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穿越成蘇轍,升官發財只爲撈親哥 >第14章 眉州大旱
    蘇轍不肯承認:“祖翁,這麼多下人都沒找着,我怎麼知道?不過是一支簪子嘛,丟了就丟了,沒什麼大不了。”

    蘇序循循善誘:“三郎,男子漢大丈夫敢作敢當。那簪子要真是和你有關,決不能做那扯謊之事。身爲男子,可以窮但不可品行不端。”

    蘇轍沉默了。

    他想祖父向來仁厚,大家都稱他爲大善人。

    若是祖父知道自己只是爲了幫人,一定不會責怪,於是蘇轍如實交代,最後說道:“祖翁,這件事能不能別告訴阿孃?我不想她生氣。”

    蘇序颳了一下蘇轍的鼻尖:“你個臭小子,你在做之前怎麼不想到你娘會生氣?”

    蘇轍道:“阿孃首飾那麼多,我拿一件卻救了高安妹妹一生,我並不覺得自己有做錯。”

    蘇序道:“做人有顆純善之心是好事。但男子漢應用自己的力量去幫。你拿你母親的東西幫人就是慷他人之慨。你可知那玉簪是你祖母留給你孃親的遺物,將來是要傳給兒媳的。你卻拿去賣了,她如何不傷心?”

    祖父的一番話說得蘇轍啞口無言。

    “祖翁,孫兒不知那是祖母遺物。現在可如何是好?”

    蘇序道:“當然是給贖回來!”

    當日,蘇序就帶着蘇轍來到了當鋪。

    僕從把帶來的銀子和掌櫃交付清楚,拿回了玉簪。

    明明事情已經解決,可蘇轍依舊悶悶不樂。

    見孫兒愁悶,蘇序架起他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三郎,你看街上這麼熱鬧,祖翁陪你好好逛逛!”

    大街上,喫的玩的對蘇轍都來都很新鮮,不多會就把煩惱統統都拋在了腦後。

    ******

    程夫人正在屋裏生悶氣,八娘一直在安慰。

    忽的,任媽媽拿了玉簪進來:“夫人,老天保佑,可找着了!”

    程夫人接過簪子,問道:“媽媽哪裏找到的?”

    任媽媽回答:“就在後廚的一個角落裏,不遠處還有一個老鼠窩,估計是被老鼠給拖走了!可喜找着了!夫人這下可寬心了!”

    程夫人半信半疑,可既然簪子找到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剛找到簪子,公公就帶着兒子回到家來。

    程夫人見兒子坐在父親肩頭,立馬呵斥兒子:“三郎,你祖翁年紀大了,你怎麼能讓祖翁累着?”

    蘇序笑道:“媳婦莫怪三郎,是我讓他坐我肩頭。我身體硬朗着呢!一個小娃娃我還背得起!”

    程夫人啞然,父親實在是太嬌慣三郎了。

    如此平穩的日子過了一年,身爲父親的蘇洵還是沒回來,前半年還有書信回家,到後半年音信全無。

    一年之後,眉州大旱,三月一滴雨未下。

    上至府衙官吏,下至黎民百姓求神拜佛,甚至請了巫師求雨,用盡了各種辦法,老天還是日日晌晴,沒有一絲下雨的跡象。

    土地龜裂,莊稼枯萎一大片,就連人喝水都成了問題。

    真是禍不單行,眼見莊稼欠收,偏又遇上蝗災,把莊稼是吃了個乾乾淨淨,徹底絕收。

    大戶人家還有存糧,可農人家裏好多都揭不開鍋。

    朝廷下旨開倉賑災,可一級一級官吏盤剝,到了老百姓手裏就只有摻着沙子的糙米。

    眉州已經開始有人餓死。

    蘇序這幾年一直讓佃戶種稻谷,剩餘的就存起來,有幾千石之多。

    見此情形,蘇序拿出自己的儲藏分給族人、佃戶和鄰里鄉親。

    他還在家門口搭了個涼棚,每日熬粥佈施,分給流民。

    蘇軾和蘇轍也不再去上學,每日就在涼棚裏幫着家人施粥。

    隨着旱情的加劇,流民是越來越多。

    蘇家的女眷綁着臂繩,戴着頭巾也要爲災情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程夫人把米粥盛在碗中,八娘就遞給排隊的百姓。

    多日的勞累,讓程夫人虛弱不堪,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站立不穩。

    幸虧八娘發現得及時,連忙扶着母親坐在椅子上休息。

    “娘,您感覺怎麼樣?我馬上就讓人去請郎中來!”

    程夫人拉住女兒:“八娘,我沒事,歇歇就好!”

    八娘不放心:“娘,您的身體要緊,還是找郎中看看安心。”

    程夫人擺手:“現在整個眉州城餓的餓,病的病,就不必勞煩郎中了。”

    八娘啞然。

    現在病人多,郎中早就不夠用,好多人根本看不上郎中就去世了。

    程夫人坐在椅子上緩了好半晌,看見兩個兒子在人羣裏穿來穿去,立馬讓人喚到身邊。

    “二郎、三郎,你們不在屋裏溫書,跑出來做什麼?”

    蘇軾道:“阿孃,現在整個眉州城都在鬧饑荒,祖翁賑濟災民,娘和姐姐都在幫忙,我和弟弟怎麼坐視不理?”

    程夫人道:“你倆還小,這些事不用你們操心。如今天慶觀也忙着救濟災民,雖然不能去學堂,但你們的學業不能耽誤。”

    蘇軾反駁道:“母親,天下的學子都是爲了求取功名。求取功名爲的是全天下的黎民百姓,而不是中飽私囊,不顧百姓死活!眼下眉州民有飢色,野有餓莩,二郎實在不忍,無心念書。”

    程夫人知道,兒子是對府衙貪官的不滿,教導道:“二郎,你和你祖翁一樣,有一顆仁愛之心。既你感嘆這世道不公,那你就更該發奮唸書。將來同你二伯一樣,做一方父母官,讓百姓安居樂業。”

    蘇轍聽着母親和哥哥的談話,一言不發。

    封建社會里個人能改變的東西很少。

    他了解哥哥胸口有溝壑,想爲國效力,爲萬民謀福祉。

    可朝廷是家天下,皇帝是主人,百姓、田地、山川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這太可怕了。

    官員們爲了自己的烏紗帽,費盡心力討好皇帝,哥哥這般直爽,不屑阿諛奉承之人難怪會被排擠,一生都鬱郁不得志。

    忽的,排隊的災民中出現了騷亂,還傳來了女子的哭聲。

    蘇軾、蘇轍連忙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女人抱着她六七歲的孩子:“求求你們讓我去前邊,我的孩子就快要餓死了!”

    女人懷中的孩子面黃肌瘦,眼窩深陷,奄奄一息。

    縱使女人苦苦哀求,但也沒人願意讓她插隊。

    見此情形,蘇軾連忙舀了一碗粥送給篳路藍縷的女人。

    只是一碗粥,就讓女人感激地跪地磕頭。

    蘇軾連忙扶起她,安慰她好生照顧孩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