高了日本的地位,並且在戰爭中,真心實意的幫助日本打贏了沙俄。

    英國人的說法是阻止沙俄南下侵犯英國在長江的利益,可是稍微懂得歷史的人都知道,上海當時是洋人控制下的口,長江雖說是英國利益區,但長江本身是洋人口中的國際水道,這條水道對英國開放,也對沙俄開放。

    所以即便沙俄不武力向渤海擴張,他們的經濟利益也能在長江流域擴張,因此用利益,至少是隻用利益來解釋英國的外交行爲,是很難解釋的通的。

    事實山,英國要做的,是不讓沙俄得到一個優良不凍港,不管是在那個方向,沙俄都不能得到這樣一座港口,因爲只要沙俄在任何一個方向得到了這麼一個不受季節限制的港口,沙俄就能夠真正跟大海擁抱。

    一旦這個在陸地上橫衝直撞的北極熊,突然擁抱了海洋,他會在完全開放的大海上釋放出多麼強烈的衝擊力,是英國不敢冒險去體驗的。英國不能冒險,讓沙俄這樣的陸上強權,向海洋強權轉型。

    所以這就能解釋,爲什麼英國費盡心機拉攏大

    明對抗沙俄了,哪怕爲此幫助大明變得更強也不在乎,因爲大明雖然在一些利益問題上跟英國也有矛盾,但大明本身是一個擁抱海洋的國家,而且是可以談判的。沙俄單純以擴張爲擴張目的的行爲,早就失去了所有歐洲國家的信任。在英國看來,大明稍微強大一些是可以預料的,而沙俄進入海洋,則是完全無法預料的。

    可朱敬倫很清楚,沙俄這個民族在海洋上的拙劣表現,說真心話,他真的認爲沙俄海軍的表現,還比不上北洋艦隊呢,起碼北洋艦隊在海上正面對決中沒有被日本擊沉主力艦,定遠和鎮遠那是死於日本攻克威海要塞後的岸防炮,而沙俄的海軍是真的給日本送上了一份全殲鐵甲艦的戰績,成就了東鄉平八郎世界範圍內的名將聲譽。

    歷史會不會一如既往的發展下去,朱敬倫不敢保證,因此封堵沙俄也是大明的既定政策,至少朱敬倫絕對沒有割自己的肉來以夷制夷的高明思想,僅僅是阻止沙俄南下掠奪中國地區的利益,就足夠促使他行動了。

    也就是說,大明最終還是要走上給英國人當打手阻擋沙俄的結局,但朱敬倫卻不急着馬上就給英國當打手,他還需要從英國人手裏得到足夠多的佣金,纔會做一把英國人手裏的刀子。

    因此在越南的戰爭,朱敬倫並不着急,俄國纔剛剛到了渤海灣,英國艦隊還在那裏威懾呢,一時半會俄國還喫不下葫蘆島這塊肥肉,那麼大明就有足夠的時間在越南佈局,讓越南的局面向着最有利於大明的方向發展。

    同時也要趁着英國需要大明的時候,儘可能多的從法國這個日益衰弱的歐陸舊霸主身上割下更多的肥肉。

    至少歐洲瓜分非洲這個巨大的蛋糕,這個地球上最後一塊沒有被瓜分的黑土地,就讓朱敬倫很眼饞。

    可是別以爲誰都有資格去瓜分,大明沒有參加,不可能被邀請參加柏林的瓜分會議,其實就等於被拒之門外,根本就沒有參與瓜分非洲的門票。

    根據非洲會議的總決議書規定,今後列強在非洲沿岸佔領土地或建立保護國時,必須通知其他在本協議書上簽字各國,以便他們必要時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時要保證建立足以保護現有各種權利的統治權力,並在必要時保證遵守規定條件的貿易自由與過境自由,只有這樣才能被認爲是有效佔領,纔會被其他國家確認。

    也就是說,必須要在其他各國都同意認可下,才能成功建立殖民地。顯然,西歐列強以瓜分非洲這個利益爲紐帶,結成了一個戰略大同盟。大明如果也要去佔領殖民地,即便是實力足夠強,但只要不是強國所有歐洲國家相加,也別想得到他們的認可,別想成功佔領殖民地。

    這就是爲什麼俄國雖然作爲參加柏林會議的一員,也在非洲的盧多爾夫地區進行過實質性擴張,並計劃過滲透埃塞俄比亞,卻始終沒能成功建立一塊殖民地的原因,因爲所有西歐國家都對俄國很警惕,他們寧可讓意大利這種水平的國家奪取埃塞俄比亞,也不允許俄國在非洲佔有殖民地。

    也是以這種方法,歐洲國家後來在瓜分中國的浪潮中,也結成了一個共進退的大戰略同盟,讓李鴻章的以夷制夷策略,成了一個笑話,因爲通過分割自己身上的肉,是不可能讓列強爭的頭破血流的,因爲人家是商量着分肉的。

    大明想分非洲的肥肉,根本就沒有機會,沒有參加的資格,沒有柏林會議的門票。

    但是法國人手裏是有門票的,而且早早的佔了最前排的位置,他們在非洲最肥美的剛果河流域,分割到了一大塊肉。

    大明直接從法國人手裏奪走這些肉不太現實,因爲歐洲所有的餓狼都不願意看到有新的餓狼出現的。

    但如果能從法國手裏,取得一些權益,通過法國這個平臺進入非洲,也不是不可能的。

    此時就需要英國從中牽線搭橋,至少是得到英國的諒解,否則就算法國答應,這口肉,大明也咽不下去。

    於是明法戰爭的局面,就變成了在主戰場上大明採取消極戰術,對法國軍隊圍而不打,卻派出了所有能動的軍艦去非洲爭奪利益的局面。

    十月底,就在越南的雨季即將結束的時候,大明海軍第二艦隊展開了對馬達加斯加法軍基地的進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