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人物百科知識博覽 >第37節
    多爾袞

    多爾袞16121650年,清朝入關時的攝政王。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多爾袞自幼就非常聰慧,後來爲清太宗皇太極所器重,逐漸躍居於後金軍主要統帥之列。天聰五年,多爾袞執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爲和碩睿親王。崇德八年,皇太極因病突然死去,因儲嗣未定,清朝皇族面臨王位之爭。多爾袞以鑲白、正白兩旗勢力擁立皇太極年僅6歲的第九子福臨爲帝即清世祖福臨,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不久,多爾袞集大權於一身,其地位越過濟爾哈朗,各衙門關白政事、記錄檔冊皆以多爾袞爲先。

    順治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四月,以多爾袞爲大將軍的滿蒙漢八旗兵與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互相勾結,共同鎮壓農民軍。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軍失利,退回北京後,率部西走。五月,多爾袞入京。十月,迎福臨至,即位北京,正式宣佈清朝對全國實行統治。

    多爾袞位崇功高,權勢日增,是年加封爲叔父攝政王,五年又尊爲皇父攝政王,以皇帝之尊親代行皇帝職權,成爲清入關初年的實際統治者。多爾袞攝政時期,以入關前已經建立的政治制度爲基礎,進一步仿照明制,加強封建專制政權。在維護“權歸滿人”政策的同時,他對漢族地主階級、故明官員採取了“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門官員,俱照舊錄用。順治五年,多爾袞又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漢左都御史各一員。爲發揮漢族官員在政權中之作用,六年,他下令禁止滿洲諸王干預各衙門政事及指摘內外漢官。爲廣泛招徠漢族地主階級,又禮葬明崇禎帝后,開科取士,網羅人才。清代的中央集權,經歷了皇帝與旗主、諸王之間的不斷鬥爭而逐步加強。多爾袞採取措施限制由滿族貴族、大臣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集權力於攝政王之手。又罷諸王兼理六部事務,以各部事務由尚書掌管。諸王有干預各衙門政事者即行治罪,從而又推進了皇太極以來的中央集權。

    爲維護滿族貴族利益,多爾袞攝政期間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尤以剃髮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項爲例,在一定地區內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順治七年冬,多爾袞出獵邊外,十二月初九死於喀喇城今河北灤平東,年僅39歲,被追尊爲“誠敬義皇帝”。順治親政後,被首告“陰謀篡逆”,詔削爵,平毀墓葬,家產籍沒。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爲多爾袞昭雪,恢復了多爾袞的封號,成爲清代八家鐵帽子王之一。

    看最新章節

    吳三桂

    吳三桂16121678年,字長伯。明末清初遼東人,祖籍江蘇高郵,以戰功及父蔭授都指揮。

    明天啓末年,吳三桂曾帶20餘名家丁救父於四萬滿洲人之中,孝勇之舉遍聞天下,有“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美譽。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發動了“大淩河之役”,吳襄在赴援時逃亡,導致全軍覆滅,祖大壽降清,孫承宗罷去,吳襄下獄,乃擢吳三桂爲遼東總兵官,鎮守山海關。史載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是明末最後一支有戰力的鐵騎部隊。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崇禎皇帝飛檄加封吳三桂爲平西伯,令其放棄寧遠今遼寧興城入衛京師,起用吳襄提督京營。吳三桂奉旨入援京師,16日抵山海關,一路上“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20日抵達河北豐潤時,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進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吳三桂撤兵退保山海關。李自成曾多次招他歸降,吳三桂再三猶豫。後來因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將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其大怒,遂上書清睿親王多爾袞,請清兵入關滅賊。

    李自成聞知此訊後,4月13日親率大軍10萬號稱20萬,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22日山海關之戰,吳軍初敗,吳三桂求救於清攝政王多爾袞,清兵入關。吳三桂與清軍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大敗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不久,吳三桂又爲清軍先鋒,追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