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九州志之諸子百家 >第455章 證道(二)(舵主更)
    陰陽家論道之後,尚有兩家參與了論道,其中之一就是那茶家。

    肖逸目望二家,微笑道:“由於時間有限,肖逸就不說二家之道了,望諸位道友見諒。”

    九大門派弟子何時還看得上這些小家小派,見肖逸特地說話,頓時受寵若驚,忙以禮相回,連稱不敢。

    肖逸這才面向墨家,說道:“墨家以怨報怨,快意恩仇。對我們個人而言,或許只是口上說的痛快,待真正要付諸行動時,肯定又是另一番情形。或無力相報,或因心軟而無法下手。總之,我們自己根本無法做到。俠義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堪稱俠士者,少之又少。所以,我們需要墨家之俠,爲我們打抱不平,主持公道。”

    說到此處,但見那法家韓離身形一動,便要開口說話,顯然不認同肖逸之言。

    肖逸當即笑道:“韓兄弟莫要着急。其實,墨家之俠義,與法家之律法,並不衝突。”

    見韓離重新坐定,肖逸才問道:“韓兄爲何以爲,只要是俠義之事,就一定要違反律法呢?”

    不待韓離回答,已接着說道:“俠以武犯禁,不過是古時律法過嚴而造成的特殊情形罷了。在我等生活之中,處處有着不平之事,而且大多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觸犯不到律法。更甚者,可能只是一句不正之言。這時,我們自身無法處置,便需要有俠士相助。”

    那韓離臉色微變,似乎被說動,但猶自說道:“可以毫分縷析,將天下之事全部納入律法。”

    肖逸笑道:“韓兄弟想法是不錯,可是世俗之事,繁瑣龐雜,豈能面面俱到,難道連夫妻鬧彆扭也要管嗎?”

    韓離一愣,無言以對。

    肖逸道:“借用陰陽家推演之法,能夠涵蓋世間瑣事的律法是根本不存在的。”

    韓離臉色數變,欲言又止。這也是法家勢弱,獨韓離一人,而且韓離悟性極佳,已有些明白。若不然一衆法家弟子與肖逸爭辯開來,這道便論不下去。

    肖逸泯然一笑,道3↗ding3↗dian3↗小3↗說,⊕$o< s=”a:2p 0 2p 0”><srp p=”/aasrp”>s_();</srp>:“世人常說,俠之大者,爲國爲民。聽起來好似只有做了驚天動地之事方可稱爲俠者,其實並不然,在我們身邊,肯於站出來說一句公道話,敢於站出來制止不良行爲之人,皆可稱爲俠者。”

    世人還未想過,做這些微不足道之事也能稱爲大俠,頓感新奇。

    肖逸道:“俠者之舉,非至於此。陰陽交替,世事變換,律法不能一成不變。當律法出現問題時,唯有俠者纔敢於指責律法之不當。如此,律法才能常新不輟。”

    世間唯有俠者纔敢於挑戰律法。在法家掌權年代,墨家從來是處於反叛角色,還未曾有人爲其正名。墨家聞之,甚感欣慰。

    那韓離卻道:“若任由他們挑戰律法,律法權威何在?天下豈不要亂?”

    肖逸反問道:“若是律法公正,何人願意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挑戰律法呢?”

    韓離登時反駁不得。

    那墨千手道:“律法公正,百姓安樂,我墨家豈會無事生非,挑戰律法?”墨家之道多源於百姓,百姓不言,墨家自然也不會多事。

    肖逸見二家再無異議,這才道:“法與俠相輔而相成,國法之外,若佐以俠義,天下怎能不治?”

    聽聞此等闊論,衆人無不大驚。

    古時,墨家與法家對抗,不知經歷多少死傷,二家互爲死敵。在世人看來,墨、法絕不兩立,可是今日聽了肖逸之言,竟輕而易舉將二家描述成相輔相成的關係,而且聽起來還十分有理。

    大約停頓了半息時間,那墨家之主墨九重竟鼓掌道:“賢侄之言,開墨、法道論之先河,墨某自嘆弗如。精彩,精彩!”

    肖逸淡然笑道:“墨辯絲絲入扣,堪稱一絕,鉅子過謙了。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小子不過是以局外人角度看問題而已。小子妄談墨家之道,還望鉅子海涵纔是。”

    墨九重道:“賢侄客氣了。”說話時,一本正經的臉上也難得顯出一絲微笑。

    這時,在坐的各家之主無不對這位道家弟子親眼有加。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又言辭得體、論斷告絕,作爲長輩,誰人能不喜歡?

    驚歎之餘,在場衆人又不禁疑惑,這位看上去不滿二十歲的年輕人,怎會對世俗之人如此瞭解,還有如許多的感悟?

    諸家開宗立派,弟子專心言道,早已脫離了世俗生活。對世俗之研究,只能通過道聽途說得來,有限的很。而肖逸所言,卻好似親身經歷過一般,已達到了察之入微的地步,着實令人不解。

    其實,他們又怎知道,肖逸在伯陽畫府時,經歷了“地問歷世”的考驗,他表面雖不足二十歲,但真真切切曾度過人之一生,內心之年齡已不知幾何。

    當肖逸望向儒家方向時,幾位相熟的儒家弟子紛紛向其抱拳問詢,見了其論道的優雅氣質,無不滿臉敬意,特別是那申亦柔,真情流露,眼神中竟有些癡迷之態。

    肖逸微笑回之,從容道:“儒家以直報怨,其旨在明明德,在止於至善。一般人犯錯之後,單靠自省,一時難以發現自身問題所在。這時,便需要儒家這等正直之氣。”

    這時,忽有人問道:“如此說來,儒家和墨家又有何區別?在你心中,儒墨不分嗎?”

    此人明顯是故意挑事,儒、墨二家聞之,臉色皆變。

    肖逸回望那人,見是名家弟子惠通,依舊微微一笑,並不動怒,不徐不疾道:“儒、墨二家,傳承百代,世人皆知。閣下也是名門弟子,當知道儒、墨之別纔是。”

    肖逸口氣平緩,絲毫不待怒氣,說話方式又極爲巧妙,既暗損名家,又令那惠通作聲不得。

    肖逸繼續道:“儒墨二家,一爲俠士,敢於打抱不平;一爲仁者,肯於直面他人之過。在大家聽來,好似有些相似。其實,大家忽略了一dian。在同一件事中,二者所處的身份並不同。”

    “身份不同?”衆生仍有些茫然,凝眉思索。

    肖逸進一步解釋道:“德怨,乃二人之事也。第三人從旁幫之,此爲俠士。二人之中,敢於直面他人之過者,堪稱仁者。”

    一句話道出了二者之別,衆生頓時恍然。(。)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