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真的不想做賢王啊 >第177章 難受
    殿內的大臣都在思考着這件事情,判斷這件事情對大魏的利弊,對自身利益的利弊,對天下局勢的影響。

    越國無疑是深深影響到天下局勢的。

    且說越國的局勢本就影響到了南方的勢力格局,吳、楚、越三國本就是若即若離的態度,時而互相攻伐,時而聯合討魏。

    對於魏國來說,一個混亂的南方無疑是更加有利的,這也是魏國這麼多年來都在不遺餘力地跟楚國征戰的原因。

    楚國是南方最強的國家,一直都有鯨吞南方的想法,直到三年前,楚國實力大減,這纔算是消停了三年,直到越國內亂才抓到了機會。

    要是從南方的局勢來說,魏國自然是不能讓越國被楚國吞併的,這是魏國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從很多人的利益上來講,這些又不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南方是魏國的賦稅重地,魏國的大臣們在南方也是有着很深的利益糾葛,這也是林帆爲什麼一直想要將邢道榮兵敗的原因查出來的原因所在。

    邢道榮兵敗,不僅僅是對魏國造成了損失,更重要的是讓很多魏國的達官貴族和有影響力的的家族都損失慘重。

    這才讓邢道榮在魏國朝堂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只好投到林帆的門下。

    對於魏國的很多人來說,維持魏國南方的穩定是很重要的,但是最核心的一點還是要保護自身和自己家族的利益。

    但是開戰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開戰就意味着要加稅,什麼?你說打仗不加稅行不行?

    看看戶部尚書夏原吉那張黑臉,用夏尚書的話來說就是,國庫已經能跑耗子了,不管是幹什麼都得加稅纔行。

    因此很多人對於征戰,尤其是得不到什麼利益的征戰是一點都沒有好感的,譬如西軍,就是因爲維持了大量的軍隊,但是產出很少,所以很不受人待見。

    而且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就是西南的態度。

    西南在魏國國內的地位很特殊,沒有藩鎮之名,卻有藩鎮之實。

    西南的政治體系又是另外的一套系統,這讓大魏朝廷在南方動兵時必須考慮到西南的看法,免得自己後院先起火了。

    加上西南安逸而又富饒,物產豐富,物華天寶,很多大家族和貴族都在西南有大量的產業,也算是作爲一條後路。

    這使得魏國朝廷的決策是慎之又慎,生怕出現問題。

    所以當封清淑問完話之後,殿內的大臣個個都是面色凝重,沉吟不語。

    公叔平說完話之後,就坐下準備看戲,不到最後儼然是不打算說話了,要不是這件事情確實是他在經手,這隻老狐狸是真的不想牽扯進來。

    封清淑出人意料地先是看向了戶部尚書夏原吉,問道:“夏尚書,這越國向我大魏求援,要是我大魏出兵,不知道國庫是否支撐得住呢?”

    夏原吉是一點都不帶怕的,直接答道:“啓稟太后,國庫實在是空虛,加上今年已經動過一次兵,又爲死傷的士卒發放了大量的撫卹。”

    夏原吉粗聲道:“若是想要開戰,那就必須得加稅了!”

    加稅!

    此言一出,殿內不少人都是一陣牙疼。

    歷來加稅都是容易得罪人,讓民怨沸騰的,畢竟沒人願意多繳稅。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魏國的賦稅了,魏國的賦稅很特殊。

    首先魏國的賦稅,最大的兩頭是農稅和商稅。

    農稅,主要是土地稅,這方面魏國嚴格執行了按土地交稅的原則,只要地契上有,那麼稅就得一分不少地交上來。

    魏國不知道多少人想在這方面鑽空子,魏國曆代國君也不知道多少次舉起了屠刀,殺得人頭滾滾,但是還有人在其中搗鬼。

    不過魏國的農稅其實已經是收繳得很好了,魏國的農稅幾乎都能收上來,即便是皇室的皇莊也是一分不少地在交的。

    本來魏國就佔據了最肥沃的土地,糧食的產出就遠遠地高於其他各國,這纔是魏國能發展商業的基礎。

    另一個大頭商稅,就更是重量級了,商稅是二十稅一,但是一些暴利的行業,如酒水、航運等都是十稅一。

    甚至一些鹽鐵等行業一直都是三稅一,二稅一,還是有很多人搶着要去做,這些稅收真的支撐起了魏國的稅收。

    魏國的稅收可以說是燕、趙、楚、越、吳五國之和,冠絕天下。

    但是收上來的稅多,花錢的地方也是多。魏國官員的俸祿很高,士卒的軍餉很高,戰死的撫卹更高,因此魏國可以說是既重文,又重武。

    但是這一切也是以魏國龐大的支出爲代價的。

    魏國的賦稅一直都是將將夠用的地步,因此魏國後來漸漸發展出了一種特殊的傳統。

    一遇大的工程和戰事,就要加稅,而且也不加農稅,也不加什麼匠人的稅,專門在鹽鐵、酒水等行業加稅,這些行業基本都是有勢力的人把持的,所以加稅也不會加到普通百姓身上。

    這樣子就預防了魏國的民變,另外爲了防止豪強們向百姓們轉嫁賦稅。

    魏國還有一個專門的鹽鐵官,就是監察各地的鹽鐵、絲綢茶葉等大宗交易的價格,要是有哄擡價格的,直接處死。

    這一套東西在魏玄宗時就已經成形了,也一直作爲祖宗家法給留了下來。

    後來林帆在研究大魏的稅法的時候,還真的就發現這個東西還真是有效果的,可見什麼祖宗家法也不見得就都是壞事。

    傳承幾百年了,這些東西還是在有效地運轉,可見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很多東西就能很好地解決的。

    但是加稅對於坐在殿內的大部分官員都是不友好的,誰家沒有幾家店鋪了?誰家在地方上還沒幾個交好的家族了?都是在剜自己的肉啊!

    這個時候一個聲音傳了出來,擲地有聲道:“臣以爲就越對我大魏利遠大於弊,我大魏即便是加再多的稅也得就越纔是!”

    循着聲音看去,衆大臣都看到了吏部尚書王文那張堅毅的臉。

    王文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國庫空虛,臣願意捐出全部的家產,支持國策!”

    哦!

    原來是王文,那沒事了。

    衆人有些無奈,還有些氣憤,這王文一個寒門子弟,什麼關係都沒有,平時也不跟任何人來往,守着俸祿養活一大家子,有時候還得救濟一下窮親戚。

    他能有什麼家產,窮的只剩先帝賞的宅子了,這宅子又不能收回去,還不是空口說白話。

    殿內的衆臣跟被人餵了一隻蒼蠅一樣難受。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