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古代媒體大亨 >第4章 假新聞鼻祖
    突如其來的尖叫,着着實實嚇了雀兒一跳。

    本來她是要去休息的,可四處打量一番,決定正在院子裏綁一些花樣作爲點綴,於是忙活到現在。

    怎麼辦雀兒愣了愣,隨後,她一甩袖,氣沉丹田穩步走到那老婆子的面前,兩眼這麼一瞪,正色看着她,凝神怒斥:“你這個老婆子這可是錦鯉,哪裏是鬼符了你要是再打,小心福氣散盡”

    嘿,一下震住了那老婆子,到底是官二代,情急之下的內底子展現了她的氣派,自是不凡。

    “錦鯉嗎”老婆子又仔細看了看。

    “對呢,婆婆。”見老婆子被鎮住了,雀兒的語氣瞬間又她恢復了怯怯的模樣,甚至爲自己剛剛的厲聲有些後怕而出了一手心的汗。她指着下面畫得寫實的錦鯉:“能保佑中榜的錦鯉,上頭是我們頭牌的畫樣子。”

    婆婆皺着眉頭,又看了看,她有些不理解上面的頭大身體小的q版人物畫,卻認識底下的寫實錦鯉。錦鯉,在這個年代是很受歡迎的,象徵着得道高升。

    自然也能象徵着高中。

    把錦鯉無理地撕扯下來,對於這個迷信的時代來說,那就可麻煩大了。

    “哎呦,看我,差點壞了我的好福氣呦”老婆子看了幾眼後,她不識得上頭的字,也就嘟囔着離開了:“現在花樓都拜錦鯉了嗎我看其他花樓並沒有呀,有意思,有意思”

    日頭剛剛爬上樹梢,平日裏清冷的花街擠滿了人。

    “這畫樣子真有趣呀”

    “你看這詩,配得真好,不過這頭牌跟考取功名有什麼關係呢”

    姑娘們一涌而出,每個人手裏都拿着昨晚林見秋與雀兒通宵熬夜寫出來的專訪,姑娘們不能理解什麼叫專訪,林見秋便改了個名字兒:金美院小傳。

    可理解爲傳說的傳,也可以理解爲立傳的傳,模凌兩可的。

    這專欄的定位在現代都是雜誌社的一件大事兒,得開好幾波會議才能決定,更別說古代了。看輿論風向往那邊飄再決定日後怎麼定位吧。

    “這是什麼從未見過如此東西。”抱着小孩的少婦接過小傳,許是上頭畫了q版的美女和錦鯉,少婦手裏的娃娃呀呀叫着抓着小傳開心不已。

    “哎呦,這上頭還寫了故事。”識得字的隔壁街賣藥材的掌櫃的拿過這張小傳,抖了抖後眯着眼睛看了起來。

    “我不識字兒啊,誰識字兒,念念。”一旁的阿公急得不得了,將這小傳很是珍藏地塞到口袋,這麼好看的畫兒,還有詩,放家裏當個點綴也蠻好的。

    “趙公子前往京都趕考,路過花城時與金滿樓頭牌的柳妹兒結下裙底之誼。聽說當晚帷帳之內,雲雨之時,朦朧中錦鯉翻騰,隨後出榜高中下面細說帷帳之內那奇妙之事這腿如同嘖嘖嘖”唸到這兒,這賣藥材的掌櫃兒的耳朵紅了紅,往下看了看後,頗爲玩味地嘿嘿嘿笑了起來。

    “如何,那帷帳之內又如何”

    “難怪畫着錦鯉呢,看來,這趙公子能高中,跟這柳妹兒的裙底離不開啊哈哈,當時如何你快唸啊”

    識字的人拿着那小傳看得津津有味又面紅耳赤的,而不識字的則圍住了識字的。林見秋沒有判斷錯,從古至今,人都愛看八卦,尤其是這帷帳之內的八卦。

    賣藥材的掌櫃兒唸完後,小哥們一陣鬨笑,而小媳婦兒則嬌羞地佯裝生氣,罵上幾句騷蹄子後卻捨不得離開,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掛在金美院大門口的這幅與人一般高的宣傳畫上。

    “你說,這金美院小傳上寫的,是真的嗎”

    “何止春宵一刻,離開我們花城之前,最後一晚便是從這金美樓出來的。”

    衆人正議論紛紛時,林見秋快步走了出來,手裏拿着裁好的粗布,手裏拿着毛筆,而身後緊跟着的雀兒端着硯臺。

    “這位老婆婆,方纔你說,當日趙公子離開我們花城之前,最後一晚是從這金美樓出來的,當日天氣如何,趙公子神情又如何”林見秋一下伸出手,抓住了剛剛竊竊私語的一位老婆子。

    “啊”這老婆子怔了怔:“你要作甚”

    “明日我要再出一版金滿樓小傳,我採訪採訪您呀。”

    “採訪”

    “就是我要把阿婆您說的話,寫到明天的金滿樓小傳上”

    這句話一出,四周瞬間安靜了。安靜得讓林見秋心裏沒底。

    原本的計劃是這樣的:造勢。

    沒有電視臺沒有電臺的情況下,頂多寫一百張專訪,畢竟手寫真是累死人。在古代,輿論造勢更多的還是靠口口相傳。

    可口口相傳,這個東西很微妙,節奏一旦沒帶好,搞不好就朝着相反的方向去了,而且光憑這麼一個小傳要讓大家傳得沸沸揚揚,還是不夠的。

    畢竟那隔壁院的同行過來酸了好幾波了。

    花滿樓的小廝湊過來說道:“這你也信胡說八道”

    迎春樓的頭牌氣惱不已,言辭譏諷:“就是,趙公子還來了我的枕邊呢,說起來,搞不好是我旺的他”

    這些言語混合在大家的打趣中,很容易就把風向帶偏,不過不用慫,更不用怕,在媒體工作了近十年的林見秋熟知其中套路:控制輿論至關重要。

    這是這一次的行動是否能成功最關鍵的一環。

    在現代,控制輿論可以理解爲多家媒體同時對一件事件發表同一個看法,或通稿或自己撰稿,方向是一樣,整個輿論就是朝着這快走。

    那到了古代,如何讓口口相傳的輿論絕大多數按照林見秋的想法運行呢

    有辦法,發展自己人。

    林見秋是這麼打算的,告訴這些看熱鬧的,明天再出一版稿子,你要想你說的故事出現在這麼好看的小傳上,那你就說出你看到的。

    按照計劃,這些人應該立刻蹦噠起來表現得十分踊躍纔對,一羣村野之人,應該對這種東西感興趣纔是,然後開始胡謅一些東西,儘可能地造一些謠,說看到這趙公子從這金美樓出來後如何如何。

    這麼着,輿論不就有了麼而這些跳出來接受採訪的,就是自己人。他們會在採訪時候跟人喝茶斗酒時,加以百倍千倍的添油加醋。而他們身邊的朋友也會如此,會以:我一個朋友看到的,我聽我隔壁鄰居說的,我表妹的大姑子的相好的哥們說的

    就跟微博上人云亦云似的。

    怎麼

    當林見秋說出這番話後,周圍熙熙攘攘的聲音驟然停住了,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聽得見。這跟他預想的可不一樣,這些人突然這麼安靜了下來,讓林見秋的心瞬間緊張了起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