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國崛起1857 >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
    如果不是欣賞陳芝廷這樣的士大夫身上的民本主義思想,朱敬倫甚至都會將他轟出去。

    陳芝廷的說服,初聽之下完全是胡說八道。

    城市工人階層,作爲擺脫了農村束縛的一個羣體,在傳統觀念中,確實跟流民無異。

    王朝時代,對流民的處理,一般是擇地安置,重新將他們納入農村共同體之中,用土地束縛住他們。

    但現在是工業時代,怎麼看,這些工人的生產力都遠高於農民,朱敬倫想要的,是給工人建立基本的保障體系,讓他們在社會危機中不至於生活無着,走向偉大的革命道路,可以說朱敬倫的考慮在革命者看來,是反勭的,是打算用福利收買工人。

    可陳芝廷竟然表示應該將這些工人重新遷回農村,讓他們重新變成農民,這簡直就是不可理喻,朱敬倫一瞬間感覺到自己竟然跟這樣的人共事了幾十年,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但是慢慢聽陳芝廷的說法,竟然也聽出了一些道理來。

    “前些年城裏市面不景氣,很多城裏人回鄉,城裏市面好了,就又回去了。所以城裏市面不景氣,官府就該讓這些農民返鄉,而不是給他們發救濟。人都留在城裏,沒有活幹,不管有沒有救濟,遲早都要出問題的。”

    陳芝廷的說法讓朱敬倫也不由得點點頭。

    這是一個事實,這些年每次經濟危機,都是農村容納了最大量的失業羣體,沒有完全破壞的鄉村傳統社會,給了第一代進入城市的工人一條後路,這種現象在後世也經常發生,農村被稱作城市的勞動力蓄水池,也是城市危機的最大緩衝地。

    工人在城裏失業,活不下去了,回農村就能生活,原因無非那麼幾條:一種是可以依靠宗族和親戚救濟;一種是自家在農村還有土地,或者一兩畝,種地雖然富不了,但在經濟危機時期也餓不死;一種是在城市工作多少有些積蓄,在城裏生活成本太高,回農村可以享受到低生活成本,更能挺過經濟危機時期。

    社會關係表現上,一些人是個人進城,也就是農民工形勢,兄弟姐妹甚至老婆孩子都在鄉下務農;一些人是自耕農家庭,但卻沒有變賣土地,將土地免費借給或者租給別人耕種,城裏過不下去了,一家老小回農村還有後路;還有一些人,在農村的時候,種的是宗族裏的公地,城裏活不下去了,回農村,宗族還會給他們分地。

    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因爲自耕農本就很普遍,宗族現象也很普遍。

    真正那些在農村沒有地的純粹佃農,進入城裏成爲產業工人,這纔是純粹的無產階級。可即便是這樣的無產人羣,真的在農村連一個親戚都沒有的,其實也很少。

    所以這些年農村才成了經濟危機期間,城市最大的穩定器。

    “所以,沒幾個工人真正找不到飯喫。一百個人裏,在城裏沒有活幹,在鄉下沒有親戚,沒有宗族的,也沒幾個。官府要管的,就這麼幾個人。”

    陳芝廷說着,朱敬倫越來越覺得有道理。

    但他還有疑問:“可要是城裏人回鄉,他們的族人、同鄉不願意分地給他們怎麼辦農村的地也是不夠分的吧。”

    農村土地不夠種,這纔是農村人進城最大的動力,這種動力來自於生存的壓力,而不是城裏富庶生活的拉力,說不好聽點,工業化初期,城裏的生活並不值得羨慕。

    陳芝廷說道:“確實有這些現象,有的家族不太和睦。這就得讓官府出面了,找他們的族長說情,總得讓人活着啊,更何況是自家親戚。”

    朱敬倫笑道:“光說情怕是不行,可以立法。宗族土地本就是公田,是他們祖先留下的,每一個族人都有權力種。平常時候不算,經濟危機的時候,這些族人有權要求重新分地。”

    朱敬倫暗想,這樣就解決了一大半城市工人經濟危機期間的生活。

    可問題是:“那些不是宗族的田產怎麼辦進城的佃戶怎麼回去”

    純粹的地主和佃戶組成的農村數量也不少。

    陳芝廷道:“重新釐定田產,只要城裏人回鄉,土地均分耕種。”

    這倒是一個辦法,儘管可能把土地劃分的更小,原本就一人一畝多的,可能降到一畝以下,但經濟危機時期,是選擇讓一部分人餓死,還是選擇讓大家一塊捱餓,但所有人都餓不死,這不是一個問題。

    朱敬倫還有一個問題:“那外鄉人呢,現在九龍、赤灣這樣的大城市裏,有大量的外地人。”

    陳芝廷道:“回原籍”

    朱敬倫擺擺手,這好像不是一個問題,這年頭只有籍貫,可沒有戶口。

    如果能通過現代化的管理能力,將農村人送回原籍生活,可以說經濟危機期間,農村能平衡絕大都數社會問題,即便有個別徹底失去原籍關係的城市第二代,第三代工人,經濟危機期間城市也不至於癱瘓,總有一些工作機會給他們的。再大的經濟危機,也不可能發生大部分人失業的情況。而農村可以容納絕大部分人回去,這就是中國傳統社會沒有破壞的巨大福利。08經濟危機的時候,幾千萬農民工返鄉,也沒見中國怎麼樣,這是西方任何國家都做不到的,不管多麼先進的福利體系都承受不了。

    但朱敬倫的目的不僅僅是在經濟危機期間,解決社會動亂問題,他的根本目的是富民。

    “如何富民”

    說道富民問題,陳芝廷目光一閃,顯然他的觀念,讓他對這個問題極爲敏感。

    但他遇到的問題又太複雜。

    嘆了口氣:“難矣”

    長嘆一聲後道:“草民這些年與鄉民長談,百姓苦矣。佃農最苦。官府雖不徵稅,但地租極重,所產半者歸地主。一戶小農,耕地六七畝,所得不過兩三畝,一家三口尚能餬口,四口之家就要捱餓。若遇災荒年景,少不得借債度日,常年背上高利貸。官府雖然不許,但賣兒賣女乃是常事。”

    朱敬倫皺起眉頭,賣兒賣女的問題他知道,官府管不過來,而且農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爲,規避了法律禁令,法律不準買賣人口,但大量的童養媳出現了,他家養

    不起,放在我家養,給我兒子當媳婦,這官府也要管

    這些童養媳從小給人幹活,捱打捱罵,張大了給人當媳婦,說不好聽點,跟大戶人家過去的下人沒什麼不同,而且還不好管理,認定這算買賣人口吧,確實很多窮人養不起女兒,給大戶人家當童養媳,總好過溺嬰,或者遺棄。

    “必須減租減息啊”

    朱敬倫嘆道,這讓他想起了歷史上的減租減息運動,得到的民心支持,可以讓某組織從農村起步,幹掉蔣家王朝,這說明老百姓是多麼的渴望能夠減少租息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