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皇妃升職手冊 >第618章 章 彥成別有目的
    瑾嫺再次勸說,“除卻提親、定親之外,辦婚儀,宴請賓客也得花費不少銀子。你不願住在徐家,一直住在小舅舅家裏,如今你要成親了,於姑娘又是個自小被家裏嬌寵的,你可不能委屈了她,得置辦個宅子作爲婚房纔是,還得請些個奴僕侍奉着,往後用銀子的地方多着呢!你收下吧!”

    致遠也是個有自尊心的,他想靠自己,不願總是接受旁人的饋贈,“我會盡量多攢銀子,讓她過好日子,我不能總讓你們幫襯。”

    “成親是大喜事,一家人幫襯些是大夥兒的心意,待成親之後就要靠你自己了。”瑾嫺直接將銀票塞進他手裏,

    “拿着吧!你若不收,回頭王爺該說我了。”

    衆人都在爲他湊銀子,致遠感動的同時,心裏很不是滋味,“我這成個親,卻要大家支援,我自個兒卻沒攢多少銀子,當真是羞愧!”

    祖母好言安慰道:“傻孩子,你還年輕,才入仕途,攢不下銀子很正常,一家人就該互相幫襯,難不成你還把我們當外人?”

    祖母亦笑道:“就是嘛!現在我們都還有能力,能幫則幫,將來等我們老了,幫不動了,那就真得靠你自個兒了。”

    瑾嫺寬慰道:“你還年輕,仕途才起步,等你成親之後安定下來,再慢慢的攢家業。”

    想起一事,姨母方氏囑咐道:“我猜徐宏知道你要成親,肯定也會給你銀子,你別賭氣,收下便是。”

    那種不負責任的父親,致遠纔不稀罕,“我不想跟他有太多的瓜葛,我可以養活自己,不需要他來施捨。”

    “這怎麼能叫施捨?這是他虧欠你們母子的。他不曾養育過你,如今你要成家,他這個當爹的總得有所表示,即使你心裏恨他,可你已經認祖歸宗,將來他老了,你還得贍養他。所以他若給你什麼,你千萬別推辭,心安理得的收下。”

    致遠的確不願搭理徐宏,但姨母說得也很對,他們的父子關係,世人皆知,他想跟徐宏徹底劃清界限是不可能的。

    姨母再三勸說,最終致遠才點了點頭,“到時再說吧!他若不給,我不會要,他若給了,我收下便是。”

    請媒人的事交給了姨母去辦,祖母則去找人挑選幾個好日子,以供擇選。

    商議好弟弟的婚事,瑾嫺在此用了午飯,而後纔回府。

    男方這邊是喜氣洋洋,於家卻是各懷心事。

    茗舒以爲自己與致遠無緣,已然打算放棄這種感情,這懿旨突然就下來了,於她而言,可謂是天大的喜事!

    她不禁在想,太后人在深宮,不太可能知曉她和致遠的事,怎麼就突然賜婚了呢?難道是致遠去求的?可是他應該見不到太后吧?

    真相如何,她尚不清楚,只能等着見到致遠時再問。

    於夫人本就看不慣高臨山,不想讓女兒嫁給他,若非丈夫堅持,她是不會同意的,如今太后參與此事,於夫人心下暗喜,在她看來,徐致遠雖出身一般,好歹認祖歸宗之後也算是重臣之後,這家世也算配得上她的女兒。

    再者說,徐側妃深得榮王寵愛,她就這麼一個弟弟,榮王肯定會幫襯,將來徐致遠前途無量,這個女婿她很滿意。

    然而於連海卻是憂心忡忡,並不認爲這是什麼好事。

    榮王的秉性他是知道的,榮王有改革弊政之心,一旦此人登基,於家肯定難保,是以於連海私心裏希望信郡王登基。

    但若公開支持信郡王,萬一將來登基的是榮王,他便連最後一絲退路都沒了!

    當初他公然支持大皇子,大皇子卻被奪了太子之位,如今的他不敢再公開支持誰,便暗中指使禮部尚書,讓他出面支持信郡王。

    只可惜皇帝無視禮部尚書的請求,不肯給楊懷恩翻案,於連海心裏也沒譜兒,不確定信郡王最後能否繼承皇位,但他會盡可能的在背後助力。

    現如今,他與高家聯姻,便是看高家有意向榮王靠攏,這才故意將女兒嫁過去,想將高家拉到他這邊,一起支持信郡王,然而太后突然下達懿旨,打亂了他的計劃,於連海懊惱不已,卻又不能公然跟太后叫板。

    他這身份,不便入後宮,思來想去,他決定讓夫人入宮一趟,打探太后的意圖。

    於夫人抽空入宮一趟,回來之後便勸丈夫放寬心,“太后說了,榮王已經答應了她,將來會保於家安穩富貴,你大可放心。”

    放心纔怪!“榮王的話,你覺得能信嗎?”

    於夫人認爲太后既已出面,那便是有十足的把握,“他可是向太后許諾了的,又豈會輕易反悔?”

    這種許諾毫無價值,“可是太后年事已高,將來太后若是不在了,縱使他反悔,太后也瞧不見,榮王若是對付於家,我們又能如何?”

    “所以咱們才更應該把女兒嫁給徐側妃的弟弟,徐側妃可是榮王的愛妾,榮王看在她的面上,也不會動自家小舅子的妻族吧?茗舒嫁過去,對咱們於家也算是一種保障。”

    於夫人很會往好處去想,於連海卻認爲此事不容樂觀。榮王明明視他作眼中釘,又怎會同意讓小舅子娶他的女兒?

    僅僅只是因爲徐致遠喜歡茗舒?還是說,榮王另有目的?

    他越想越不安,可懿旨已下,無可更改,眼下他也只能聽從太后的意思,答應這樁婚事,而後靜觀其變,再作打算。

    致遠這邊未曾耽擱,很快就找了媒人,帶着禮去於家提親,提親只是走個過場,於家肯定是得答應的。

    兩家很快就敲定了定親的日子,月底就定,但婚儀需要準備,不能太過草率,於是兩家將婚期定在了九月間。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很多事,拖得越久,越容易出變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