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港島家族的誕生 >第240章 【普通人的生活】
    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園,雖然在他的核心資產中,工業僅排在第三位,但林志超依舊會時常參與長江工業集團的工作,制定策略、出謀劃策、監督生產、打開渠道等一些列工作。

    換做是世界上其它的任何一個企業家,是完全不可能做到林志超面面俱到,且極其專業的;這得益於林志超擁有一個超強大腦,以及前世的記憶。

    其實在林志超看來,做工業是最需要消耗精力的,做航運、地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炒風’存在。而做工業,則需要踏踏實實,認真分析形勢。

    假髮生產車間,林志超對管理層誇獎道:“去年長江假髮廠表現不錯,今年你們要再接再厲!”

    1957年的長江假髮廠,盈利依舊穩定在500萬港幣以上,這讓林志超大喜;與此同時,他對假髮的前景,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

    陳麟元、陳霞等管理層,頓時非常受用和歡喜,能得到老闆的誇獎,不僅僅是自豪感爆棚,更是關係着年終獎的多少。

    陳麟元迴應道:“雖然香港的假髮競爭激烈,但我們憑藉銷售網絡龐大、技術精良等優點,一直保持着競爭力,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關鍵。”

    銷售網絡龐大,意味着長江假髮廠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產品賣到歐美,更可以將別人的產品進行代理。

    技術精良,一些特殊的假髮,每頂可以出廠價千元,利潤率爆表。

    林志超點點頭,從一開始,他們就做到行業‘老大’,所以香港雖然假髮廠衆多,但卻難挑戰長江假髮廠的地位。

    “陳總經理,你經常出國考察,說說看歐美假髮需求人羣,有沒有擴大的可能性?”

    林志超其實心裏明白,只是故意考驗一下陳麟元。林志超將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當成‘老闆’培養,一年多次海外出差考察,經費公司全部報銷。

    至於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會不會辭職創業,林志超壓根不擔心,離職就再培養一個就行,真正的指揮是林志超。當然了,陳麟元的薪水每年都在加,比如去年就已經接近十萬,今年將突破十萬。

    陳麟元說道:“全球假髮的需求一直是穩定增長,這得力於歐美嬉皮士越來越流行.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特種的假髮需求市場越來越多,這種客戶都是單一客戶定製的,如禿頂的假髮,髮套須與邊沿的真發有機地結在一起,色澤要一樣,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奇效。這種客戶除了本港的藝人、禿頂者、頭髮稀疏者,還有慕名而來的海外人士。價格可以達到上千,甚至近萬港幣。”

    林志超聞言,結合自己的記憶——60年代纔是嬉皮士真正流行的年代,60年代末才逐漸消退。就好比‘時裝’一樣,一旦普及,就不能再叫做‘時裝’了。

    如此一來,假髮產業還有近十年的黃金期。

    “嗯,我覺得假髮還有黃金期,可能就是來源於披頭士風會在六十年代真正風靡歐美。這樣,你根據情況,和一些優質代工工廠,簽署長期供應合同,穩定我們的供應鏈。待將來形勢不對,我們再籤回單月供應合同。”

    如此一來,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掌握了生產渠道。

    “好的”

    隨後,林志超又關照陳霞道:“陳經理,香港人經商的風格是——大錢不放,小錢不丟。剛剛陳總經理說的那個單一客戶需求,你可得讓技術水平成爲香港最好的工廠之一,那樣才能做高端訂製。”

    陳霞從一個女工,發展到如今的生產經理,這中間的有兩個原因:第一,長江工業集團擅長培養人,也喜歡培養潛力管理層;第二,陳霞雖然文化近小學水平,但性格利落、要強,肯鑽研。

    這樣一來,陳霞這些年沒有掉隊!

    “老闆放心,我們一定做世界上最好質量和技術的假髮,不會輸給法國佬。”陳霞不服輸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陳霞已經有‘女強人’的影子。她加入長江假髮廠以來,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薪資只有幾十港幣的女工,如今一躍成爲年薪3~4萬的香港中產階級。

    隨後,林志超花了一會時間,參觀生產車間,並和大家聊天。

    他說是已經將假髮、塑膠花這兩個產業,完全交給集團和分公司的管理層;但實際上,林志超的經商風格是非常遵守——大錢不放,小錢不丟。

    更何況,如今不管是假髮也好、塑膠花也好,都做到了頭部,盈利是非常豐厚的。

    就拿假髮來說,假設十年時間每年都能保證500萬港幣盈利,那就是足足5000萬港幣。

    這是一個什麼慨念,如此多的錢,可以讓一個地產爲零的公司,在六七年抄底,一舉在1972年上市,成爲‘地產五虎’的規模。

    接着。

    林志超來到長江塑膠廠。

    目前,長江塑膠廠的工人已經突破3000人,比林志超預計的還高出500人;用陶德榮的話來說,必須擴充人數,否則失去太多的利潤。

    與此同時,爲長江塑膠廠代工‘塑膠花’的衛星公司,足足有二十多家,工人加起來也有一千多人;還有,爲長江塑膠廠做串線的家庭工廠,也達到兩百多家,大概有五百人。

    近五千人的規模,堪稱工業奇蹟。

    而整個香港的塑膠花工人,已經有3萬人左右,不含家庭作坊。

    “老闆,最近一年多,ZuninoAltman(齊愛公司)增長速度很快,據說工人也有3000人了,在美國搶走了我們不少訂單。”陶德榮彙報了一個‘不好’消息。

    林志超聞言,有些意外。

    齊愛公司便是前世香港第一大塑膠花工廠,李家成僅排在第二。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一對猶太兄弟,當年香港塑膠花風靡全球后,這對兄弟在1954年底便來到香港開設工廠。猶太兄弟很聰明,知道在其它地方開工廠,一定沒有錢賺,故第一時間來到香港開設工廠。憑藉其雄厚的資金,以及美國的銷售網絡,齊愛公司迅速發展壯大。

    猶太人是個難纏的競爭對手!

    前世,這對兄弟還在香港觀塘投資了一座工廠大廈作爲總部,結果這座大廈在後來又被李家成收購了;因爲齊愛公司在1967年破產,猶太兄弟一個也早亡。

    “你有什麼辦法?”林志超問道。

    他反正沒有辦法,畢竟塑膠花主打一個就是‘物美價廉’,長江塑膠廠用工那麼多,一年利潤也只有2000萬港幣(1957年)。

    而且,按照林志超的預估,這一世的塑膠花堅持不到1967年,就會急轉直下。預計,能火到1965年,就已經很不錯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