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唐不良人 >第十一章 千頭萬緒
    見安文生作色,蘇大爲哈哈一笑,向着周圍露出探詢之意的婁師德、王孝傑等人道:“第三點有何難猜,靺鞨族原本臣服於大唐,結果後來又投向高句麗,對這樣的叛徒如果不殺,留着過年嗎?

    以直報直,該殺的要殺,如此才能顯出大唐的威嚴。”

    “嗯。”

    周圍所有聆聽的將領,包括薛紹義,皆一齊點頭,一副理當如此的神色。

    一邊放,一邊收押,一邊坑殺。

    太宗的手段,也可當得起一句,多智近妖了。

    蘇大爲,卻從此事想到了更多。

    太宗李世民對靺鞨族這般做法,體現出來的思路是:不忠者,不用。

    可以原諒那些曾經想置你於死地的敵人,但絕不能原諒那些背叛你的身邊人。

    甚至可以原諒那些那些落入紅塵的妓女,但卻不能原諒曾經背叛的愛人。

    因爲前者要麼生活所迫,要麼各爲其主。

    但後者卻是狼子野心,爲了利益,連親近之人都可以出賣。

    這種人,有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絕不可相信。

    蘇大爲想到此節,只覺得腦中清明,若有所得。

    “對了,太宗此戰後,還曾去信給當時的太子,就是如今的陛下,信裏說:朕爲將,何如?”

    蘇慶節、安文生和蘇大爲他們,聽到這句,都是嘴角情不自禁上揚,微微一笑。

    從太宗給李治的這封信裏,看到了一個真性情的父親,在自己兒子吹噓:你老子我帶兵打仗還不賴吧。

    想想那個威嚴的天可汗,也有這樣一面,令人忍俊不禁。

    “安市城最後沒打下來吧?”

    王孝傑在一旁問。

    阿史那道真攤開手:“可不是麼,連續攻打了數月,安市紋絲不動,一直到了九月,遼東早早進入寒冷季,最冷的時候居然滴水成冰。

    太宗做了最後一次戰前會議,降將高延壽建議,可以繞過安市,直接打烏骨城,然後一鼓作氣,拿下平壤。

    太宗聽了頗爲心動,然而長孫無忌立刻說不可,若是大軍繞過安市,長途奔襲,安市城裏還有十萬高句麗軍,一但被他們截斷糧道和歸路,唐軍可能會有覆沒之險。

    最終,太宗放棄了這個計劃,九月十八日,下令班師回朝。

    也幸虧大軍撤回及時。”

    “怎麼?”

    “到十月的時候,唐軍剛到渤錯水,就趕到天降暴雪,被凍死數百人,如果再晚幾天,只怕會更慘。”

    阿史那道真心有慼慼道。

    他是草原人,自小也見過大漠草原上的“白災”,牛羊人畜全部凍死,難以倖免。

    那種自然之威,豈是人力可以抵抗。

    “所以這就是結果?太宗徵高句麗就這樣頓挫於安市?”

    “可不是嘛。”

    阿史那道真道:“此戰,我軍攻克玄菟、橫山、蓋牟等十餘座城,遷徙遼、蓋、巖三州百姓約七萬。

    在新城、建安、駐蹕三次大戰,共斬殺高句麗士兵四萬餘人。

    獲得戰馬五萬匹,牛五萬頭以上。”

    “那戰損呢?”蘇大爲開口問,他比較關心這個。

    想以雙方戰損比,來確定這一戰,唐軍究竟是勝了,還是吃了虧。

    “哦,徵高句麗我軍戰馬損失十之七八。”

    戰馬,唐軍五萬人,那就是有近六萬匹馬,差不多損失了四五萬匹戰馬,這還是挺心疼的。

    不過從高句麗又俘獲了五萬匹戰馬,算是拉平了。

    “我軍此戰損失如何?”

    婁師德與薛紹義幾乎同時問。

    阿史那道真撓了撓頭,摸到的是冰冷的頭盔。

    他晃了晃腦袋,有些不確定的道:“據我阿耶說,是傷亡兩千餘人,其中有步卒一千餘,還有七百多人是隨張亮的水軍渡海時,海船翻覆而亡。”

    “才兩千。”

    衆將一時驚歎。

    無論如何,以兩千士兵的戰損,取得上面的代價,大唐怎麼也沒有喫虧。

    相反,還是大大佔了便宜。

    “可是我聽說太宗晚年說,自己徵高句麗失敗了,還不斷反思。”

    “呃,太宗出兵前,是誓要一戰滅高句麗的,從這點來說,也許,太宗就認爲自己此戰失敗了吧。”

    “戰略雖未能完成,然而已經大大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句麗這些年還一直入侵新羅。”

    “屁,那是因爲太宗和陛下的疲兵之計,一直在邊境出兵騷擾高句麗,使他們無法向遼東擴張,只能去欺負新羅。”

    衆人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

    就在這時,聽到前方有人喊:“泗沘城到了。”

    &nb

    sp;婁師德和王孝傑等人,忙衝蘇大爲打了聲招呼,騎馬回至本隊。

    薛紹義也匆忙回去了。

    入城前,要約束隊伍,維持秩序。

    按慣例,多半是少部份跟隨主將入城,大部份人還要在城外選要地駐紮,與泗沘成犄角之勢。

    阿史那道真一夾馬腹,正要去找自己那些兵,忽然想起一事,扭頭向蘇大爲好奇的問:“對了阿彌,你怎麼會突然問起太宗徵高句麗之事,莫非……”

    “別胡思亂想,我只是隨便問問。”

    蘇大爲哈哈一笑,揮手趕他走,讓他快點去自己的隊裏。

    安文生卻在一旁悄悄湊近,從他那匹黃膘馬上,湊過半身,賊兮兮的道:“阿彌,莫要瞞我,你是不是想,把高句麗打下來?”

    “文生,你也太看得起我了,太宗沒辦到的事,我怎麼可能辦到。”

    蘇大爲笑了笑,顧左右而言他。

    “是嗎?”

    安文生盯着他看了一會,心裏也覺得不太可能。

    不過阿彌這小子,有時候膽大包天,有時候又過分小心,不過按自己對他的瞭解,他不會做沒有意義的事,這次撩道真說這麼詳細,一定有他的目地。

    除了圖謀高句麗,還能是什麼?

    不過高句麗確實不是簡單能吞下的。

    何況現在百濟的情況,也是焦頭爛額。

    想吞併高句麗,此時並不現實。

    想到這裏,安文生搖搖頭,把這個念頭打消。

    大軍剛進入泗沘城區,還有許多公務要做,隊伍如何駐紮,防務如何安排,後勤如何補給。

    還有如今熊津都督王文度死在任上,但是留下的事,卻不能不處理。

    如何安民,如何剿滅叛亂,如何收集情報。

    還有大軍輪值,輪換巡守防區。

    當千是千頭萬緒。

    蘇大爲剛剛帶着蘇慶節和婁師德等四千餘人,在泗沘城外安營紮寨。

    另一位折衝府折衝都尉薛紹義則在城的另一頭,駐紮下來。

    劉仁願則率着他親軍三千餘人進入泗沘城,接管防務。

    此時天色已漸黑,蘇大爲在軍帳裏,和安文生、婁師德、王孝傑、崔器、蘇慶節、南九郎等人正在對着地圖比照地形,商議着軍務。

    帳蓬裏已經點起了鯨油燈,倒是十分明亮。

    才說了沒一話,就見帳外有親兵喝止,然後有人在外面說了幾句,片刻後,有親兵在帳外道:“都尉,左驍衛郎將請您進城,說有要事商議。”

    蘇大爲有些納悶,左右看了看:“軍務還沒安排好,劉仁願這時候找我做甚?”

    阿史那道真剛好掀簾進來,大呼小叫:“會不會有詐?”

    “詐你個頭啊。”

    蘇大爲沒好氣的道:“左驍衛郎將是這裏最高長官,我們都得聽他管,有什麼詐?”

    扔下手裏的毛筆,向安文生和婁師德道:“我去去就來,防務的事交給你們商議,等我回來,直接把章程報給我。”

    “諾。”

    藉着傍晚昏暗光線一眼看去,泗沘城不愧是百濟國都,城牆高大厚重。

    雖不能與大唐國都長安相提並論,但在半島,已是少有的大城。

    幸虧當日蘇定方進兵神速,而且用攻心之策,令百濟王族自相猜忌,方從內部將其瓦解。

    否則若百濟人有三五千兵,糧食充足,這百濟國都,短時間內還真不好拿下來。

    星月光芒灑下,寂冷清悽。

    泗沘城比數月前,冷清了太多。

    大唐在這裏暫時還是軍管,入夜即限制行人不許出門,有唐軍入夜巡邏,氣氛肅然。

    跟着劉仁願派來的傳信親兵走過城洞,穿過泗沘城的主道,伽耶道,一直來到原本的百濟王宮前。

    劉仁願自然不會住到王宮裏,那樣是犯忌諱的。

    而是在王宮旁選了一處過去大臣的宅子,做爲臨時辦公行轅。

    至於百濟王宮,則是暫時封存,有衛士守防,防止有人想趁亂偷盜。

    穿過院落,這裏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防衛十分森嚴。

    遠遠看到前方的宅子裏透出燈光。

    走近了看。

    從敞開的窗子裏,看到一張上好的花梨木桌,桌上擺放着許多珍奇物件,不過此時都被掃到了一邊,留下一半的空地,除了一盞油燈,堆放的都是滿紙公文,厚厚的資料文書。

    此時,一個大鬍子將軍正坐在桌前,咬着筆頭,對着這些東西怔怔發呆。

    不是劉仁願還有誰。

    “將軍,末將領命而來。”

    蘇大爲站在門口,沒急着進去,先是輕咳一聲,提醒對方,然後提高點音量打招呼。

    從裏面傳來劉仁願大喜的聲音:“來了?快進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