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後宮三千都是鹹魚 >第167章 季太醫真是深藏不露
    沈如煙細細同季良說道了許久那孫家的二三事,沉香兩人間或補充兩句。

    同是江寧人,孫家又太“出名”,當時沈恪雖只是守備,不過到底是官家,也還算說得上話,所以她對孫家瞭解的更深些。

    季良心裏有了底後,便幹活去了。

    沈如煙也不由將希望大多放在了他身上。

    不過還沒等季良那邊有消息傳來,朝堂上就先炸開了鍋——業已查明,沈承硯誣告,太傅買官賣官一事子虛烏有。

    查清楚後,太傅黨的底氣足了很多,更在朝上緊咬着沈承硯不放,饒是謝長風等人盡力周旋,他最終也被停了職,被罰閉門思過,卻並未確定期限。

    ——這還是看在他於河臨之亂有功的份上。

    大抵是有了心理準備,聽到這個消息,沈如煙並不算太意外。

    閉門思過也好,不必在朝堂上應付那堆難纏的老狐狸,只要防着被人揹後下黑手,到底還算湊合。

    而季良的動作也很快,沒過兩日,京城便起了一股爲官不仁、縱子行兇的傳言,尤其各大戲樓爭相傳唱,故事雖俗套,卻唱的十足有新意,卜一出來的瞬間,就吸引了百姓們的眼球,且因爲別出心裁的緣故,更捧紅了好幾個旦角,一時間在京城颳起一陣熱潮。

    與此同時,當政官員持身不正的問題也被重視起來,百姓們的眼睛也大多放在了這上頭。

    在這股東風下,民間不時有些不大不小的冤情被受害者重新提起,依法審理之下,很是揪出了不少的朝廷蛀蟲。

    正在百姓們一片叫好時,卻有一位看起來約莫十多歲的少年郎擊響了順天府的鳴冤鼓,許是他過小的年紀和太過襤褸破舊的行頭叫人動了惻隱之心,在他卜一出現時,就有不少人關注着。

    而直到他擊鼓鳴冤並當衆說出自己的悲慘遭遇後,羣情一致的沸騰了。

    ——這位少年姓周名琦,自言乃江寧人氏,此番要狀告當朝湯太傅縱妾行兇,魚肉鄉里。

    而之後,他更是聲音哽咽又悲憤萬分的說出了自己姐姐如何被太傅寵妾孃家侄子強佔,自家人如何聲討又被官商勾結的倒打一耙,而在那把滅口的火後,自己又是如何被一路追殺,躲躲藏藏五年,終於一路乞討來的京城。

    他此番勢要上達天聽,爲自己的家人討一個公道!

    這少年的遭遇悲慘異常,那一身不能蔽體的衣衫更叫人心生同情。

    這幾日百姓們本就被爲官不仁的樁樁鐵證激的憤慨萬分,如今親眼看到這又一樁事,還是比之先前更爲過分堪稱慘案的冤情,一時間羣情激奮,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不過半天時間,湯太傅縱妾行兇一事就傳的沸沸揚揚。

    而那少年在卜一開口牽扯到太傅時,順天府衙內便出來人想要將他帶進去,可誰料那少年牴觸的厲害,直言自己遭遇到的不公之事太多,且多次危及性命,不敢再輕易相信旁人。

    礙及一衆憤慨的圍觀百姓,順天府的人沒敢強硬動手。

    兩相僵持之下,順天府尹還是開了堂,當着百姓們的面審起了這個少年。

    他本想隨意審審,再順道挖幾個坑,將這少年打的翻不了身便交差,只是誰料這少年聰明得緊,更滑不溜丟的厲害,坑沒跳進去不說,反倒將他逼的進退兩難,且他手裏的證據不少,想判他誣告都站不住腳。

    ——外頭那一雙雙義憤填膺的眼睛可都看着呢。

    涉及太傅,饒是順天府尹也不敢妄下決斷,他也沒有這個權利,所以縱使民情激憤,指責聲震天,他還是沒敢如何,極其麻利的將此案移交至了大理寺,好歹將自己摘了出來。

    沈如煙得知消息時,微微挑了挑眉:“所以外頭的百姓……順天府尹沒管?”

    沉雪笑道:“順天府衙外圍了一圈又一圈的百姓,他哪裏管的過來呢。”

    “這順天府尹不太聰明呢。”沉香道,“若換作旁人,但凡不想得罪太傅惹上事,只怕在那少年牽扯出太傅時,就忙封鎖消息了。”

    “他纔是聰明人呢。”沈如煙搖了搖頭。

    京中近來本就於這種事敏感些,再結合這少年今日一番鳴冤,大概都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趙玉樓與太傅的博弈已經擺在了明面上,能做到皇城腳下的府尹,政治敏感度可一點不缺,如今……只怕他還以爲這少年是趙玉樓的人呢。

    縱然他不想得罪太傅,但也絕沒那個膽子忤逆趙玉樓。

    所以任外頭百姓如何言語攻擊,他都沒有出來辯解過半句,更沒試圖阻止過半分。

    想到這裏,沈如煙感嘆道:“季太醫真是深藏不露啊。”

    天子腳下,單單要傳流言而不被查出來都要艱難的多,他卻能同時讓各大戲樓上演一幕又一幕的官商勾結、爲官不仁的大戲,鋪墊的十足充分。

    而那少年……據聞說話條理清晰,更靈活得緊,那副慘兮兮又飽受風霜的模樣,任誰看了都要道一句慘。

    而在吸引大量百姓的同時,他更能料準順天府尹的心思,悄無聲息利用了一把趙玉樓,將順天府尹拿捏的透透的,後者的一切行爲,只怕都在他意料之中,可以說是成功預判了他的預判……

    沈如煙再一次在心裏感嘆,這樣的人不去混朝堂,只在太醫院與一羣太醫爭權奪利,實在是大材小用。

    除了民間越來越大的聲音外,此案移交到大理寺後動靜卻不大了。

    大理寺卿的長子娶了太傅的侄女,這姻親關係可以說是穩固極了,他也一向同太傅一個鼻孔出氣。

    只是如今礙於民間控制不住的聲音與朝野內外的一雙雙眼睛,縱然他想壓下去,卻也不得其法,只能先穩住這少年,再捏着鼻子派人去江寧查證了。

    他想着能拖則拖,只是政敵們卻不允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