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膳食娘子 >403.第403章 最佳職業
    在聽了楊涵瑤的介紹,何玉祥,遊學富喜得鬍子都翹起來了。遊學富搓着手說道:“按照殿下這樣說來,我們豈不是無意中又多了許多可用的工匠而且經驗豐富,這,這”

    遊學富已喜得不知如何是好了。這也難怪,勞力一直短缺,特別是有經驗的工匠。現在忽然得知還有一大批潛在的勞力沒使用,那還不高興死了

    楊涵瑤也很嗨皮,這好比在沙漠中行走半日,又熱又渴,忽然天上掉下一瓶冰鎮的可樂,那還不樂死

    “衆所周知,鐵匠乃是一個體力活。所謂打鐵苦,苦過撐船磨豆腐。現在有了這衝壓機,那些老工匠就又有了用武之地。而老工匠經驗豐富,所缺得也不過是體力爾。”

    “殿下說得不錯。”何玉祥滿臉通紅,點頭說道:“這可真是意外之喜了。現在老夫算是明白殿下說得機械之力了。”

    楊涵瑤呵呵一笑,從自己挎包裏拿出了三本書,這是根據她從系統裏買出來的機械設計與基礎,機牀發展史兩本書而重新編寫出來的機械之力,一共分了上中下三冊。

    “這幾本書就是將來我們的工匠要學習的重點。”說着又從挎包裏拿出一把卡尺,“諸位請看,此乃卡尺。是我師尊留於我之物,有了這卡尺,再加上各種圖紙,咱們就可以製造出更多的機械來。”

    她頓了下,又說道:“在不久的將來,咱們商會必定會名噪中外得”

    諸位股東都好奇地圍了上來,觀看卡尺與楊涵瑤重新編寫的機械之力。不過他們都看不懂,後來叫了經驗豐富的老匠人過來,那些匠人雖然字認得還不多,也不懂什麼機械原理。

    可一看到書上的圖紙,頓時大受啓發,看楊涵瑤的眼神,簡直都像在看祖師爺,魯班公了。

    又想起楊涵瑤所設計的水力衝壓機,個個心頭火熱。對於明年即將開辦的技術學校無不充滿了期待。

    其實通過這次事情,楊涵瑤也是學到了許多東西。以前她都光顧着自己琢磨了,其實有些事情,還真應學會集思廣益。

    這些古代工匠雖然沒受過系統化的學習,也不知什麼理論,可在他們的專業上卻是要比自己強得多。

    所以自己也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拿着後世人高高在上的心態,把古人都看成了土著。小看古人的智慧可是要喫大虧得

    這回辦報,這應算是最大收穫了。

    常州晨報創刊第一天,反響就特別好。這也主要得益於楊涵瑤的名望。大傢伙一聽是楊涵瑤弄的東西,光衝這點,就有不少人掏錢出來買報看。

    只不過衆人反應都差不多,最初聽說就這麼兩張紙要十文錢,還是大優惠,以後要賣到十五文時,都覺有些貴了。

    可等報紙到手,這才發現這兩大張紙,正反兩面都有字,而且內容也十分地豐富,頓時就覺得這錢花得值了。

    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還沒到一個上午呢,派出去賣報的少年郎就都回了報社,宣稱報紙都賣完了。

    這讓楊涵瑤都覺得有些意外。在她的想法裏,她覺得這報紙在最初的開始,可能未必會好賣。她心裏還在琢磨着,要找個什麼由頭來炒作報紙呢

    可沒曾想

    ,這報紙第一天就賣光了,還真叫人意外吶看來明天應該加印一些,如果連續十天下來,這銷售情況還是這麼好得話,那自己就該撰文,在報紙上對那些針對紅薯的謠言進行反擊了。

    而現在,她還得繼續寫那些小故事。比如今天在晨報上刊登的杜十娘。

    這原本是明代馮夢龍所著,不過楊大姑娘再次無恥地抄襲了。當然,她又進行了一次藝術加工。

    前世作爲書蟲的她,可謂是閱盡各類網文小說。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

    深受後世網文小說洗禮的楊大姑娘愣是把一個小故事給弄成了短篇小說。

    她這麼做得目的,也是希望能吸引讀者一直讀下去。採用連載的方式,每次刊登篇幅控制在兩千字左右,一日一篇,一共十八個回合,可以刊登十八天。

    而故事情節曲折離奇,又是通篇的大白話,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裏,常州各大酒店,茶館裏的說書先生又多了一個可說的評書故事了。

    這不,她除了找了一批寒門子弟給她賣報,還免費給各大酒店,茶館的說書先生們給送了一份報紙過去。其要求就是在給他們店裏的客人唸誦報紙上的內容。

    報紙上的內容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那是十分豐富得。也好在系統大神幫忙,讓楊涵瑤有了超人的記憶。

    她把在後世看得各種人文趣事,風土人情給撰寫了出來,還親自跑到市井中,臨時客串,過了一把當記者的癮。

    把常州近期發生的趣事,奇事也給一一刊登了出來。這對於古代人民來說,這常州晨報可謂是開了一次大大的眼界,大大的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

    不過前期這些事情也是花了楊涵瑤不少的精力與時間。接下來的工作也很繁重,她得培養一批人出來,來代替她工作。

    首先這撰稿人,這記者就得好好挑選。好在,常州乃是文化名城,城裏別的不多,就讀書人多。

    考不上功名的讀書人一抓就一大把。楊涵瑤把他們都找來,一個個面試後,去掉那些迂腐,滑頭者。留下了開明且正直的人士,帶在身邊培養。

    報道要公正,要及時,所謂記者,就是民間的御使。在楊大姑娘的一通忽悠下,這些古代淳樸的讀書人登時就覺得自己的工作意義非凡,十分偉大。

    再加上報社薪酬不菲,福利上佳。這些讀書人頓時就覺得,除了科考,進這報社幹活也不錯。是除了去當官以外,最好的選擇了。

    一來,工作性質不亞於去當官,非常地光偉正,可謂是真正地爲民請命之行業。

    二來麼,這也保全了讀書人的體面。不僅薪酬高,且走到哪裏,一聽是報社來採訪的,哪怕是個當官的也對自己這夥人很客氣。

    這種走到哪都受人尊敬的職業,讓這些讀書人跟打了雞血一般,工作超級認真,也十分享受這職業。

    而隨着常州晨報的名氣一日大多一日後,許多的報社也如雨後春筍般給冒了出來。

    而大宋的讀書人心裏又多了一個認識:不去科考,就去報社此乃讀書人的兩大職業最佳選擇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