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膳食娘子 >137.第137章 知行合一
    徐拓見到賀居延這般,心裏的怒火更甚,甚至已經到了難以剋制的地步。可眼下這情形又容不得他放肆。

    這裏都是讀書人,他也是讀書人,讀書人自然是知道讀書人得。或許他的家世可以不把一般小民放在眼裏,但卻不能得罪讀書人。

    讀書人是什麼那就代表着士林啊這裏又不是在姑蘇,他若失控了,說出了一些什麼難聽得話,必然會在常州士林中引起軒然大波。

    而這些人手握紙筆,最是憤慨異常,到時詩詞歌賦樣樣來,每樣都是衝着自己來得,那樣自己就真得臭大街了。而且他可以想象傳播的速度會有多快。

    常州雖不如蘇州,可卻也是江南賦稅重地。經濟繁華,南來北往的商客很多,而這些諷刺自己的詩詞文章就會隨着這些客商傳揚出去。

    不出兩月大江南北就都會知道了自己的大名,甚至更誇張地一點想,連遼國境內都會紛紛宣揚這事。到了那時,恐怕連自己的族人都會以自己爲羞。

    想到這裏,徐拓忽然感覺到有些恐懼了,心中終於泛起了一絲絲悔意。可他一貫的驕傲又讓他不能徹底放下,一時間茫然了起來,不知該如何是好。

    楊涵瑤見徐拓那樣,微微嘆息了一聲。年輕人好鬥是可以理解得,只可惜這個徐拓心氣太小,就算以後步入仕途也難以有大的成就。

    想起後世王陽明的心學,楊涵瑤想了想,決定還是點播一下這個年輕人。至於他能領悟多少,就看他造化了。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爲行,知決定行。”

    楊涵瑤說得很慢,別有深意地望着徐拓緩緩說道:“我們在研讀聖人書時不僅要知更要行,是謂知行合一。

    “德離不開行,行也離不開德,二者互爲表裏,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爲行,不行不能算真知。對於德行的認識和德行意識必然表現爲道德行爲,如果不去行動,不能算是真知。良知,無不行,而自覺的行,也就是知。”

    徐拓睜大雙眼,他不知桑梓遠爲何會突然這樣看着自己說話。可說出來的東西卻讓他的心一下比一下顫烈得更猛,他有種頭暈目眩的感覺,彷彿自己眼前坐着得不是一個十歲孩童,而是一個當時大儒。

    周圍一直很安靜,衆人都被楊涵瑤的話驚呆了,知行合一,這是一種新的理論,令人耳目一新,卻也發人深省。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妖孽啊他自己都說五歲啓蒙,短短五年時間已要令世間衆人仰望,若再過個十年二十年,那又將是個怎樣的光景

    衆人不敢去想象了有些人甚至萌發了頂禮膜拜的衝動,甚至很唯心地在想,這莫不是聖人轉世而來得吧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德是君子的立世根本,按照德的要求去行動是達到良知的工夫。在德指導下產生的意念活動是行爲的開始,符合德的規範要求的行爲是良知的完成。”

    “所謂知行合一,大抵如此。聖人也是這般教導我們得,可惜我們沒有聖人的智慧,往往曲解了聖人的意思,我想若是聖人有知,也會因我等曲解經義而感到

    痛苦吧。”

    楊涵瑤悠悠嘆息一聲,似是在感嘆,接而又繼續說道:“當然,這也只是小弟片面的理解,若污了諸位哥哥的清聽還請原諒則個。”

    葉紅澤一直張大着嘴巴,聽到楊涵瑤這般說起時,才微微有了反應。他退後幾步,對着楊涵瑤長作一揖,問道:“先生過謙了。先生之言振聾發聵,確是我等沒有用心體悟聖人之意,慚愧,慚愧。”

    其他衆人也紛紛作揖,自呼慚愧,唯有徐拓陰沉着臉,一言不發。

    楊涵瑤見此微微嘆氣,剛想告辭,卻又聽見胡弘毅問道:“先生,知行合一到底該怎麼做呢可有個規範”

    楊涵瑤笑着搖了搖頭,“並無規範。唯心出發。”

    “那不成了道家的釋義了麼”有人提問。

    楊涵瑤又笑了,“上善若水,能做到也是一種德行。”

    “可按先生所說,唯心出發,若本心出發只是隨慾念而動,豈非失了德行”

    “人之初,性本善。本心出發必然是符合德行得。”楊涵瑤堅定地說道:“若是隨欲而動,那說明早已失了本心,已非德行。”

    衆人沉默,陷入了沉思。遊南哲低着頭,心中驚駭不已。楊涵瑤這些話確實如葉紅澤所說,振聾發聵,引人深思,心中的那個結似乎隨着楊涵瑤的這幾句慢慢在被瓦解,崩離

    之前那個荒唐的念想又冒了出來,若能與她執子攜手若那樣的話,他只願今生只取這一瓢飲,再無他人,一生一世一雙人,此生無憾。

    楊涵瑤想了想,又說道:“小弟在讀聖人書時,也參悟了一些德行,並以此爲立世根本。”

    “願聞其詳。”衆人俯身作揖,態度恭敬。

    “立志、勤學、改過、責善。”楊涵瑤緩聲說道,見到徐拓聽到自己說出這句話時,身子不由自主地一顫,心道,看來也不是無動於衷嘛那也不枉費了姑娘一片苦心了。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衡之馬,漂盪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而立志可以促使勤學,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改過,是指自己,所謂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責善,則包括四條,分別是勸別人改過,也包括我們的師長。諫師之道並非無禮,先生若有錯處,我們應該在先生心情愉悅時婉轉提出;明知先生有錯,卻任其隨波逐流,纔是真正得不尊師道。”

    “第二,我們自己也要培養自己獨立的治學精神和能力,人云亦云,非智者所爲。”

    “第三,循序漸進與因材施教。但知下學而自然上達,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聚沙成塔,長城非一日建成,在學業上更要保持堅定不移的態度。但也不能死板教條,且求活學規矩巧借力,針對自己擅長的東西加以深究,必能有所大成。”

    “第四,身體力行。力行近乎仁,以致知格物爲基址,以身體力行爲堂奧。小弟竊以爲,若能貫通以上四點,必有大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