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九州志之諸子百家 >第465章 治世之道
    當農家神農氏族長姜魁也拍手鼓掌時,九大門派終於坐不住了。

    這時,那玉臨風霍然而起,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我等繼往聖絕學,正是爲萬世開太平。若是你那德教之法可用,能開創太平之世,眼前這些名利,不要也罷。但在此之前,你且說說,面對當前紛亂之局,當如何破之。”

    “對,你說之法可行,便是舍了這些名利,又有何妨?”那雜家之主屍義也附和道。

    雖然二家雖願捨棄名利,但是從語氣中便可聽出,那屍義只是爲了出頭而假意附和。

    之後,那墨九重鄭重道:“肖逸,茲事體大,非義氣可決。如何破解當前之局,你且說來聽聽。”

    此時天色已暗,肖逸也早過了一刻鐘之限。但衆生專心聆道,誰也沒有在意。而且,道家是最後一家,其後無人,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默不作聲。

    肖逸點了點頭,但沒有立即開論,而是停頓片刻,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以平復心境,整理思路。

    一路論將下來,各種道論步步爲營,絲絲入扣,不露任何破綻。在外人看來,肖逸輕鬆瀟灑,毫不費力,好似早有準備,撰有腹稿。其實卻不知,直到論道前一瞬間,肖逸聞聽諸道後,方心有所悟,有了思路。

    而且,其所有道論都是臨場發揮,邊思邊說,根本沒有腹稿可言。

    若非要說肖逸有何準備,那就是他往日的積累了。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正是平時裏悟道之深、經歷之豐,方能將各種道論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此時,他略作停頓,並非是才智耗盡,難以應對,只因接下來的道論,凝聚了他心中之宏願,將集平生所學於大成,爲今後成聖之路指明航向。故而,他不得不慎重對待。

    如何破解當前之局?其實就是在問他治世之道。

    他曾與長靖真人談論經世之道,與暢談處世之道,又與萬家言交流太平之策。至今想來,自從經歷銘冉之事件後,他便心生,一直在思索真正的治世之道。隨着閱歷的增長,思慮也越來越全面。

    道家無爲治世,使人“愚”之,其根本是讓百姓樸實而有德。但是道家之道太過理想,當今之世也非道家無爲所能掌控。當他聽了墨家的故事之後,心有所感,於是蒙生了德法並重的想法。但那僅僅是一種想法,具體如何實施卻難以詳盡。

    再經歷頗多之後,又感覺世俗之事繁雜無序,一句簡單的德法並重根本無濟於事,遂以之法印證治世之道,認爲德法之中又應加入“度勢”之道來制衡。但那時,他心中仍然只是一個概念,不知是否可行,也不知實行後將出現什麼局面。

    再後來,經歷了“”,又接觸了真正的法家之學,聞聽了萬家言的太平之策,思路漸漸清晰起來,遂定下了“我要成聖”之願,明白了今後努力之方向。

    但是,直到今天,聆聽了諸家之道,認清了天地之現實,抓住了人性之弱點之後,他腦海中的所有想法才集而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體系,明白了當前該做什麼、今後該做什麼、萬世之後天下該是什麼樣子。

    他即將所說之言,既是對世人所說,也是對自己所說。這是體系的第一次陳述,對他,乃至世人都極度重要,所以,他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慎之又慎。

    數息之後,肖逸如大夢甦醒一般,深深吸了一口氣。而後,緩緩轉頭,環視全場。

    這時,衆生已頗有些不耐,竊竊私語,噪聲嗡嗡。可是,當衆生接觸到他的眼神時,全場瞬間寂然。

    那眼神與其剛纔的溫和形象已截然不同,其體內散發的氣息也隨之變化,不再潤,充滿了一種令人臣服的威懾之意。

    衆生突然產生一種心驚肉跳之感,大氣也不敢出,彷彿一旦被其察覺,就將面臨嚴苛之刑罰似的。

    但凡熟識肖逸之人,倍感驚訝。他們無法想象,一個溫和圓潤之人怎能瞬間變成這等模樣。

    面對衆生的驚訝和疑惑,肖逸依舊神情冷然,不爲所動。

    人們說他變了,唯有他自己明白,他只是現實了而已。今日聞諸家之道,其思想固然大幅提升,但令其收穫最大的,卻是進一步認清了現實,明白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治世之道,與剛纔的辯論之道不同。辯論的對手再多,也仍然可數,而且對方都是才智高絕之輩,可以與之辯是非對錯。但治世面對的是天下無計的百姓,不僅思維有限,而且蠻不講理者也不在少數,形形色色,不一而同。所以,治世必須要有非常之手段。

    望着百姓噤若寒蟬的模樣,他心有所動,纔將那口氣緩緩地吐了出來。與之一併吐出的,還有過去的幼稚和天真。

    此時,他能感覺自己的心不再有少年的虛浮,變得更加沉穩老練。

    往日所見,今日所聞,使他終於篤定,世界很美好,但不是全部通過善和愛來實現的。

    表面之冷酷,不代表內心不狂熱。今日的所作所爲,或對或錯,但都是爲了今後的對。

    當他望向九大門派之主時,眼神會稍稍有所收斂。不是爲對方的氣勢所迫,而是理解對方的不易,略表尊重。

    普通百姓,永遠不懂統御者的難處和苦衷。唯有從底層一步步走上統御之位時,方知其中之滋味。

    “也許到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時,百姓纔會真正理解。”他暗自呢喃道。

    他已預感到,當表述到某些主張時,百姓定然會不解,進而不滿,但是沒有辦法。

    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當今之世的問題已太多太多,其面臨的陣也將更爲劇烈。

    想要實現真正的太平之世,就必須經歷艱難的轉折。

    當他環視完畢,全場已達到了萬籟俱寂、落針可聞的地步。這時,他的心神也凝練到無與倫比的境地。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

    浩然之氣勃發,劍眉一挑,終於開始論述他的治世之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