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亂世我爲俠 >第400章 鐵馬彎刀震天下
    “窩闊臺作爲蒙古大汗,管理着整個蒙古帝國,被人稱爲元太宗,元太宗三年,也就是一二三一年”

    “窩闊臺率軍南征金朝,拖雷從漢中借宋道沿着漢水攻打汴京,一二三二年拖雷在三峯山擊潰金朝軍隊”

    “一二三四年,蒙古與宋朝的聯軍攻破了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朝滅亡,南宋收復了河南”

    “一二三五年,窩闊臺定都哈拉和林後,開始報復南宋趁機收復河南的行動,這一戰窩闊臺奪取了兩淮地區”

    “在整個蒙古帝國之中,漢人的數量極多,窩闊臺擔憂他們反叛,就派遣了探馬赤軍進駐漢地”

    “嚴密監視漢人的行動,重點防範着漢族四大世侯,並且進行了兩次人口篩查,將半數漢人分給了蒙古的功臣”

    “藉此削弱漢族的數量優勢以及團結的可能,但蒙古帝國擅長馬上作戰,不太擅長馬下治國”

    “窩闊臺接受了耶律楚才的建議,在一二三八年開始舉辦科舉,這一年正好是戊戌年,所以又叫戊戌選試”

    “而第一任考官是術忽德還有劉中,但後來不知爲什麼又終止了科舉,可能與一二三五年的戰爭有關”

    “那一年蒙古帝國不僅在東線進攻了南宋,更是在西線開始了西征,而且主要兵力都放在了西線之上”

    “朮赤的大兒子拔都,察合臺的大兒子拜答兒,窩闊臺的長子貴由,拖雷的長子蒙哥各自統領着自己的兵馬”

    “以拔都作爲統帥,速不臺作爲副統帥,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始西征,七年之後,他們已經攻佔了”

    “欽察草原,基輔羅斯,匈牙利,摩爾達維亞,波蘭,立陶宛,波西米亞,捷克,摩拉維亞”

    “斯洛伐克,威尼斯,保加利亞,拉什卡,羅馬帝國,戰線之長,戰場之廣,戰果之豐厚前所未有”

    “一二四一年,就是在諸位王子西征的第六年,窩闊臺去世,他的皇后乃馬真託列哥那代替拖雷監國”

    “一二四六年,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繼位,他的母親還政於他,一年之後吐蕃歸順蒙古,史書上稱之爲涼州會盟”

    “這是元定宗貴由在位三年最大的成就,貴由去世之後,他的皇后瀚兀立海迷失讓貴由的孫子失列門做了大汗”

    “然而失列門只做了三年的大汗,因爲拔都與兀良哈臺大力支持拖雷系的蒙哥,窩闊臺系在權力爭奪中失敗了”

    “似乎失列門的失敗是必然的,拔都還有蒙哥都是失列門的爺爺輩,根基深厚,在位三年的失列門怎麼鬥得過”

    “蒙哥繼位之後,被稱爲元憲宗,他開始推行中央集權,在多個直轄地設置行中書省,讓拖雷系的王爺駐守各地”

    “當然,肥水不流外人田,蒙哥讓自己的弟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大總督。元憲宗三年,也就是一二五三年”

    “忽必烈率領蒙古軍隊進攻雲南,用了四年的時間消滅了大理國,一二五八年,高麗成爲蒙古的藩國”

    “也正是在一二五八年,接連的勝利之下,蒙哥可汗兵分三路進攻南宋,蒙哥親自率領軍隊進攻台州”

    “他的弟弟忽必烈率領軍隊進攻鄂州,兀良合臺進攻宋朝廣南西路,從而進攻荊湖南路,最後兵指潭州”

    “蒙哥意圖三軍各自成功之後圍攻臨安,但在一年之後,蒙哥在一二五九年七月在川陝四路的夔州路的釣魚城之戰中戰死沙場”

    “釣魚城從此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不僅死在這裏的是一位大汗,更是因爲南宋的文化,蒙哥的野心不止在南宋”

    “但他只是安排了戰爭,卻是沒有看到戰爭的結果,因爲就在一二五六年,進攻南宋的兩年之前”

    “蒙哥組織了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是他的叔叔窩闊臺率領的,第一次西征是他的爺爺鐵木真率領的”

    “前兩次西征都是豐功偉績,自己也不能輸,最起碼要與先人平起平坐,蒙哥的西征並沒有讓蒙哥失望”

    “開始西征的第一年,旭烈兀消滅了暗殺組織木刺夷,一二五八年,進攻南宋的這一年,西征軍攻佔了”

    “最後的領地,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格達,一二五九年,蒙哥死去的這一年,西征軍消滅了阿尤布王朝”

    “當時的消息傳遞的很慢,當旭烈兀知道蒙哥去世的消息的時候,已經是一二六零年了,這一年西征軍隊已經佔領了大馬士革還有阿勒頗”

    “但旭烈兀得到消息之後立刻率領大軍返回本土,幹什麼去了和忽必烈他們不再進攻南宋一樣,奪取可汗之位去了”

    “福兮禍兮真的難以捉摸,旭烈兀帶走了大軍之後,留下的西征軍繼續西征,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的威名最後敗在了馬木留客王朝”

    “一二六零年,阿里不哥在大多數蒙古部落的支持下在首都哈拉和林登上了大汗位置,就在這個時候”

    “忽必烈回來了,他之前攻打的是鄂州,雖然想要在哥哥死後立刻趕回首都,但是戰況不允許”

    “所以在南宋議和之後立刻趕了回來,可這個時候阿里不哥已經當上了大汗,忽必烈改變了行程”

    “轉道開平,在一些部落的支持下自稱大汗,一二六零年四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

    “同年十二月,忽必烈封吐蕃的八思巴爲國師,着手重新創制蒙古文字,雖然他的爺爺鐵木真之前已經創制了蒙佔文字”

    “但那是佔領的文字,並非是蒙古帝國自己的文字,所以忽必烈不僅是有着野心,更是有着遠見”

    “一二六四年,忽必烈最終戰勝了阿里不哥,當上了真正的大汗,隨後遷都大都,但這四年的戰爭下來”

    “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分裂了,支持阿里不哥的窩闊臺汗國拒絕歸順忽必烈而實際上已經獨立”

    “察合臺汗國與窩闊臺汗國結盟對付忽必烈,拔都創立了金帳汗國,旭烈兀創立了伊兒汗國”

    “偌大的蒙古帝國實際上已經分成五股力量,相互之間或結盟,或征戰,到了一二七一年”

    “忽必烈宣佈了建國號召,改國號爲大元,取自易經的大哉乾元,雖然沒有統一整個蒙古帝國”

    “但名義上四個獨立的汗國依舊承認忽必烈,這對於忽必烈來說已經足夠了,因爲他看上了更爲富庶的地方”

    “早在一二六零年,忽必烈就有了這個想法,但蒙哥戰死,他不得不回來爭奪大汗之位,如今相對穩定,他再次升起了這個念頭”

    “一二六八年,忽必烈派遣劉整與阿術率領蒙古軍隊攻打襄陽,但襄陽是宋朝的軍事重鎮”

    “兩位將軍久攻不下只好轉戰樊城,在一二七三年正月攻破了樊城,樊城都統範天順自殺,統制牛順率領宋軍巷戰,後無力迴天而赴火而死”

    “襄陽呂文煥聽到樊城被攻破,自知襄陽已經成了蒙古的手中之物,於是在一二七四年打開城門投降了蒙古”

    “也正是在這一年,蒙古帝國的史天澤還有伯顏率軍沿着漢水南下長江,直指建康,到了一二七五年”

    “投降蒙古的呂文煥率領元朝的水陸大軍在蕪湖擊潰了賈似道的南宋水軍,後人把這個稱之爲丁家洲之戰”

    “一二七六年,元朝軍隊攻破臨安,就是如今的杭州,謝太后與宋恭帝投降,陸秀夫等人隨後擁立七歲的宋瑞宗繼位”

    “文天祥,張世傑,陳宜中等大臣持續在南方抗擊元朝軍隊,到了一二七八年,南宋軍隊退守到了崖山”

    “一年之後,張弘範在崖山攻滅南宋海軍,最後的反抗被擊碎,陸秀夫和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而死”

    “至此,南宋滅亡,兩年之後,忽必烈在歸順的安南國設立了安南宣慰司,一二八二年,忽必烈派遣唆都進攻佔城”

    “但在占城軍隊的奮力抵抗之下,唆都戰死,蒙古軍隊在一二八四年撤回,但撤回去的蒙古軍隊”

    “再次找到了一個目標,那就是歸順的安南並不老實,總有一些小動作,於是忽必烈立刻派遣自己的兒子鎮南王脫歡出兵安南”

    “這一戰脫歡勝了,安南王逃離都城,逃進了深山老林之間,元朝軍隊因爲水土不服而開始撤兵”

    “到了一二八七年,脫歡再次進攻安南,這一次,他們雖然不再水土不服,但遭到了更爲頑強的抵抗”

    “同時由於疾病的不斷髮生,元朝軍隊的進攻再一次停滯。到了一二九三年,忽必烈再次派人第三次進攻安南”

    “但忽必烈在一二九四年就死了,所以他的繼任者下詔不再進攻安南,因爲損失太大了,但這個時候正是元朝最爲輝煌的時候,你覺得怎麼樣”

    “陶先生之所以不再講下去是因爲在忽必烈之後元朝已經開始走了下坡路吧”林森站起來說了一句

    “我沒有問你歷史的走向,而是問你這一段怎麼樣我可是費盡心力的模仿着你的說書方式”

    本章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