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我真的不想做賢王啊 >第196章 都督府
    垂拱殿內的氣氛陡然寂靜了一下。

    “攝政王這是何意?”

    封清淑的喉嚨微微有些乾澀。

    林帆輕笑了一聲說道:“沒什麼,臣就是說徵調西軍其實也不是臣的主意,左相也一直在考慮此事,臣也不過是先到太后面前商議一下罷了。”

    封清淑看着林帆淡然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林帆倒是擡頭看了封清淑一眼說道:“既然太后對此事還尚存疑問,那便等過幾日再有大朝會上時再與朝臣商議之後再做決定吧。”

    “攝政王所說也是。”封清淑輕輕點頭道。

    林帆拱手道:“那臣這便告退了。”

    封清淑看着林帆猶豫了一下說道:“前幾日內廷通政司遞上來一個奏摺,直接送到了哀家面前。”

    “哦?不知是何事?”林帆很平靜地問道。

    在魏國的朝廷裏有一個通政司這樣的衙門,這個衙門呢很小,人員也不多,主要的職責就是將奏摺呈遞到宮裏。

    從法理上講,魏國大臣奏上的奏摺都是要經過內外兩廷來決策、處置的。

    但是,內廷是在皇帝處理朝政之前先接觸到奏摺的,因此就存在了內廷上下沆瀣一氣,把控朝政,將皇帝架空的可能。

    因此,魏國四品以上的官員,以及一些王侯貴族,包括一些極有威望名聲得到朝廷冊封的大儒,都能直接上書到皇帝,不經過內廷。

    所以林帆雖說把持着內廷,但是有一些奏章也是林帆他們見不到的。

    封清淑說道:“前幾日工部的韓尚書遞上來一個奏摺,說是想要禁軍近些年來的風氣不好,戰力也是不斷下降。”

    “哀家也是念及禁軍肩負守衛洪都的重責,要是如此下去也是不妥。”

    封清淑頓了一下,接着說道:“韓尚書說倒是希望調用一部分朔方軍的士卒到禁軍裏,希冀扭轉禁軍戰力下降的現實。”

    “不知道攝政王意下如何?”

    封清淑說完就在觀察林帆表情。

    但是林帆臉上卻是波瀾不驚,淡淡道:“臣倒是覺得韓尚書所言沒什麼道理。”

    “哦?攝政王是如何想的?”聽到林帆的話,封清淑反倒是微微鬆了一口氣,林帆今日的作態倒是讓封清淑有些不安。

    “臣以爲禁軍之所以戰力下滑是禁軍的軍紀不振的結果,而此事的責任主要在禁軍將領以及都督府的身上。”

    林帆說道:“都督府長久以來都是空設,職責常年都被兵部代行,臣倒是認爲此事不太妥。”

    “當初設立都督府本就是爲了監督軍隊,防止將士們懈怠,但是如今都督府常年空設確實是不妥,也不利於大魏的軍隊的管控。”

    “兵部代行都督府之事也容易讓兵部的職責過重,難免有些地方顧不過來,也讓有些人鑽了空子,臣之意重開都督府,監管大魏軍隊各部!”

    封清淑本意是想要問林帆對抽調朔方軍士卒的意見,沒想到林帆倒是想要重建都督府。

    都督府是魏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衙門,曾經的魏國爲了分割軍政,防止有人擁兵自重,在中央禁軍上面也設計了很多制度。

    都督府負責軍隊的調換、訓練,各個將領則是由皇帝直接任命,而軍隊的兵甲、新卒的徵集則是交給兵部。

    但是後面隨着魏國的接連征戰,甚至魏國的很多君王都是馬上皇帝,親自帶着軍隊四處征戰。

    在戰時狀態下,都督府經常對軍隊插不上手,慢慢地也就導致都督府被架空了,到了現在都督府已經基本是一個空殼子了,連上四品的官員都沒有。

    封清淑看了一眼林帆,不知道林帆這個時候提出要重建都督府是什麼意思。

    封清淑說道:“都督府經歷多年已經是基本沒有了職能,這個時候突然再增設這個衙門是不是會讓下面的將士們無所適從,加上如今大魏將再開大戰,是不是不太合適。”

    “臣不這麼認爲。”

    林帆說道:“大魏軍隊數量龐大,真正常年涉及戰事的不過是那幾支罷了,大量調到士卒常年都在魏國境內訓練、防衛。”

    “這些人是我大魏防衛邊境的重要力量,但是如今的戰力卻是堪憂,要是如此下去,大魏這麼多軍隊就只能成爲大魏的負擔了。”

    封清淑聽着林帆的話,輕輕點頭。

    林帆接着說道:“不僅如此,都督府也是將領們研討戰術、研習兵法的地方,能者上庸者下,這是大魏如今要解決的問題。”

    “有一些將領靠着一些手段上位,在都督府可以好好地探探底,然後選出最好的將領。”

    “而且……”

    林帆微微昂首,看向封清淑說道:“都督府可以選派各地的將領,包括一些中低層校尉,這樣一來讓朝廷對軍隊的掌控力度大大上升。”

    封清淑聽着林帆的話,覺得林帆所說也有道理,設立都督府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封清淑擡頭看了一眼林帆,都督府又該掌握在何人手中呢?

    林帆接着說道:“還有西南軍和西軍,這些軍隊的人員任命上很多都是地方上呈報上來,朝廷准許的。”

    “雖說高層將官都是朝廷委任的,但是大部分士卒都在地方紮根,被當地的世家豪族所影響,若是再這般下去,臣擔心這些軍隊最好成了地方的私產。”

    林帆這番話不是隨口胡說,而是考察了魏國的情況得出來的。

    故土難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士卒一旦出征,不僅僅面臨的是生死之危,另外一方面一旦到邊遠之地駐守,短則兩三年,長則六七年。

    甚至在很多地方一去不返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徵兵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說魏國爲了保障兵源,在這些方面作出了很多措施。

    但是最後解決這個問題方案還是讓士卒在當地成家。

    要是成爲魏國北方或者南方的兵卒還好,很多人都能輪換回家。

    但是像是洪都的禁軍,西南各郡的西南軍,還有西軍等因爲種種因素難以成行的,都是鼓勵士卒在當地成家。

    這樣一來,像是西軍或者西南軍的士卒都是在當地紮根生活,朝廷對於中下層的將校也很難一一委派,這就導致這些軍隊本土化很嚴重。

    一些世家大族都趁機滲透這些軍隊,讓朝廷委派的將領也很難完全地掌控軍隊。

    這就又不得不說道魏國如今的地方很多還都是宗族制。

    在宗族制下,世家的力量被無限地放大,讓世家在基層的組織力上幾乎達到了可以對抗朝廷的地步。

    朝廷爲了有效地統治,也是不得不跟世家合作。

    而世家憑藉着自己在地方的勢力,不斷地拉攏魏國軍隊的中下層將校,多年下來已經是頗見成效。

    當然魏國繁榮的經濟也是衝擊了宗族的統治力,但是世家憑藉着更多的資源,更能在競爭中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進而進一步加強宗族的力量。

    這也是世家能在地方上盤根錯節,綿延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原因。

    林帆考察過洪都附近的一些世家,發現這些世家雖然可以說是在蠶食魏國朝廷的權力,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也許是因爲在洪都的原因,一些世家也不敢太過分罷了。

    林帆深入地想過地方上的世家也許在這個時候並沒有什麼野心,但是一旦魏國的中央出了什麼問題,這些都是隱患。

    尤其是西境和西南等地遠離魏國中樞,一旦出事,魏國朝廷必然又是勞心勞力,更是不得不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