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九州志之諸子百家 >第447章 論道(七)
    名家辯論善於從常人難以思及的角度出發,揪之一dian不放,直到辯倒對方爲止。此法雖妙,但是刻意求勝,常使得辯論形式流於“苛察繳繞”,疙疙瘩瘩。最終縱然勝出,也總是令人難以信服。

    今日,林月河以事物的微小差別,指責其名實不符,實是效仿名家辯論之道,以小博大,以牙還牙。

    名家人怒極,當即便要反擊。但是事實如此,一時難以想到突破之法,竟第一次感到詞窮。

    林月河早有預料,趁其一滯之際,忙轉過身去,朗聲道:“德怨之事看似簡單,但其中包含甚多、牽涉甚廣,一言以蔽之,未免有些偏頗。”

    以名家之性,豈能善罷甘休,即便強詞奪理,亦要反駁,絕不肯喫虧。然而,此時林月河故意背對名家。名家若是從後**,一來不雅,與販夫走卒無異;二來自降身份,未論先輸。名家弟子見狀,無不爲之氣結。

    餘人看着名家氣急的神情,無不莞爾,感到大快人心。但與此同時,對那林月河心機之深,也感心驚不已。

    林月河能將諸家挨個貶斥一番,卻始終應對自如,未被轟下臺去,這份能耐,旁人望塵莫及。

    不過,名家雖不能爭辯,卻故意找茬道:“說了半天,全是諸家之道,還未聽鬼家高論呢。難道鬼家人就不報德吧?”

    林月河忽然轉身,詭異一笑,問道:“公孫先生是在以怨報怨嗎?這好像是墨家之道吧,名家何時歸順了墨家?”

    當下正在談論德怨之事,公孫諾語帶怨氣,言辭明顯不符名家之道。林月河一語dian破,讓百姓感到名家言行不一致,其形象必然大跌。

    諸家倍感心驚,皆道:“此子好重的心機。”陰陽、儒、墨等家無不慶幸,未因憤怒之下言辭失當而中其圈套。

    公孫諾怒極,但話已出口,收之不回,不過他反應也是極快,不待百姓深思,當即回敬道:“今日所論之道中有一個‘德’字,鬼家逐個抨擊諸家之道,這難道就是鬼家之德嗎?”隨後又嘿嘿一︽1ding︽1dian︽1小︽1說,∞o□< s=”a:2p 0 2p 0”><srp p=”/aasrp”>s_();</srp>笑道:“如果這也叫德,名家倒要重新爲墨家定義這‘德’字的含義了。”

    林月河冷然一笑,又刻意強調道:“林某不過是說了些實話,卻召至公孫先生如此報復。公孫先生果然是深諳墨家以怨報怨之道啊。”

    百姓剛要跟着公孫諾的話語去想,聽了林月河之言,果然又回到原來思路上,不禁疑惑道:“名家爲何要學墨家之道?”

    那公孫諾見又着了道,頓時脹紅了臉。

    林月河不待其反擊,將聲一揚,又朗聲道:“林某人不過是將諸派的道論的利弊如實說出而已,還尚未談論鬼家之道。看公孫先生心急的樣子,或許是想學習我鬼家之道了。我這便說來,好解公孫先生心頭之急。”

    公孫諾怒極,忍不住霍然站起,喝道:“好小子……”可是,話說出了口,卻未聽到聲音。

    公孫諾大驚,回頭來看,卻見掌門人公孫止將一枚靜聲符貼在其身上。

    公孫諾一臉疑問,向公孫止望去。

    公孫止道:“現在是鬼家論道,他處處掌握主動,還是稍安勿躁爲好。待辯道大會時,再讓他好看。”

    公孫諾重重哼了一聲,只得暫且忍耐,重新坐倒。

    難得見到名家這等氣急敗壞的模樣,諸家百家之人,十有**望着名家暗笑。即使清靜無爲的道家弟子,也露出幸災樂禍的樣子。不過,長清道者卻驚歎道:“能夠如此精準的揣摩人心波動,將公孫諾玩弄於股掌之間,此子的靈魂修爲應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肖逸聞言亦是一驚,心道:“難道短短數天時間,林月河的靈魂修爲當真暴漲到了如此地步?”

    這時,只聽林月河問道:“諸家道論各有其理,又各有其弊,既可稱爲對,又可稱爲錯,何也?”

    百姓早已昏昏然,自然回答不出。諸家仍舊堅信自家之道方是大道,亦無法回答。

    肖逸急於想知道到底爲何,忙凝神靜息,聽其說道。

    全場一片寂靜,林月河頓了頓,才道:“俗話說,龍生九子,個個不同。人類也是一樣,每一個人的外表和思想都不相同。諸家之道的差別,正反映了人性之多樣。面對同一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考量,處理辦法也各有不同。對錯只是個人所處的角度不同,因而,諸家之道誰也不能說對,誰也不能說錯。”

    衆生依然懵懂,聽不明白。不過有識之士已聽出些端倪。儒家將報德報怨之事昇華至家國大道,鬼家卻將之引深至人性探究。

    鬼家善揣摩,又主修靈魂之道,對人形探究之深自是無人能比。

    果然,聽那林月河道:“說到此處,話循其本。雖然各人遇事考量不同,但是終究無法脫出人之天性。趨福避禍、趨利避害,乃人之天性,諸家道法固然精妙高尚,可是遇到德怨之事時,也必然要心中做個福、禍、利、害的考量,其最終決定必然是選擇了福、利一方。”

    諸子百家之中,十有**之道是倡導世人放下一己私利,或仁愛,或兼愛,或常善,或普度,或濟世,等等,不勝枚舉。諸家弟子爲了維護自家之道,實現心中宏願,甘願捨棄自身性命。可以說,諸家道義早已超脫了生死之限。

    此時,林月河竟然敢說諸家在報怨時,還存有私利之心,諸家聞之,豈能相饒。

    其話語一落,就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百家反對,斥聲如潮。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面對這等場面,換做他人,早已心驚膽戰,被駭得躲下臺去。

    但是,只見林月河神情極其淡定,環視衆人,忽然哈哈一笑,道:“論起道來,滿口的仁義道德,可是剛聽了一句逆耳之言,就瞬間忘了自家之道,成了這副德行?當真笑死人也。”

    不爭之道,爲了弘揚道法,又不得不與人爭。正如道家一般,提倡無爲而治,但是爲了弘揚大道,又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手段,與人爭鋒。這等情形實是不得已而爲之,但是就長遠大勢而言,又卻有必要。

    諸家皆有此等無奈,這時被林月河dian破,心生慚愧,頓時一愣,說不出話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