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
    陸雲起則不一樣,他生於1862年,正是伴隨大明國家成長的一代人,他哥哥從文,他則從小被父親送去練武,但發現他天性聰穎,於是落第秀才的父親教他讀書,沒幾年他父親成爲大明政府的公職人員,進入大明官辦小學教書,他也跟着進入了大明的學堂,一路上到縣學畢業,考入了軍校。

    他十四歲進軍校,十八歲畢業進入軍隊,二十四歲以營官身份進入越南戰場作戰,多次立功,戰爭結束的時候,就已經是旅帥了。

    戰後軍隊進行了進一步的改組,建制依然是軍、旅、營、哨和隊五級結構,但長官一律以“長”稱呼,進行了標準化統一,總兵依然不常設,臨時由軍組成,兩個軍以上稱軍團,軍團規模不設上限。

    兵部還根據戰爭中的表現,很是提拔了一大批軍官,尤其是他這樣的本土派軍官,更是得到文官政府的青睞,大有破格提拔的味道。

    顯然,兵部清洗留洋少壯派的工作,始終都沒有停止,那些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上一次在越南戰場上,還有大批的留洋派指揮,而這次來到美國,就基本上換成了本土派了。

    不過就是新生派力量,陸雲起的年紀也顯得過於年輕了,要知道大明軍校可是1868年後就開辦的,陸雲起1878年才進入軍校,已經是第十期學員了,算不得老資格,可是在新生派中,他依然是職位爬的最高的那一批人。

    因爲他在越南戰場上確實打出了一些漂亮仗,第一戰就很出彩,那次攻擊海防要塞的軍事行動,就是他親自在前線指揮的,那一戰成了大明宣傳的重點,他自然也就成了軍事明星。

    可他這種明星人物,往往有一些不利的處境,那就是難以服衆,容易成爲衆矢之的,他們頭上的光環越光鮮,受到的牴觸就越大,因爲他們是時時刻刻都處在鎂光燈下的。

    文官似乎就喜歡看武將內鬥,文官不但將陸雲起提拔爲了軍長,還委任他爲加州軍官總兵官,讓他節制三個軍進入加州作戰。

    他這種少年得志的軍官,大多有一種急於證明自己的心態,所以一到加州,發現美國國內實在空虛之後,就申請改變軍事計劃,儘快進入美國中部作戰。

    陸雲起很快就制定好了軍事計劃,按照鄧世才的要求,將沿着南太平洋鐵路攻擊前進,在這一路優先搶佔軍事要地,爲將來進軍做好準備。這不是什麼有難度的軍事計劃,因爲資料十分充分,當地的檔案局中找到了鐵路和礦產分佈的一些圖紙,根據這些地質資料,他很容易就能做出進攻計劃。

    他認爲這種文職工作,完全體現不出他的水平,將作戰計劃交給鄧世才之後,他馬上申請奔赴第一線指揮作戰。

    可是鄧世才卻不答應,而是告訴他,他任務重大,必須留在舊金山輔助鄧世才進行指揮工作,作戰將由騎兵軍的馬有爲負責。

    馬有爲的資歷就比陸雲起高多了,他是大明軍校培養出來的第一批騎兵軍官,在大明軍校建立之前,大明軍隊中幾乎沒有騎兵這個兵種存在,因爲南方實在是太缺馬了,也沒有養馬的草原。

    軍校也不過是高價從西方購買戰馬進行訓練,可是高價裝備騎兵部隊就很困難了,所以馬有爲畢業之後,很長時間只能帶着三瓜倆棗的騎兵隊作爲偵察兵使用,很是被同學嘲笑了一段時間。

    1875年之後,他就時來運轉了,因爲大明通過外交手段,從滿清手裏要到了雲南。

    雲南是有大片高山牧場的,歷史上培育出滇馬的地方,不可能沒有牧場。

    當地人也有養馬的傳統,但滇馬顯然不適合作爲戰馬,所以馬有爲依然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裝備大量戰馬,他並不打算閒着,而是申請趕赴雲南,從頭做起,他親自帶人建立了正規的馬場,從法國引入了大批種馬,在哪裏默默培育了十年,直到明法戰爭爆發,他都依然被同學戲稱爲馬官。

    結果他培養出來的大明第一支騎兵部隊,在越南戰場上雖然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卻在敵後攪得法國人不得安寧,讓兵部十分認可騎兵部隊的作用,戰後他的騎兵旅順勢擴編爲騎兵軍。

    鄧世纔要求馬有爲無比發揚騎兵速戰速決的風格,狂飆突進向美國東部穿插前進,他有兩個作戰任務,一個是佔領軍事要地,一個則是聯絡當地的印第安人。

    馬有爲領命去了,陸雲起卻鬱悶的要繼續在加州進行治安戰。

    不過這治安戰可不好打,1870年意大利統一之後,由於南方不太認可北方的撒丁王國王室,因此爆發

    了十年的治安戰,政府軍和當地農民武裝各自損傷了兩萬人後,才慢慢平息下來。

    美國人反對大明的意志,絕不輸給意大利的南方的農民。

    可如果要陸雲起在加州進行十年的治安戰,他會瘋掉的。

    他證明了自己能身居高位,絕對不是僥倖,他很快就制定出了策略。

    打不是問題,美國民兵不可能打得贏明軍,可是美國民兵熟悉地形,牛仔們三三兩兩進行的偷襲戰很讓人頭痛,要麼增調兵力進行拉網式搜索,要麼就讓牛仔們自己走掉。

    陸雲起很快就向鄧世才提出建議,他希望告訴美國人,允許美國人離開加州,專門租用英國遊輪將他們運送到加拿大去,美國人不是想走嗎,那就讓他們走。

    一面允許美國人離開,越是不認可大明的美國人,就越是想離開。

    那麼留下的,要麼是順民,要麼就是死心塌地的游擊隊了。

    他馬上向各個農場的白人發去命令,要他們夜間不能出農場,白天除非有必要,否則也必須留在農場中,如果有物資採購的需要,向附近駐紮的軍營提出要求,軍營會組織人力幫他們採購。

    他必須先將美國人固定住,讓他們流動起來是很麻煩的。

    然後他調動對美國白人最恨之入骨的印第安人騎兵,日夜輪番在道路上巡視,允許他們就地擊斃任何移動的目標。

    美國白人熟悉地形,印第安人更熟悉地形,白人躲進山裏他們都能搜出來,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唯一不好的是,文明程度低下的印第安人,在對待白人方面過於殘忍,殺人就不說了,他們常常割人頭,割頭皮,並且將其帶在馬上炫耀,更是讓美國人不滿,也更恐慌。

    結果就是世界運來的批判,以及更多美國人離開加州,只是讓他鬱悶的是,反抗者也更多了。

    唯一讓他欣慰的是,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的情況也差不多,只不過那兩個州的人口更少一些,距離加拿大也更近一些,走的人更多,反抗的基礎沒有加州這裏大而已。

    眼看着治安戰是越打越亂,陸雲起越來越上火,他建議實行保甲制,命令當地的美國人必須聯保,一旦發現那個地方出現反抗軍,而當地農場主沒有報告的話,將會受到重罰,直接將其送入集中營看管。

    並且開始搜索一家家農場,要求對方交出所有武器,但凡發現有藏匿的,也會關進集中營。

    隨着後續兵力的抵達,陸雲起能動用的兵力更多了,但主力主要還是派往前線,馬有爲已經佔領了足夠多的戰略要地,需要步兵進行防守,馬有爲囂張的說騎兵就是一股風,風是不能停留的,所以風必須一直前進,一直遊動。

    陸雲起能用到的兵力,主要是當地部隊,也就是當地華人組成的民兵,有戰鬥力的不過是李秀成手下三萬老兵,其他華人的民兵戰鬥力有限,完全就是湊數的。

    爲了讓這些戰鬥力有限的士兵發揮出戰鬥力,陸雲起一邊組織他們進行軍事訓練,一邊讓他們在各個抵抗高發地帶修建碉堡,採取碉堡封鎖戰術,一步步扼殺抵抗軍的生存空間。

    這些方法應該說是卓有成效的,基本上能夠保證依託碉堡線的運輸,但離開碉堡線,尤其是靠近山區的地帶,就有可能遭到襲擊。

    幾萬人完全無法控制整個加州,尤其是這種地廣人稀,還存在大批山地的複雜地區。

    陸雲起越打越沒有信心,他發現他會陷入無休無止的治安戰中去的時候,他向鄧世才請求支援,他表示要麼讓他上前線去,要麼就給他增兵,否則他根本無法控制加州的治安。

    這裏太大了,不是幾萬人能控制的。

    鄧世才問他需要多少人。

    他說至少地十萬人。

    鄧世才表示會給他派十萬人。

    一個月後,他果然得到了十萬正規軍。

    但是她發現,十萬人也不夠,他苦熬了一個月之後,只能宣佈他的作戰失敗,請求鄧世纔將他發往前線。

    鄧世才告訴他,除非肅清敵後武裝,否則敵後永遠比前線更重要,還告訴他,一個優秀的將領,要做的第一件事,永遠都是肅清敵後,還給了他一本軍校刊印的古代戰記給他,尤其是指示他要多看看長平之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