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膳食娘子 >655.第655章 阿郎入城
    有了符山的幫助,很快崖城周圍大大小小的峒都知道瓊州來了不得了的人物。不僅身份尊貴還很有道義,符山峒裏派出的青壯去給漢人幹活真得拿回來了雪白的上好精鹽,而且還把峒裏5到15歲的孩子都送到了漢人的書院去學習,不僅不收錢還給飯喫,給衣穿。

    這幾個消息從符山那傳出後,整個黎族都沸騰了。他們以不亞於後世傳媒的傳播速度將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四處宣揚,從崖城附近向四周輻射,才短短一個月,整個島上的黎人與高山人便都知道了這消息。

    於是在十一世紀的海南島上出現了奇特的一幕:無數的黎人,高山人以及從東南亞等地移民而來的其他少數民族成羣結隊,歡天喜地地從大山裏走出來,奔着崖城而去。

    這場面很是壯觀,很有點後世農民工進城務工般的味道。在通往崖城的路上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不同服飾,裝扮的各族青年操着不用的語言歡聚一堂,浩浩蕩蕩地朝崖城進發。

    好在王雱早就把這消息通知了下去,否則見到這多外族青壯拉幫結派地而來非得嚇死城頭守衛不可。

    尼妹,這多人過來,不是來打仗地難道是喝酒地好在王雱爲人雖孤傲可卻是個仔細的人,早早便吩咐下去,還撥出從京城帶來的侍衛前去維護。

    系瑪阿郎便是這其中的一員,他是高山族得,今年也就十五歲。自打聽說崖城這裏幹活能拿到上好的雪花鹽,包喫包住不說,還給發衣服,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們高山人的生活比黎人還苦,聽到這回來坐鎮瓊州的是一位駙馬,年輕能幹,對他們這些外族人也十分地好,給出了許多便利。

    除了做工,聽說還5到15歲的孩子還能送去文廟學習漢人的文化,不收錢,給喫給住得,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兒。

    開始大傢伙還不信,可當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拿着白花花的鹽回來後,他們寨子裏的人都瘋狂了,看來這回漢人是真得想跟他們和好了,而不是把他們當成異族來看。說來也氣人,大家都是大宋的子民,可這天下皇帝是漢人,當官地也大多是漢人,他們這羣流落在這荒島上的人似乎已長期被遺忘了。

    這回來的駙馬看來是個明白人,既然消息屬實,這麼好的事從天而降若不去得話,豈不真成漢人嘴裏的傻兒了

    他們高山族的漢子也是很講道義得,如果這駙馬長期能給他們這樣的待遇,那他們也會認認真真地給漢人幹活。畢竟,說到底大家也沒什麼真得深仇大恨,無非都是窮鬧得,大家還都是大宋的子民嘛

    系瑪阿郎想得很簡單,學漢人的文化他覺得自己是學不了了。漢人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自己都十五歲了,還比較笨,去了課堂那也是要鬧笑話得。

    雖然去讀書也有飯喫,可比起每月白花花的精鹽,還是精鹽實在點。那樣阿媽也會高興些,不用那樣辛苦了。至於讀書,讓阿弟和阿妹去讀吧,他們一個才9歲,一個才七歲,去幹活也沒人要,去讀書的話不僅能學到漢人的文化還能省了家裏的口糧。

    懷着這樣的心情,系瑪阿郎帶着自己的弟弟妹妹與寨裏的十來個青壯結伴而行,從遙遠的臨高出發,整整走了一個月才走到崖城。

    一直到了崖城,看着眼前這高大巍峨的城樓,系瑪阿郎與他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不過以他們的眼光來看,這崖城的城牆的確稱得上巍峨高大了。

    王雱等人入瓊州也有三個月,眼下已到了秋天,這城牆只是稍微修繕了一下,主要原材料的供應跟不上,還因每年的颱風耽誤了不少的時間,這城牆也就比楊涵瑤等人剛來時稍微好點,是按段修繕得,這入城處修得比較精緻,全是用得紅磚水泥澆鑄地。

    上面還修了炮樓,炮臺,碉堡,入城處的字全部是王雱提寫得,這些剛來的少數民族兄弟沒看到其他地方,不知這內裏的實際情況,所以他們感到地就只有震撼了。

    這也是王雱使得一個小小的把戲。一來這出城入總算個門面嘛,總得先弄好;二來嘛,也好震懾下這些山裏來的少數民族,讓他們瞧瞧漢民的厲害。

    “這是天神的傑作”系瑪阿郎與他們的小夥伴何時見過如此壯觀的人類工程若不是看守的侍衛攔着,他們都恨不得衝上去撫摸一般,然後頂禮膜拜了。

    再看城門下站着的侍衛乖乖,這打扮也夠神氣,雖是藤甲,藤盔,可手中拿着的長矛矛頭銀光閃閃地

    ,一看就知這矛頭鋒利地很。只是這矛頭與他們平日見到漢人所使的矛頭有些不同,上面開了三個口子,看着很是怪異,也不知爲何做成這樣。

    嗯,他們不知道也很正常。就是許多的漢人看這矛頭也覺得奇怪,爲何造型如此怪異呵呵,三棱軍刺的造型他們當然不知道了。這小小的一個矛頭可是集中了人類千百年的智慧沉澱而成。

    捅進去,沒捅死你,這弄出的口子若不使用上縫合術,那放血都能放死人。否則三棱軍刺又怎會如此大名鼎鼎在後世軍隊中還在使用着經典就是經典嘛

    經過侍衛的盤問後,系瑪阿郎與他的弟弟妹妹和小夥伴們入了城,被帶到了一個棚子下面,那裏架着幾個大鍋子,食物的香氣瀰漫在這裏,系瑪阿郎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這一路走來很是艱辛,他們高山人都是依海而居,最擅長地不是狩獵而是漁獵。這樣風塵僕僕迎着日月星光趕了一個月,帶出來的乾糧早就消耗地差不多了,就在快到這裏的兩三天前,他們喫完了最後一條小魚乾。

    這就說,他們這兩三天都是餓着肚子走過來得,肚子裏除了清水和路上挖到的些許野菜,那真是空空如也了。

    如今聞到了食物的香氣,個個都被勾得不行了。探着腦袋快速地看了一眼,更是激動地不行了。

    是白米粥,上好的白米粥。他們高山人與黎人不同,是一點都不會耕種,想喫大米都得拿海貨來換。可漢人狡詐,總是欺負他們,所以這米粥在他們那兒可是隻有生了病的人與剛生過孩子的女人才能享用。

    一般的人都是捨不得喫得。這幾年光景還好些了,因爲漢人種了一種叫作紅薯的東西,這使得他們不用天天都喫海魚或者野菜了。

    那紅薯味道也不錯,就是天天喫得話,有些泛酸,肚子也有些脹鼓鼓地,很不舒服。

    “阿哥,粥,是米粥”七歲系瑪蘭溪看到鍋裏的東西后再也忍不住了,她本就小,餓了兩天這實在受不了。

    得虧這些高山人主食都是以海魚,海鮮這些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爲主,大量蛋白質的攝入使得他們身體要比漢人強健得多。

    不然就這麼餓着還得趕路,非得餓死不可。系瑪蘭溪年歲還小,自然不懂什麼規矩。其實這些少數民族都是比較豪邁地,只是在這島上與漢人一起生活久了,多少也知道點漢人的忌諱。

    雖然不屑,可如今他們是爲了白花花的精鹽來得,又入了這城,剛剛城門口的侍衛的武器也不是喫素得,自然收斂了一些。

    “阿哥,我要喫,我餓”系瑪蘭溪說着就跑向了鍋竈那兒,系瑪阿郎大急,大喊道:“阿妹,回來這是漢人的地方”

    系瑪蘭溪哪裏還聽得見這些,年歲還小的她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單純的時候。她只知道自己肚子餓,非常餓,這米粥她自打出生來就喫過一次。

    這味道讓她記憶深刻,如今又餓着肚子,她再也受不了了。系瑪阿束看到妹妹跑了,也忙追了上去,他也好餓了好吧,這就是兩個小屁孩,肚子餓了自然要喫,哪裏還聽得見兄長的呼喊

    “蔣姐姐,這兩孩子說得是什麼啊嘰嘰咕咕地,一句也聽不懂。翻譯官也不知道去哪了”

    許晴看着眼前這兩個穿着明顯有別於漢人服飾,皮膚黝黑的小孩,只見他們嘰裏呱啦,又是甩手又是跺腳地,可自己卻是一句都聽不懂。

    “這還用問”朝着女漢子方向發展的蔣璐毫不忌諱地卷着袖子,把老爹說得什麼“三從四德”早早扔到了腦後,露着雪白的小手臂,頭上包着布巾,抄着馬勺給兩個孩子盛了兩碗米粥,又放了點鹹菜上去,道:“餓了唄”

    “唉”許晴嘆息了一聲,“他們出門怎得也不多帶些乾糧好在先生心細,讓我等在此處設粥棚,這人一波波的入城,可卻個個跟餓死鬼似得,這一個月都吃了多少糧食了”

    “他們有得都是從很遠的地方來得,這一路風塵僕僕地,其他地方的漢民可不會施捨他們,好不容易走到崖城,當然餓了”

    蔣璐看着剛剛領到粥的小孩把粥舉起,衝着另一羣人嘰裏咕嚕地大喊着,略微一想,便對着那羣人揮手喊道:“肚子餓了就過來喝些粥吧,不收錢得”

    ps:謝謝玥大大的慷慨打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