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零七章 賜甲
    “哦?不知是怎樣的帳?”

    “陛下今日大朝會,那麼多外蕃臣子看着呢,都聽到吐蕃吞併吐谷渾,殺了吐谷渾王及弘化公主。”

    許敬宗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極有份量。

    “吐谷渾王,大唐蕃屬之國,天可汗的臣屬,弘化公主,太宗之女,如今俱亡於吐蕃,此仇若不報,只怕諸多外蕃會疑慮,會動搖我大唐統御諸蕃的根基。”

    最後一個字說完,整個大殿安靜下來。

    李治強撐着身體,在武媚孃的扶持下,站起身。

    “右僕射,咳咳……所言,咳,極是!”

    李治的臉龐憋漲得通紅。

    對他而言,一時受辱可以忍得。

    但有些底線,絕不容觸碰。

    天可汗與朝供體系,是大唐所以統御四方的根本。

    吐蕃妄圖改變這一格局,做挑釁大唐規則的人。

    大唐,必須做出迴應。

    必須以雷霆般酷烈的軍事行動,來“迴應”。

    否則,根基動搖。

    大唐四周的外蕃,胡人,只怕都會動盪起來。

    到那個時候,就不提封禪泰山了,連能否穩住目前的疆土,都成問題。

    將付出極大的治理成本,經濟、軍事、政治,數管齊下,才能重新穩住局面。

    許敬宗算的不是經濟帳,他算的是未來的政治帳。

    哪怕大唐剛經歷遼東之戰。

    哪怕府兵疲弊。

    哪怕如今大唐唯二碩果僅存的名將蘇定方病重,這一仗,都必須打。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朕意已決。”

    李治在武媚孃的攙扶下,目光環視殿中文武諸臣,緩慢,但卻堅定道:“無人不想安定,無人渴望戰爭,但若吐蕃非要一意孤行,侵吞我大唐蕃屬。

    那便雷霆並舉,滅此朝食。

    大唐非好戰,只爲懲罰不義而興兵。

    明日,朕要看到兵部的摺子,此次出兵多少,糧草如何,戰略若何,拿出一個章程來。”

    李治方纔還是一副精力不濟,咳喘的模樣,但是說這番話時,居然一氣呵成。

    他的兩眼閃動着懾人的光芒,有鯨吞萬里之氣概。

    直到此時,蘇大爲纔看到了李治的另一面。

    做爲大唐雄主的一面。

    “方略訂好後,朕要在半月見到府兵出長安,擊吐蕃。”

    這話說出來,李勣、蕭嗣業,甚至蘇大爲和蘇慶節,李思文,幾名武臣一齊出列疾呼。

    “陛下,徵吐蕃路途遙遠,而且兵甲、糧草、人員調動,恐非一日之功,半個月,絕無可能。”

    “陛下,若太過倉促,只怕準備不足,吐蕃和吐谷渾那邊環境有異於中原,兵卒過去,大半水土不服。”

    “且地形多山,我軍需要仰攻,攻山的話,重甲騎也不得施展。”

    “陛下……”

    “都住口。”

    武媚娘厲聲喝道:“軍中有難處,難道陛下不知?此事非止軍事,更關係到大唐國威,那麼多蕃屬國都看着,若大唐不能迅速反應,以天兵臨吐蕃,今後大唐要如何坐鎮西域?

    此戰,非爭軍勝,更要爭人心。

    兵可速發,絕不可耽擱。”

    這話說出來,李勣和蕭嗣業一時語塞。

    道理我都懂,可真要那麼玩,半個月的動員你想將吐蕃趕出吐谷渾,豈非兒戲?

    “還有一事。”

    李治喘息了一會,目光環顧李勣和蕭嗣業:“朕以爲,此戰的目標不妨大一些,除了將吐蕃人趕出吐谷渾,朕,還要看到大唐的旗幟,插上邏娑。”

    邏娑是吐蕃的都城,即後世拉薩。

    這話出來,整個大殿又是死一樣的沉寂。

    不光李勣變了臉色,就連許敬宗和郝處俊,都是一臉冷汗。

    陛下真的動怒了。

    這是想要將吐蕃滅國啊!

    李治本人可能不太清楚高原地形,但李勣、蕭嗣業和許敬宗等人,多少有一些耳聞。

    何況,吐蕃如今的國力,比之顛峯時的高句麗也不遑多讓,想要一戰滅其國,這……

    很有難度。

    蘇大爲目光掃了掃衆人,主動站出一步,向李治和武媚娘叉手禮道:“陛下,臣有一言。”

    殿上李勣、蕭嗣業的目光向他看過來。

    李思文、蘇慶節用眼角餘光後望。

    許敬宗向這邊矚目。

    郝處俊看向他面色不善。

    武媚娘扶着氣喘急促的李治坐下,向蘇大爲道:“阿彌有何見地?”

    “陛下方纔的要求,希望速速出兵,最好是半月出兵,就兵馬調動來說,有難度。”

    見李治目光變冷,蘇大爲接着道:“但有辦法可以克服。”

    “什麼辦法?”

    “陛下所慮者,是如今雲集長安的各國使節,若吐蕃吞併吐谷渾之事傳開,大損國威,所以要立即反應,派大軍出征,以定那些蕃屬和酋長之心。

    若爲此,其實派一支偏師出長安,做樣子即可。

    甚至可以多派兵馬,出城後虛打旗號,入夜後悄然回城。

    這樣,既安定人心,又不會令大軍倉促起行。

    其後兵部可以制訂軍略,做好萬全準備,再派真正大軍出擊。”

    “以一支偏軍,虛張聲勢?”

    武媚娘看了一眼李治。

    見到皇帝陛下眉頭皺起,手指在大椅扶手上,輕輕敲擊着,似乎在推演利弊。

    蕭嗣業拱手道:“陛下,蘇大爲此計可行,半月之期府兵連糧草無法保障,以臣之見,至少需要三個月時間。”

    郝處俊在一旁道:“但此計可以瞞一時,卻無法瞞太久,若是遲遲沒有唐軍與吐蕃交戰的消息,只怕終究會散了人心。”

    蘇大爲立刻道:“可以把虛做實,派一支偏軍先去增援,鞏固吐谷渾至大唐邊境一線的防禦,同時刺探敵情,收集情報,甚至可以使間,用各種手段去遲滯吐蕃對吐谷渾的佔領,爲後續大軍到來做準備。

    同時吐蕃也必然防備着我們的報復,短時間內,他們能保持警惕,但若稍長一點,必然會放鬆,反而容易露出破綻。”

    說着,看向郝處俊道:“至於說外蕃屬國的心,他們的酋長和使節現在長安,看到大軍出征,便夠了,等消息一來一回,後續大軍,估計已經到達吐谷渾,與吐蕃開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