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
    鄧世才通過前線張開山一份份戰報能夠看到,目前的戰場就是一座煎熬人心的熔爐。

    雙方都無力發起大規模的攻擊行動,在喫過多次虧之後,現在無論明軍用什麼辦法,都無法將美軍調出陣地,張開山甚至表示,即便現在明軍大規模潰敗,因爲擔心被伏擊,美軍都不會追擊。

    可雙方僵持之中,卻不可能沒有傷亡,反而傷亡都很大。跟這個時代的歷次戰爭一樣,傷亡的主因並不是戰鬥傷亡,而是來源於疾病的侵襲,瘧疾、麻疹是最要命的疾病,嚴重的削消耗着士兵的體力,侵蝕着他們的健康甚至生命。

    根據明軍目前的統計,在總陣亡的十二萬人中,直接戰鬥死亡人員還不足五萬,可以說三分之二的陣亡源於疾病。

    美軍雖然是本土作戰,但美軍的情況並不比明軍號多少,主要來自美國北方的士兵,來到美國南方同樣會生病,南北戰爭中美國官方統計,在1863年夏至1864年夏,北方軍隊間歇熱年感染率爲233,平均每個士兵都發作了兩次或以上。

    戰爭期間,瘧疾的年發病率從未降到40以下。最高一年瘧原蟲感染了多達361968名士兵。戰後統計,在南北戰爭中,至少有60萬士兵死亡,大部分死者並非在戰鬥中陣亡,疾病殺死的北軍士兵是南軍子彈和炮彈殺死人數的兩倍。

    與陣亡相比,最讓張開山憂慮的是疾病造成的虛弱,陣亡十二萬雖然可怕,但相對於明軍的總兵力來說,並沒有影響部隊的整體戰鬥力。可是病菌使士兵變得很虛弱,輕易就被痢疾、麻疹所擊倒,造成嚴重的非戰鬥減員,後方醫院中始終有平均三十萬士兵在治療。

    美軍雖然有城市爲依託,但大多數士兵卻不得不與明軍在陰冷潮溼的戰壕中對峙,疾病也是他們最爲頭痛的,而且美軍兵員構成複雜,愛爾蘭人,意大利人,德國人,英國人,法國人,俄國人甚至還有黑人,許多人都是第一代移民,甚至都無法熟練的說英語,在這種情況下,貿然被招入軍隊,勢必伴隨着大量的不滿,而不滿醞釀的久了,就是暴動,美軍陣地背後,時不時能傳來槍聲,而且以夜裏居多,有時候聽說是有美軍士兵自殺,有時候則是士兵叛亂。

    則這一點上,堅韌的明軍相對要好很多,尤其是在境外作戰,發生逃亡的可能性更低,因爲沒人會在陌生的土地上想過逃走,本能的依靠在一起,依賴集體的力量求生。

    於是一個個年輕的士兵進入骯髒的戰壕,在這裏與敵人對峙,接着生病、受傷、死亡,然後返回後方,又有新的年輕士兵接替他進入戰壕,如此在苦難中往復不斷。

    圍城戰從九月份開始,一過就是三個月,到了十二月,雙方依然在對峙。休斯敦城裏已經沒有平民了,除了軍人,就是少數爲軍人服務的產業工人。不過休斯敦的人口卻沒有減少,甚至比戰前還要多,因爲這裏已經聚集了兩百萬士兵,以及爲這兩百萬士兵提供服務的服務人員,整個休斯敦城市裏幾乎擁有了三百萬人。

    如此高速度的城市人口集中,顯然超出了這座城市的負荷,交通已經無所謂了,此時基本上不需要什麼通勤,關鍵是給排水超出了附和,之前的休斯敦不過是一座四萬人口的小城市,主要以商業和貿易爲主,這樣的小城市猛然涌入三百萬人,對其承載力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因爲短期內不可能解決三百萬人的喫喝拉撒問題,導致街道上污水橫流,糞便堆積,如同三十年前的紐約,人甚至不得不在沒過腳踝的人馬糞便中前行,軍隊中流行的瘧疾等疫病迅速在城市裏傳播。

    當相對來說,美國人依然比明軍的處境要好一些,畢竟有一座城市遮風擋雨,而且他們兵力佔優勢,可是他們依然不肯進攻,寧願在城市裏苦熬,也不願向兵力遠少於自己,且分散在休斯敦四周的明軍發起反擊。

    與此同時,陳阿達率領的海軍,也處在另一種煎熬之中。如果陸軍告訴他們在戰壕中是一種煎熬的話,海軍會告訴他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對海軍來說,陸軍好歹有一塊平地,海軍卻連一塊踏實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瘧疾、麻疹這些疾病海軍也會得,因爲他們的衛生條件也不理想,陸軍至少能夠喝上乾淨的熱水,而這對海軍來說就是奢侈品。

    所以三萬多公里的漫漫海路,對海軍來說也是一場煉獄之旅。陳阿達從廣州出發後,一個月抵達夏威夷,然後在這裏集結艦隊,艦隊陸續集結之後,第二個月出發,又一個月,大明艦隊繞過合恩角,進入南大平洋海域。

    此時美國人才發現大明海軍艦隊竟然全體出動,進入了大西洋海域,有歡欣鼓舞者,有恐慌驚懼者,因爲總有人想要跟明軍決戰,也總有人恐懼着戰爭,因爲在戰爭面前,總有人只看到榮譽,也有人總是看到危險。

    美國海軍收到大明主力艦隊進入大西洋的消息之後,知道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於是開始積極準備。海軍開始了高密度的訓練,強大的工業實力,讓他們可以進行奢侈的實彈訓練,炮彈不要錢

    一樣的砸出去。同時還可以進行頻繁的編隊訓練,每一天美國海軍的水平都在提高,力量都在增強。

    相比美軍可以心無雜念的準備即將到來的大戰,大明海軍甚至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抗漫長的旅程上,對他們來說,只有通過了三萬多公里的距離,他們才能獲得跟美軍短兵相接的資格。

    海軍官兵從未有一刻如現在這般體會到英國的強大,英國人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具備的全球軍事行動能力,到現在爲止對大明海軍來說,竟然還是一個巨大的困難。

    沒有一座異國的港口會歡迎大明艦隊,他們只會將大明艦隊看作巨大的威脅,惹不起,也不喜歡。所以大明艦隊沒有一處港灣可以停泊,但他們必須休整。

    進入大西洋的時候,整個海軍艦隊已經有三分之一人,一萬多傷病員,如果再不能讓他們休息,海軍無論如何無法應對接下來的戰爭。

    拉普拉塔河是阿根廷和烏拉圭之間的界河,這兩國都不會歡迎大明海軍士兵登岸,但是龐大的艦隊還是強行駛入了這個開闊的河口,強行在河口中停泊,兩國向大明發出強烈抗議,但大明外交官告訴他們,大明海軍打算訪問巴拉圭。

    相比於這兩國,巴拉圭和不歡迎大明海軍,但是他們也不敢拒絕。

    在南美這一帶,大明在巴拉圭的移民不是最多的,但比例卻是最高的。1864到1870年爆發的,巴拉圭跟三個鄰居,烏拉圭、阿根廷和巴西,爭奪拉普拉塔河控制權的戰爭中,巴拉圭的人口從52萬減少到22萬,成年男子不到3萬。大明在巴拉圭的移民只有五萬人,但卻在這個國家維持了最龐大的華人社區,嚴重缺乏勞動力的巴拉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華人來維持經濟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