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太上寶篆 >第七十六章 自闢一道
    儒林,士林之儒家聖地之一,如今現世當大多數儒家領地都喜歡建立儒林的原因也是源自於士林之的儒林。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

    士林的儒林,同外界再造的儒林不一樣,外界的儒林通常是以一方勢力的氣運作爲基礎,配合人道秩序之力,凝聚出介於虛實之間的特植物,同時因爲會記錄其氣特性,因此外界儒林的植被會根據品德、氣節的變化,而顯化爲不同的植物。

    而士林之的儒林,依託的是整個儒道氣數,九洲乃是九州下屬天地之,只要出現一位儒道學子,此地會生出一枚對應的讀書種子,並且隨着其學識、氣節、思想、品德的成長,種子也會跟着成長。

    當然,大多數學習儒學的讀書人,通常只是學習了一些皮毛,略有感悟而已,因此儒林當最多的是那些剛剛發芽的幼苗,因爲其心不定,根系難生,一旦現世當對應的人死去,幼苗也會自然枯萎。唯有那些堅定了本心,能從儒學之有所領悟,感悟出做人做事的準則,才能在儒林之紮根,哪怕現世逝去,一身所學也會受到儒林的庇佑,被保存在這裏,於千百萬年間,不斷用於培養下一代,成爲儒家傳承的基礎之一。

    李初平站在儒林之,有些糾結的望着眼前的樹木,根據他爺爺所言,此地樹木每一棵都蘊藏着一位儒家之人的學士,若是想要強行吸取,很容易引起相連根系的樹木共鳴,大量同根系的學識、智慧會構成可怕的意念洪流,足夠摧毀任何一位學士的識海,想要獲得單純得到一個人的學識,需要以氣澆灌某一棵樹木,使其枝葉繁茂,自然落下葉子。

    但這其又有另外一個問題,所有的樹木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不會再有新的變化,樣子都是差不多的,單憑外表很難從分辨出內部積蓄了多少學識。

    按照李初平自己的推測,他的氣最多讓三棵樹木落葉,因此,如何選擇成了重之重。

    “咦?李兄,你怎麼在這裏?”突然響起的聲音讓柳元宗有些驚訝,轉頭一看,又是看到李浩成,他更加詫異道:“柳兄,怎麼會在這裏?”

    “我是按照你說的方法,走着走着走到了這裏!我還怪,李兄你怎麼會在這裏呢?這裏不是儒家畫道聖地嗎?”李浩成一臉無辜的看着李初平。

    眉頭微微皺起,李初平想了想,道:“這裏是儒家儒林,一般都是由一些修行儒家正統之法的人,才能到來的。”

    “其實也不全是!”儒林之傳來另外一個聲音,一位身穿儒袍的少年走了出來,他手持一柄玉尺,整個人周圍繚繞着淡淡的氣,一身氣勢看去李初平還是厲害很多,有點當初蔡英突破前的感覺。

    李浩成拱手示意,問道:“敢問閣下是?”

    “孔宏泰!”少年同樣回禮,不過起李浩成的舉動,這個少年舉手投足之間,都是暗合某種法理,隱隱同人道秩序相合,產生妙的力量,原本激盪的氣,也是逐漸平復下去。

    ‘禮?’李浩成眼睛微微一亮,這個少年的動作放在仙道之是一門道術,而且還是專門用於回覆自身的道術,玉符清光閃爍,不斷解析,想要將其化作己有。相較而言,李初平的關注點則是在這個少年的姓氏,他有些激動道:“敢問孔學士,是何出身?”

    “曲阜孔氏!”孔宏泰微笑迴應,李初平是像是見到自家前輩一樣的有些拘束起來,李浩成瞥了他一眼,轉頭看向孔宏泰問道:“敢問孔學士,可知道我爲何會來到此地?按道理來講,修行畫道的我,不應該是到儒家畫閣所在嗎?”

    孔宏泰望着李浩成微微一愣,但對於他的平常心卻是更加欣賞,點頭道:“儒林乃是儒家傳承根本,雖然多是接納儒家正統學士,但若是有人學識一流,儒林之對應他的樹木根系足夠強大,也能夠將其接引進來。閣下作爲畫道修士,能夠進入儒林,顯然是學識一流。”

    “理欲觀嗎?”李初平聽到孔宏泰的話,先是微微一愣,隨後又是反應過來,低聲喃喃道。

    “理欲觀?”孔宏泰手玉尺微微晃動,有些詫異道:“不知李學士能否詳細講解一下?”

    “當然可以!”李初平說着,是將李浩成在進入士林之前,說的那些理學皮毛說了出來,孔宏泰面色微變,手玉尺輕輕擺動,道道法理變化,無數氣涌動,以李初平口述的理欲觀進行推演,最終引動儒林變化,絲絲縷縷的白光落下,隱隱要將其凝聚成種子,但最後又似乎受到什麼力量的干擾,沒能成形。

    孔宏泰見狀,面色有些感慨,轉頭看向李浩成,不無遺憾道:“柳學士近乎自闢一道,若是當初學習的是儒家正統之法,日後說不定我儒道又多了一尊半聖。”

    說完,孔宏泰似乎看出而李初平的差異,又是解釋道:“李學士不要小看這自闢一道之人,要知道儒學從來不是一人之說,我等儒道之所以能夠興盛,是無數先輩不斷開闊、推演、完善而成,哪怕至聖先師之言,也只能是視爲正統,而不能視爲唯一。像柳兄這樣自闢一道的人,向來是最受儒林喜愛的存在,冥冥之的氣數垂青,他日後成大儒可謂是板釘釘,若是修行儒道正統,日後半聖位業,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邊的李浩成聞言,暗暗點了點頭,這孔家學子,無論是見識還是心性都十分好,沒有因爲自家先祖是至聖先師,而選擇擡高正統,打壓其餘分支。

    畢竟儒家早年雖然是至聖先師的一家之言,但後來學習之人理解的側重不同,生出的感悟自然也是不同,這些感悟在經過完善和補全之後,會成爲一條新的分支,從而不斷豐富儒學。

    可以說,現在的儒學只是以至聖先師爲核心正統,經歷代代先儒的理解、詮釋、演化分支而成的巨大知識絡,其學說可謂包羅萬象,要說至聖先師所言,即爲儒道唯一,那纔是真的笑話。

    歸根結底,一個學說能否發展壯大,綿延後世,不光需要學說本身言之有物,還需要學說後繼有人,哪怕儒道如今無昌盛,也需要有更多的徒子徒孫去繼續的,反覆的,鑽研其經意,使得儒道能夠不斷擴散,延伸到人道的方方面面。

    爲什麼儒林之有些樹木,觸碰之後會引起其他樹木共鳴?原因是因爲那些樹木的儒家思想源自於同一個根系,他們的感悟也較類似,根系糾纏的十分緊密,難分彼此。這也是儒道衍生至今的一大問題,一旦某一個分支衍生到極致之後,其道理都會被人反覆鑽研,而固有的思維,以及思維的侷限,會讓人們的想法被限制在一個範圍內,難以掙脫,使得分支演變越來越僵硬,以至於沒落。

    而這也是爲什麼,儒林會那麼喜愛自闢一道的人。

    因爲他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衍生方向,一個新的突破口,在儒林之,自闢一道的人不僅僅是一株祖木,他的根系不僅會隨着他的思想傳播,不斷蔓延,生長出新的樹木,同樣會刺激其餘祖木的變化,使得他們根系衍生打破僵局,讓儒林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使得儒林的力量進一步強大。

    所以,孔宏泰和當初的李家大儒纔會如此感慨,可惜李浩成不是修行儒家正統之道,要不然,專精於儒學的他,必然能夠在有生之年完善這一分支,而這個分支帶來的儒道反饋,足夠讓其踏入聖道,半聖位業幾乎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50/5ml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