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的魔法工業 >第一百五十四章 理論基礎
    “看上去這些新兵裏面有不少好苗子啊!”

    完成了第一輪百米標靶蹲姿射擊訓練之後,靶場的軍官很快就統計出了131排的射擊成績,其中大部分都是零環。

    不過夏林看到上面居然有七個人在第一輪射擊訓練中就完成了上環,甚至還有三個人達到了六十環以上的成績,不禁感到有些意外,隨後對身旁的達利烏斯吩咐道:

    “達利烏斯後勤官,你讓人將這些有射擊天賦的士兵的名字單獨列出一個名單,以後我們說不定會有些用處!”

    “是!夏林副團長!”

    達利烏斯與夏林就在距離操場不遠處的食堂中進行辦公,爲了供應新軍足夠進行訓練的物資,後勤部這段時間不得不用聯盟從各處調撥過來的三十名個識文斷字的人手進行加班加點的物資調撥工作。

    而夏林在這裏倒不是幫忙,他只是藉着食堂的場地,在這裏書寫晚上需要的一些文章。

    前世作爲一個理科生,他只是粗淺地涉獵過這方面的內容,並沒有切實地閱讀過許多相關的着作,因此還得靠自己本身的積累和思路才能將這套用於新軍思想教育的理論完善起來。

    首先是《論神賦人權與天賦人權》這篇文章,夏林使用着蘸水筆,快速地寫下了一段話:

    “在遠古的神話中,至高神安亞創造了世界,並且創造了最初的人類尹亞與他的族羣,賦予了尹亞統治族羣的權力與名義,這就是有記載的神話中最早的‘王’的來源……”

    接下來夏林通過神賦人權的神話,引申到尹亞教國成立與之後神明消蹤匿跡的時代,那是在一千兩百年前左右,在最早的人王尹亞的史詩之中,據說人類失去了神明的指引的時代。

    在那個時代,尹亞教國開始了各種紛亂,並且因此分裂爲北方的六個國家,而也是在那個時代,太陽王阿爾比斯的傳說開始了書寫。

    根據費蘭·艾德大學者在《太陽王史詩》中的註釋,阿爾比斯的父親曾是尹亞教國的皇室成員,他並不認爲失去神諭是被神明拋棄的證明,而是如同孩子長大了要離開家門一般,是神明認爲人類可以自己發展、生存下去,才停下了對人類的教導。

    這種說法受到了教國教會的強烈抵制,因爲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們教會豈不是就是“不被需要”的存在?爲此教會還成立了如今臭名昭着的異端裁判所,對持有這種想法的人進行了殘酷的迫害。

    於是阿爾比斯的父親與他的部下,以及認同他提倡的“神賦人權”理論的教會人士們,乘坐一艘名爲“恩底斯”的大船,跨越了重重海洋,沿着塞恩河前行,來到了如今的薩森帝國首都的所在赫爾加納,並且在這裏定居了下來。

    期間發生了什麼不爲人知,但是後來這個本來是一個與普通騎士扈從采邑大小差不多的赫爾加納,最終成長爲薩森王國,後來又在歷代國王的努力下變爲了一個龐大的帝國。

    而在尹亞教國中,他們的信仰卻發生了變化,從曾經的至高神安亞,變化爲現在的邪光之主艾爾諾亞。

    夏林對費蘭·艾德大學者的註釋中透露的信息並不是特別感興趣,畢竟這些東西基本上沒有史料左證,看上去有些像是在牽強附會地證明薩森帝國的正統一般,強行將阿赫利卡皇室拉到了尹亞教國曾經皇室的身份上,從而獲得對北方六國的正當討伐權力。

    只不過這其中的邏輯他倒也沒有發現多少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能解釋爲什麼薩森帝國的聖堂教會,爲何會如此低調的原因,因爲他們是秉持神賦人權思想的教派,自然不會干涉太多俗世的事務。

    而夏林的這份《論神賦人權與天賦人權》文章,自然就是從神賦人權思想進一步引申,得到同樣是由神明創造的人類,在神明已經認爲人類無需她指引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擁有平等的追求生存、自由、幸福和財產的權利這一結論。

    儘管這樣在文章中吹捧還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的神明對夏林來說實在是有些彆扭,但在這個世界,這卻是必不可少的理論基礎。

    接下來就是從這一結論出發,開始探討爲何擁有這些天然權利的貧民窟居民們,爲什麼會落入這樣悲慘的境遇,從而引申出夏林要寫的第二篇文章,簡化《社會契約論》得到的《國家與國民的關係》。

    “國家,是享有天然權利的自然人類爲了生存、抵禦外界災害所組織成立的政治實體,爲了組建該實體,自然人類放棄了部分天然權利。

    因此國家天生就有對國民進行徵稅、徵兵、部分干涉自由的權力,但是在這個權力進行施行的時候,就必然會產生羣體的誕生……”

    “……演變到最後,國家就會喪失其天然正義性,演變成某些羣體統治的工具。

    比如貧民窟的民衆,原本應該是擁有土地的農民、普通的從事手工業、商業的小市民,但隨着時間變遷,就會因爲他們勞動產生的利益大部分被以傳統商人行會、高利貸商人、土地貴族、灰色組織等羣體剝奪,受到這些羣體的壓迫,轉變成更加底層的貧民。”

    夏林首先講述了貧民窟形成的過程,又接着補上了一句話:

    “在之後,這些貧民就會如同淪落到泥潭中的動物一般,緩緩地在這其中溺亡,僅有少數人能夠幸運地脫離貧民窟,重新回到原有的位置。”

    據夏林所知,赫爾加納的貧民窟的貧民們來源複雜,但大體而言就是三類。

    一是在帝國土地兼併中失去自己的土地的農民,二是因爲一些意外之災從原來的中產家庭變成貧民的小市民,三是一些從其他城市、鄉村來到帝都,卻沒有辦法紮根的外來者。

    這三類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在他們都受到過極大的壓迫,纔來到貧民窟謀求着生存下去的辦法。

    原本擁有自己土地的自由農民們,在豐年的時候糧食等作物因爲各家傳統行會的聯手壓價,以及周邊貴族領主的逼迫,不得已將他們的心血廉價出售,就算是豐收也沒有辦法獲得太多的收入。

    而災年的時候,受災後沒有足夠積蓄,抵抗風險能力差的他們就必須向周邊的領主借貸口糧甚至來年的種子。

    而薩森帝國民間貸款完全沒有接受過各級機構的管制,往往定下九出十三歸高利貸的都算是有良心的領主,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稍有不順農民們就必須得出讓自己的土地,最終從自由農戶淪落到佃農。

    若是再進一步,他們就有可能變成領主的農奴,因此這些農民纔會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繁華的帝都尋求一分生存空間。

    而本就在城市中居住的小市民們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強一些,但是他們也沒辦法支付一些意料之外的大事情帶來的支出。

    比如說家人生病、受傷,工坊破產,需要重新找工作,子女婚嫁等等帶來的費用等等,這時候他們就必須找熟人借錢,實在不夠,就必須得找到高利貸商人。

    一旦邁上這條不歸路,到最後,他們就會變成平時他們看不起的貧民窟的一員。

    而貧民窟中的生活絕對不如他們想象得那麼美好。

    從早到晚搬運各種重物的碼頭扛包工,一天的工錢不過是二十來個銅比斯,原來紡紗的紡織女工,每天更是隻有少得可憐的幾個銅比斯,但顯而易見的,他們付出的勞動量絕對是不止這個價格的。

    在這其中,就有着商人羣體與灰色組織勾結共同打壓工價,從他們身上榨取利益的原因所在。

    之後若是再出現什麼疾病之類的事情,一個貧民窟的普通家庭就會因此分離崩析,消失在貧民窟之中。

    夏林在文章中詳細地寫明瞭這個過程,就是爲了讓貧民窟的人明白,他們並不是天生就是貧民,而是受到了各種壓迫的因素才淪落至此。

    其中最關鍵的矛頭,自然是對準了導致貧民窟最大羣體的失地農民出現的傳統莊園貴族們。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