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膳食娘子 >680.第680章 萬民送別
    隨着瓊州的建設漸漸展開,來瓊州經商的商人也就多了起來,其中以番禹的商人爲之最。而這些商人中,外國商人又佔了多數。

    畢竟海南的戰略位置還是十分重要得,從這兒轉道去東南亞也比較方便,還能在這兒弄點補給。以前的瓊州窮,沒什麼物資,港口也修建地不怎麼樣,不能停泊大船,楊涵瑤與王雱來了後,便修建了港口,使其能停靠大船,這商貿也就漸漸繁榮了起來。

    時間轉眼過,一晃三年過去了,王雱在瓊州任上整整幹了六年,把一個荒蠻的島嶼愣是治成了秀美的天堂之島。

    島上的百姓如今生活富裕,安定,海島秀美的風光吸引了許多外來的遊客。四季所產的天然蔬果受到了內陸貴人們的喜愛,也成了瓊州重要的經濟來源。

    海貿的發達,使得物資的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速度還比以往快了不少。一些保存時間較長的蔬果在未腐壞之前便可抵達京城,成爲開封冬日貴人們餐桌上一道靚麗的風景。

    特別是這兩年出的香蕉,菠蘿更是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這種熱帶水果很受世人的喜歡。

    除此之外,楊涵瑤還組織了百姓們在瓊州大量種植甘蔗,又與沈括,工匠們合力製作出了新的榨糖機以及採用了碳化法,使得瓊州雪糖一下便在大宋打出了名氣,甚至遠銷日本與朝鮮等諸藩國。

    這種白如雪,甜如蜜的瓊州白糖一看就十分地高端大欺上檔次,一經問世,立刻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

    瓊州的椰類產品也很受人歡迎,椰糕,椰子糖,椰蓉球,這些都是瓊州的特產。

    有了這些經濟作物的支持,瓊州的百姓減少了糧食的耕種面積,雖然這裏水稻能一年三種,但可用來耕種的土地面積卻不多。

    楊涵瑤也不可能讓去砍伐森林,雖然哪怕到了後世,瓊州森林的面積也多達60以上,但楊涵瑤覺得像這樣的海島,有些東西還是該保護起來,比如後世已快絕種的坡鹿,把森林砍伐多了,這些小傢伙就沒地兒可去了。

    來到這古代後,她一直很注意環境保護,哪怕是海外之地,她也會要求商會的人每砍伐一棵樹,便種植一棵樹苗。

    畢竟資源是有限地,不可再生地,總得爲祖孫後代多考慮一下。想起二十一世紀糟糕的空氣,對比下宋朝的自然環境,這點概念是必須有得。

    好在中國的古人自古就有這樣的想法,甚至都寫進了律法中。比如荀子就曾說過“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這話大概意思是,在草木開花結果的時候,不能砍伐山林,踐踏和破壞草木的生長。荀子便這種環保要求,稱爲“聖王之制也”。

    比荀子早四百年的管仲倡導環保治國,稱“爲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草萊,不可以爲天下王。”

    他提出了秋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不同環保要求,謂之“四禁”。

    而上古的明君舜設世界上最早“環保部”,名曰:虞。他在此機構分設了九官。

    這九官,相當於現在中央的九個部委,分別有正、副長官22人,這些部門長官都是由各部落首領集體商討,公開推薦出來的。

    像這樣的列子隨便翻下典籍便能找出不少來,春禁,禁漁期等等。古人在很早的時候便有了環境保護的概念。這讓楊涵瑤開展起工作來也便得容易多了,百姓們本來就有這概念,因此倒也很容易接受。

    畢竟這關係着子孫後代能不能有飯喫,所以大家還是很慎重地。不過雖然森林不能大面積砍伐,糧食也種得少了,但大家的日子卻是越過越好了。

    因爲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有了錢便可以去內陸或者上東南亞那一塊去購糧,完全不用擔心會餓肚子。

    眼看着駙馬任期將滿,他完全兌現了自己的諾言:不把瓊州治理好絕不回鄉。

    他做到了。瓊州的百姓真得過上好日子了,而且照着這勢頭下去,這日子只會越過越好。

    現在的崖州早已不是當年那破落的模樣,高大巍峨的城牆,寬闊的水泥路一直修到了每個縣衙。

    街道上來往着的人羣日益增多,甚至還有不少的胡人,商貿繁華,每日達到這裏的商船最多時可多達百條,這在十一世紀是非常壯觀的景象。

    現在駙馬要走了,百姓們自然捨不得。也有一絲絲的擔憂,不知下任知府是否會像駙馬郡主這樣平易近人,關愛百姓。

    大家在家裏縫製着萬民傘,這是要送給知府大人得,當然,還有郡主。

    儘管她是個女子,可這六年來

    ,除了她老人家懷孕的時候,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外面忙碌着,甚至會挽起褲腿與他們這些泥腿子們一起下田地勞作。

    如此做派自然讓楊涵瑤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了一個極高的評價,現在這位皇家的公主要回京城去了,他們很是捨不得。

    一眨眼,便到了王雱與楊涵瑤離開瓊州的這天。崖州郡的運河碼頭上此時已站滿了人,新來的知府曲寧帶着瓊州大小官員以及瓊州各族百姓在此送別駙馬與郡主離開。

    大大小小的萬民傘樹立着,大有一種遮天蔽日之感。彷彿瓊州那永遠都炙熱的陽光都被這些萬民傘奪去了他原有的華彩。

    楊涵瑤坐在馬車上,抱着自己的一對兒女,在小蠻出生一年半後,她又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女兒,這會兒已有七個月大了,正是牙牙學語之時,還很好動。

    比如這會兒,她真拽着自己哥哥的衣服搗亂着,惹得小蠻很不滿意卻又不敢發作,生怕弄疼了妹妹。

    楊涵瑤看着車外的風景,思緒萬千,當年來的時候瓊州的落敗她是看在眼裏地。眼看着瓊州在她與王雱的努力下一變得繁華,此刻要離開了,心中充滿了失落。

    就好像自己的孩子般,好不容易帶大了,孩子卻要遠行了。這種滋味很是讓人難受。

    當她到了碼頭,下車時,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傳來,望着那一頂頂萬民傘,望着眼前服裝各異的人們,那一陣陣樸實憨厚的臉龐,那一雙雙真誠的眼睛

    楊涵瑤的眼睛溼潤了。與王雱一起俯下身,慎重地對着瓊州百姓深施一禮,起身後,夫妻二人久久難語。

    過了好一會兒,王雱才拱手說道:“諸位鄉親父老,保重”

    說完便帶着妻兒老小踏上官船,身後傳來了百姓們的哭聲。楊涵瑤站在船頭上與百姓們揮手致別,當年楊涵瑤前去田地察看紅薯的那位老者衝到前頭,跪了下來,對着楊涵瑤與王雱磕頭,撕心裂肺地喊道:“郡主,保重”

    “駙馬,保重”

    “大家請回吧”楊涵瑤揮着手,與百姓們告別。

    可百姓們不願回去,那些少數民族的同胞們也是一樣。他們默默地沿着運河徒步行走着,沒有人吵鬧,只是追隨着官船行駛的方向結伴而行。

    楊涵瑤望着這些百姓,看着運河內泛起的水花,兩行眼淚從眼角溢出,模糊了她的視線。

    質樸如斯,令人感動之餘,更覺肩上擔子沉重。面對着京城的狂風暴雨,面對着眼前這些僅僅只是想喫飽飯的百姓以及真心的愛護與擁戴,來大宋十五年的楊涵瑤,在這一刻,似乎成長了許多,也明白了有些事不是你想躲便能躲得過去得。

    百姓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眼中,王雱替楊涵瑤擦去眼淚,道:“這兒風大,咱們回艙吧。”

    “嗯”楊涵瑤低低地應了一聲,回到了船艙中。

    可這心情始終有些低落,王雱也是一樣。到了喫午飯的時間,夫妻二人四目相對,久久不語。

    過了好久,王雱道:“喝杯酒吧。”

    楊涵瑤點點頭,二人分別爲自己的酒杯滿上了酒,王雱舉杯道:“這第一杯酒敬瓊州的百姓。”

    楊涵瑤沒接話,端着酒杯,抿着脣,半晌纔開口緩緩吟道:“等閒流水竟清泠,誰識長鯨掠地青萬古戰酣風動岸,一航來急客揚舲。占城日出魚龍靜,儋耳人來草樹腥。不向神仙覓梨棗,乘搓直訪女牛星。”

    說罷,一口飲掉杯中酒,長嘆一聲道:“此一去,怕是無緣再來瓊州,便留詩一首,以作紀念吧。”

    “好”王雱給楊涵瑤滿上酒,道:“也不必過份感懷,畢竟這前路漫漫,已無時間讓你我來傷感了。”

    頓了下,道:“沈兄已回京一年,爹爹變法遭阻,你我這回回去,肩上的擔子可不清啊”

    楊涵瑤沉默不語,王安石果然如歷史上那樣,大權在握後,對大宋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比歷史上更瘋狂。

    韓琦,文彥博等人已被他弄出了京,張日弁更是掛冠而去,辭官回家了。當然,他回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把一家老小都接到了常州,堂而皇之地以教書先生的身份入駐了常州書院。

    還說什麼“朝堂奸逆當道,他還是當個教書先生,爲國多培養人才比較實在。”這話說得,王安石是楊涵瑤的公公,他卻去楊涵瑤開辦的書院當先生,這着實又讓各大報社好好的炒作了一番。

    如今留在朝堂上說得上話的大臣也只有包拯與司馬光了。至於歐陽修,已在去年去世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