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山溝皇帝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陳立夫當縣令
    經過多年的開發後,如今的金陵城四大城區,基本上已經算是成型,只不過開發的有早有晚,以及定位不同,發展程度不太一樣而已。

    其老城區,是典型的行政區,包括皇宮、各大衙門的辦公建築,剩下的部分區域則是生活區,並且相當多的一部分達官貴人也是居住在此地。

    此外,還有部分的達官貴人們,是生活居住在東城區的,東城區乃是最早開發的一個新城區,而從一開始此地就是作爲商業辦公區來發展的,其沿江的路段,彙集了大量的企業辦公樓。

    而圍繞着這些辦公樓,也是出現了一片高檔的住宅區,這些住宅通常都是價格不菲。

    西城區是典型的工業區,彙集了不少工廠,大量的工人居住的廉價住宅,但是西城區的規模並不大,因爲裏頭的工程也不多,爲了安全上的考慮,李軒一直都是沒有把金陵城作爲工業區的打算。

    工廠多了,工人也會多,而工人多了,就是代表着潛在的不穩定因素,對於一個皇權高度集中的王朝來說,在首都,距離皇宮不過十多公里的地方搞工業區,那是非常危險的事。

    更不要說,這年頭辦工業的污染實在太嚴重了,各大工廠基本上沒有什麼環保的概念,使用的蒸汽機所排放出來的煙塵,又黑又濃,如今當塗工業區那邊,因爲是大唐帝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集中了鋼鐵,化工,機械等重工,以至於使用的蒸汽機頗多,空氣裏都是瀰漫着煤炭的味道

    李軒可不想自己以後生活在一個天天都是被灰霾所籠罩,空氣裏都是散發着酸臭味的城市裏,所以,他嚴禁在金陵城區搞什麼工業,甚至整個承天府範圍內,都是不搞重污染的工業。

    所以,西城區名爲工業區,但實際上工廠不多也不大,大多也還是那種輕工業、手工業,沒有什麼重工業。

    而南城區,則是生活、商業爲主,也是有部分的工廠,算得上是金陵城區裏最爲魚龍混雜的區域裏,富貴人家都是不喜歡在這裏購置地產安家,所以生活在此地的民衆多以平民百姓爲主。

    不過即便是魚龍混雜,但是不代表着此地的治安就差了

    再怎麼說,此地也是屬於金陵城的範圍內,正兒八經的天子腳下,治安那是沒得說的,而且因爲此地外來人口衆多,人羣複雜,爲了避免出現麻煩,承天府巡警局,更是把此地的治安當做要務來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宣平十五年的金陵城,由四大城區一起,構成了整個金陵城城區,爲了方便管理,承天府衙門,把整個城區劃分爲四大區,也就會老城區、東城區、西城區、南城區,在各區分設衙門,而這些區衙門,級別還不低,區長的品級可是正五品,和地方上的知州同級別。

    而他們的上級機構,則是江寧縣衙門,大唐帝國的江寧縣,乃是前明的江寧縣和上元縣合併而來,以爲此地爲首都所在,該縣也不能用常理度之,該縣的縣令並不是單獨的縣令,而是由通常由承天府通判兼任。

    大唐帝國裏的各府通判,並不是專管糧運、訴訟、水利等事務的專職官員,而是作爲知府的第二副手,所管理的事務沒有固定,大體上要看知府對他的安排。

    但是承天府的通判兼任江寧縣的縣令,這卻是確定下來的。

    承天府的通判,品級爲從三品,這也就意味着,江寧縣的縣令也是從三品了,也只有這麼高的品級,才能夠鎮得住江寧縣的諸多牛鬼蛇神,畢竟此地乃是首都,官員遍地走,如果縣令品級低了的話根本沒讓人把他放在眼裏。

    如今金陵城城區常住人口已經是突破了三十萬人,這還不算那些臨時流動人口以及郊區人口呢。

    今時今日的金陵城,已經是有了大國首都的氣象了

    不過說起城市發展,即便是金陵城這個大唐首都,還是無法和吳淞府上海相提並論的。

    宣平十五年的上海,城區常住人口已經是突破了五十萬人,比金陵城還多二十萬

    沒辦法,上海的發展太迅速了,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上海是一天一個臺階,此地彙集了衆多的資本,工廠也是全國最爲密集的。

    在這裏,幾乎各行各業的企業都能夠找到,有鋼鐵、化工、機械、造船,也有紡織、玻璃、茶葉、瓷器、造紙、印刷等等,基本上但凡是在大唐帝國所有的產業,都能夠在上海這裏找得到。

    工業之齊全,也是讓此地擁有了巨大的聚焦效應,在此地開設工廠,能夠就近找到銷售渠道

    以及原料以及各種設備,甚至連金融服務等各種專門爲了企業而提供的服務這裏都有。

    要在上海開公司,帶着本錢來就行了,在這裏開設任何行業的企業的各種設備,人才都是應有盡有。

    如此也就吸引了更多的人來這裏開公司建工廠,同時也是吸引了附近地區大量的民衆,甚至是其其他省道的農民來到上海找工作。

    如此城區一天比一天大,人口一天比一天多也是很正常的事。

    只不過,上海發展的如此迅速,其經濟上的重要性甚至比金陵城更加重要,也是對主政上海的官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今上海的縣令是誰

    不是他人,正是我們的老熟人,一心想要匡扶聖君,打造宣平盛世的陳立夫

    陳立夫在宣平十年調任松江府擔任同知,正四品。

    三年一過,也就是去年的時候,上海縣令任期滿被調回京師去了,吏部選人接任上海縣令的時候,乾脆是直接選了陳立夫。

    按照常理來說,尋常知府的同知都是從四品,而縣令不過事實正六品,但是在松江府和上海縣卻是比較特殊。

    松江府知府就是從三品了,陳立夫這個同知也是正四品,而上海縣也是因爲如此特殊,因此這個縣令也是正四品。

    因此在品級上,兩者是相當的,但是還是那句話,上海縣雖然是個縣,但是其不是一個普通的縣,其轄區裏,彙集裏全國最爲龐大的資本以及工業力量。

    能夠在這樣的地方主政一方,這對於陳立夫的仕途而言也是有着極大的好處的。

    有了這麼一份資歷後,後續調任到其他地方就會順利得多。

    陳立夫初任上海縣令的時候,還是比較謹慎,基本上沒有搞什麼新官上任三把火之類的事,在諸多政策上還是延續了前任的政策。

    但是一年後的今天,陳立夫卻是打算着動一動了。

    雖然說延續前任的政策繼續這麼下去,上海也能發展的很好,但是明眼人都是能夠看的出來,這不是他的功勞,如此任職三年後,陳立夫幾乎是不太可能獲得太大的名望。

    陳立夫在過去的一年裏,也是苦思了諸多計劃,用來打造屬於他自己的政績,不過卻是發現不是那麼的容易。

    上海本來就是發展的很好,哪怕是陳立夫躺着什麼都不幹,上海的發展勢頭都不可能停下來。

    此地的工業已經是全國第一,金融業等企業的發展,也是全國第一,就連是城區建設,水利交通乃至教育等等都是屬於一等一的。

    陳立夫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把目光瞄向了城區的北部方向,準確的說是吳淞江北部。

    如今的上海城區可以說是已經是非常的龐大了,以上海縣城爲中心,其北部,也就是後世的外灘區域,乃是貿易區,縣城的南部區就是第一工業區,再南邊就是第二工業區了,至於除開沿江地帶的西部內陸地區,因爲交通不夠便利,所以通常是作爲生活區域的,並沒有統一進行開發。

    要想擴展城區,建立新的工業區域或者是辦公商業區,要麼是繼續向南,要麼是跨越蘇州河向北,要麼乾脆是深入內陸。

    深入內陸是不可取的,距離黃浦江太遠的話,根本沒有辦法發展起來,向南的話,如今已經是向南很遠了,繼續向南的話有些頭輕腳重的感覺。

    其實黃浦江東岸的區域,也是一片極好的發展區域,陳立夫上任之初就是考慮過發展黃浦江東岸的。

    他之前想着,幹嘛要費盡心思朝着南邊或者北邊發展啊,這黃浦江的東岸就是一片荒蕪之地啊,而且還是官田,官府喜歡怎麼開發就怎麼開發,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主來礙手礙腳的。

    早年上海建立商貿區和工業區的時候,官府可是大手筆,直接把城區周邊的土地都給徵收了,不僅僅是西岸,同樣還包括東岸。

    比如上海碼頭公司,就是擁有了黃浦江東岸大片的沿江地帶。

    但是想要把城區擴建到黃浦江東岸去,卻是也有着極大的困難。

    首先最爲重要的就是交通了

    黃浦江說大不大,但是說小也不小,也有四百米的寬度呢,想要在這種寬闊,同時通航船隻衆多的江河上建造一座大橋,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