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九州志之諸子百家 >第574章 大丘城
    愈往東行,地勢愈平坦。縱有山巒,也並不甚高,與雍梁之地的大山相比,只堪稱作丘陵。

    日至正午,豔陽高照。

    丘陵之間,一丈多寬的青石大道上,正有一輛馬車飛馳。

    青石大道鋪得再平,奔跑起來也難免顛簸。然而,那馬車飛速疾馳,車身卻異常平穩,一點起伏也無。

    山中樵夫見之,直誇“好馬”。然而,臨到近處,明眼之人方能發現,那車輪之上,竟繞着一層氤氳霧氣。那霧氣均勻地分佈在輪轂上,但凡遇到不平之處,霧氣首先着地,自然避免了顛簸。

    也虧得此處人跡罕見,不然被百姓見到,定會以爲仙人下凡。

    待轉過一個山腳,四野再無人跡。那駕車之人突然飛身落地,竟徒步奔跑,和馬車並駕齊驅。

    只見其步法十分怪異,每踏出一步時,看其模樣,不是踏向兩邊,就是踏向後方,可是當腳步踏實時,卻總是向前奔去。詭異莫測,奇妙之極。

    而且,其步伐甚大,每一步都似乎要跨出幾十丈去,龍行虎步,十分威武。

    只可惜,僅奔出百餘丈,他就感到真氣耗去十之五六,於是眉頭一皺,趕快跳上馬車來。

    這時,車內傳出聲音道:“肖大哥,你的步法又精進了。”

    這人自是選擇馬車奔行的肖逸和申亦柔。離開小城之後,因馬兒需要休息,二人就晝行夜宿,一路飛馳,直奔大丘城。到今日已奔行了半個月之久。

    肖逸體內傷勢早已恢復,左右無事,就潛心研究負屓之魂傳授的“龍形步”法。他曾自創步法,對步法理解甚深,是以研習起來,事半功倍,十分快速。短短几日時間,就全部悟透。

    可是,正如負屓之魂所言,該步法極度消耗步法。若非神農鼎相助,恐怕十天半月才能施展一次。有此得天獨厚的優勢,比起他人修煉來,不知快了多少倍。

    聽申亦柔稱讚,肖逸微微一笑,道:“此步法博大精深,愈練愈覺得其中奧妙無窮,每一次練習,都有新的收貨,當真令人驚歎。”

    申亦柔伸出素手,將車簾撩開,笑道:“也只有肖大哥這樣的聰明才智,才能創出如此神奇的步法來。”

    肖逸不能明言龍魂之事,只能說偶有所得,自行獨創。此時聞言,不僅微微有些臉紅,沒有應答。

    這些日來,申亦柔按時吃藥進補,又能隨時修養,氣色一日好似一日,清醒的時間也愈來愈多。

    肖逸眺望前途,只見又一座城出現在地平線上。於是,召出神農鼎,以手抵鼎,快速恢復真氣。

    身在險地,每次練習結束,他都快速恢復內力,十分謹慎,唯恐有變。

    不過在其汲取靈氣之時,卻道:“勞煩亦柔再給我講一些儒家學說吧。”

    一路行來,不知經過了多少大小方城,但是無論城池大小,也無論富人還是貧民,無不彬彬有禮,談吐斯文。大到八十歲老嫗,小到黃髮垂髫,都能出口成章,說出一番大道理來,與那豫州民風又自不同,足見文化底蘊之深厚。

    身在此地,與人一對比,肖逸直感到自己說話粗俗之極,總有一種一張口就被人看穿的感覺。彷彿通過一句話,就能被從外看到裏,讓人知道自己腹中空空,不學無術。

    於是,肖逸就常向申亦柔求教,請其教授儒家學問,充實自我。

    那申亦柔也極爲熱心,但有所求,無不應允。一路上,任由馬兒奔馳,二人各有所忙,倒也不覺無趣。

    不覺進的城去,肖逸趕着馬車直往人羣密集之處趕去。在城中轉了數週之後,尋了一家客棧入住。那住宿的費用自然是曾知年曾城主所備,就放在馬車之內。

    二人早已換了一身衣物,與當地百姓穿着一致,與普通行人並無二致。他人猛然一看,根本看不出什麼破綻來。如此,又增加了追蹤的難度。

    修真之人只要真氣充沛,可以多日不眠不休。肖逸這等行徑,日出而行,日落而息,完全違背了修真習性,完全出乎追蹤之人的意料。半月下來,不見追蹤之人的痕跡,足見此法頗爲奏效。

    不過,肖逸看似融入了百姓生活,其修真煉道卻時刻未敢放鬆。安頓好申亦柔之後,就回到房內,關上房門,取出五行靈珠來,擺出五行陣法,四肢大敞,開始五行淬體。

    如今,五行淬體是他唯一的修煉法門。因恐聲響太大,召來百姓置疑,他淬體之時,極力控制五行之氣。幾日纔來,肌體筋骨增長有限,但是對於修煉之法的掌控卻是愈發純熟,也算是一大收穫。

    如此往復,又過了半個多月,正行間,忽見一座大城出現在眼簾。

    此地平坦廣闊,視線極好。而且,那城池就坐落在一座大丘之上,呈現中間高、四周低的格局,百里之外便能讓人看得清清楚楚。

    那城池佔地極廣,幅員遼闊,氣勢雄偉,莊嚴厚重,是肖逸當前所見的最大的城池。

    無用贅言,那城池自然是青州儒家所在的大丘城。

    因路上行人不斷,肖逸只能站在車轅上加以眺望。見了目的地就在前方,登覺心中一舒。

    一路上,他雖不明言,但中是提心吊膽,生恐公孫諾等人追將上來,牽連到申亦柔。

    今日,護送申亦柔的重任即將卸下,心情大好,遙望大丘城嘆道:“大丘城,果然如其所名。依勢而建,中規中矩,等階分明,倒正好符合了儒家之道。儒家選擇此地建成,倒的確用了心。”

    在他看來,大丘城之名,應是因地勢而定名。

    這時,卻聽申亦柔道:“肖大哥此言差矣。儒家選擇此地建成,確實考慮了等級劃分等因素,但是其名稱卻和地勢毫無關係。”

    肖逸訝道:“毫無關係?那爲何取名爲大丘城?”

    申亦柔莞爾一笑,反問道:“肖大哥可還記得我與你說過的,儒家孔聖人的名諱字號?”

    肖逸隨口答道:“孔聖人名丘,字仲尼。”說到此,猛然憬悟道:“難道大丘城之名源自孔聖人之名?”

    申亦柔點頭道:“不錯。儒家後人爲了感念孔聖人之功,就將此城喚作丘城。後來,因此城不斷擴大,儼然了九州第一城,後人就習慣在丘城之前加一個大字,也算是對孔聖人的尊敬。”

    肖逸頗爲受教道:“原來如此。”心中卻想道:“儒家之地,果然大有講究,連一個城名都大有來頭。”(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