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山溝皇帝 >第三百五十七章 全球最強工業國
    興泉府城內,李軒剛看到數天前郝柏年發送回來的戰報,戰報上說,第一步兵團已經即將抵達黎平府城,並且將會對黎平府城展開一次試探性的進攻,爲後續第二步兵團抵達後合力發起總攻做準備。

    同時也是把蒐集到了明軍情報一同送了回來,情報上說,黎平府城內的正規守軍不過超過千人,剩下的都是戰力羸弱的臨時徵召的青壯,而且也沒有發現省城方向有大量明軍前往。

    從多方面獲取的情報上來看,位於省城貴陽的巡撫祝志海對興泉府失陷一事極爲重視,準備抽調大軍進剿興泉府,預測集結的大軍數量不會少於三萬人,並且極有可能數量會高達五萬人以上。

    但是因爲越是重視,這軍隊的規模越大,集結部隊的難度也就越大,出兵的時間也就越晚。

    祝志海要從抽調兵力,只能是從全省範圍內抽調兵力,同時還會徵召大量的青壯作戰,同時也需要組織衆多民夫運輸輜重。

    這種事要做起來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不提籌集糧餉,協調各部的難度,僅僅是祝志海要從貴州全省內把部隊集結起來然後抵達黎平府,就需要最少一兩個月的時間

    在這個行軍只能靠雙腿的時代裏,在貴州這個山地衆多的地區裏調集大軍,難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從集結部隊到發起進攻,沒有一兩個月時間根本就辦不到。

    這樣一來,也就給了大唐新軍足夠的時間,至少在未來的半個月乃至到一個月時間裏,大唐新軍都不會受到來自明軍的大規模進攻。

    這種情況下,要打下黎平府的難度並不會太大

    所以李軒並沒有給予前線的將領們太大的壓力,更加不會橫加干涉前線將領的作戰,這興泉府距離前線可是有好幾天的來回路程呢,如果他學光頭玩什麼親自指揮干涉部隊的詳細作戰,這大唐新軍想要不戰敗都是不可能的事。

    再者,李軒對郝柏年和李春景這兩個人的能力還是比較放心的,這大唐新軍建立也有一年多了,御學堂裏就學過的軍官也有上百人了,李軒唯獨提拔重用這兩個人的理由就是他們的能力要比其他人出色。

    因此攻打黎平府這一戰,李軒並沒有太大的擔心,他更擔心的是拿下黎平府後,如何面對明軍的反撲。

    省城那邊的祝志海可是要集結好幾萬大軍呢,僅僅靠現在在黎平府內的兩個步兵團是難以維持的,更何況,這兩個步兵團的主要任務也不是在黎平府防守,而是要繼續南下廣西。

    未來防守黎平府的任務,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賴後續進軍黎平府的部隊的。

    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李軒是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放在了後續擴軍上。

    縱然第三步兵團和第四步兵團還沒有完全成軍,但是籌建第五步兵團的計劃已經是被李軒確定了下來,並且讓樞密院下屬各司提前做相關的準備。

    比如說提前物色第五步兵團各營、各隊的主官,各排的基層軍官以及骨幹士官,這些都是需要提前安排好的。

    這樣等到黎平府那邊招募的新兵完成一個月的新兵基礎訓練後,就能夠立即補充到第五步兵團,讓第五步兵團能夠立即成立並展開訓練,早日成軍。

    如今隨着第一步兵團和第二步兵團相繼進入黎平府,哪怕還沒有拿下黎平府,但是兵部的官員們已經是廣泛深入到黎平府的東部地區,開始募兵站來,每天都有數百人被招募成爲大唐新軍的新兵,這些新兵將會進入樞密院設立的兩個臨時新兵營進行訓練。

    這些人在一個月後就能夠完成基礎的體能、紀律、戰術訓練,一部分會補充到第一步兵團、第二步兵團,補充這兩個步兵團的戰損,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會成爲第四步兵團、第五步兵團的兵員。

    也就是說,一個月後,第五步兵團就能夠接受到大量的新兵了,所以留給李軒籌備第五步兵團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除了人員上的準備外,軍械上的準備同樣是不容鬆懈。

    冷兵器還好,大唐新軍自己打造的冷兵器數量雖然不多,但是繳獲自明軍的冷兵器卻是多的很,盔甲、腰刀、長矛、弓箭,幾乎是應有盡有,而且大唐的工部作坊自身打造的一些冷兵器,也是仿效的明軍制式刀劍,如此也就導致了實際上大唐新軍所裝備的冷兵器,清一色都是明軍制式兵器,從刀劍再到弓箭都是如此。

    但是限制大唐新軍擴軍的軍械困難,並不是缺乏冷兵器,而是缺乏火器,尤其是火槍以及火炮。

    李軒已經數次讓工部那邊想辦法,儘可能的提高火炮和火槍的產量

    爲此工部的那些工匠們也是想盡了辦法,各種能夠想到的辦法都給用上了,比如強制讓那些有技術的工匠師傅們帶徒弟,而且是帶很多的徒弟,比如說制定統一的製造標準,簡化生產流程。

    最後規模擴大之後,還按照李軒的說法制定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比如一支火槍,需要多個零部件,而每

    個零部件都是需要多道工序的。

    爲此,工部是把製造火槍的全部工序流程都是分拆,然後制定了標準參數,讓每一個人都是專門做其中的一道工序。

    一把火槍從原材料,再到出廠,先後需要經過至少上百個工人的手,不再是和以往一樣,由那些工匠們親力親爲,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工匠帶着幾個徒弟負責到底。

    如今在興泉府這邊建立的火槍作坊,已經是率先採用了這種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整個作坊數百人在不同的分工裏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什麼是擅長

    以往一個技術嫺熟的工匠可能需要一個月才能夠打造一支火槍,如此也就代表着同樣的一道工序,他們每個月纔會只做一遍,但是現在,這個工匠可能每天都要重複做同一道工序,日積夜累下來,在針對這一段工序的技術上,遠遠要比以往的那些工匠們更好。

    同樣的,這樣的大規模流水線式生產,還極大的提高了良品率,降低了成本,同時也不再大量需要那些技術嫺熟的工匠了,這些技術嫺熟的工匠們可以擔任一些小組的組長,負責技術上的調整和改進,但是具體打造火槍的人,已經是變成了普通工人了。

    這種生產模式,實際上和後期十九世紀的生產模式差不多了,當然了,和後世二十世紀的那種全社會都參與進來的廣泛流水線式生產模式,還是有極大的不同,只能算是最初步,最基礎的狹義流水線式生產模式而已,直接說是流水線式生產是不準確的,應該說是對象專業化和零部件標準化的相互結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