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三國之棄子 >第一百五十四章 開始改革
    劉玉今天雖然知道自己來路不正,心懷驚恐。

    但是收了兩頭頂級軍師,劉玉心情大好,比什麼都舒爽,命令大擺筵席,以示慶賀。

    劉玉的親信與四大家族的官員都到了。

    劉玉向他們隆重介紹了田豐與沮授,並任命田豐爲諫議大夫,沮授爲左僕射。至於原先的諫議大夫王奇與中郎李觀,劉玉以他們病體虛弱爲由,讓他們回去好好養病,等他們病好了,再行安排。黃忠之前領着左僕射的職位,而他大都是管理軍務,這次將左僕射的職位給力沮授,他倒是沒有什麼意見。

    下面的王奇與李觀一臉的難看,暗恨劉玉不知所謂,翻臉不認人。兩人氣急之下,當場拂袖而去。四家官員也是找了各種理由跟着他們離去。

    剩下的都是牆頭草,不知道怎麼站隊,茫然不知道怎麼作。跟王奇李觀一起走吧,肯定會得罪劉玉,以後一定是小鞋不斷。不走吧,四家官員可都看到了,以後肯定很難相處。衡量了下利弊後,牆頭草們還是十分看好劉玉,畢竟劉玉在幷州有錢有糧更有兵,沒有誰可以徹底推翻他。劉玉手裏更是握着刀把子,牆頭草們可是沒什麼根基的,四家官員都有後臺靠山,劉玉要動手可能會考慮一下,但是動他們卻不用皺一下眉頭。還有傳言說刺史大人在雁門的時候就把三家不聽話的地頭蛇給處理掉了,做得滴水不漏。這樣一來,牆頭草們更加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了。

    劉玉這段時間受過了王奇等人的氣,田豐與沮授的到來,終於可以讓劉玉罷免了他們。雖然四家官員都離開讓劉玉很不爽,但是剩下的官員還是都在的。劉玉的臉面算勉強保住了。

    田豐看着離去的四家官員,冷笑連連。沮授也是眼珠子亂轉。陳宮摸着鬍子不知道在想什麼。

    劉玉麾下的三大謀士已經開始算計這四家勢力了。

    宴會辦的還算成功。除了典韋這個粗鄙貨不斷拉着呂布灌酒,鬧出不少笑話之外,其他人都其樂融融。

    宴席散席後,劉玉與三個軍師回到了書房。

    “王、李、趙、袁四家已經完全不把主公放在眼裏了,是時候收拾他們了。”陳宮建議道。

    劉玉點頭說道:“四家如毒瘤一般,已經嚴重阻礙幷州的發展了。三位軍師可否給出一個好的計策。”

    劉玉下令,三個智謀軍師開始開動腦筋。

    三人互相驗證之後,由田豐說道:“主公,四家能如此囂張,我等歸納爲幾點。第一,四家子弟遍佈幷州,官員吏屬皆和四家有些千絲萬縷的關係。第二,四家佔據幷州絕大部分田地,幷州受其制約。第三,幷州百姓恐懼四家官員久矣,主公威嚴受損,政令無法順通下達。”

    “我等三人決定對幷州改革。”陳宮說道。

    劉玉大喜,說道:“具體如何實施?”

    沮授說道:“整頓吏治,發掘人才。四家存在的根本就是在於其門生故吏與田地,只要解決這兩樣,四家不攻自破。”

    “難啊。四家官員衆多,貿然動手,恐怕會引起動亂。同時本侯手下普通官吏太少了。四家也不會老老實實地把田地吐出

    來。”劉玉不是很樂觀。

    田豐笑道:“主公勿憂,對於官吏問題。四家雖然遍佈幷州,但是我們可以提拔一些不受重用且出身寒門的官吏,這幫人受困於家世,不得提升,只要主公委以重任,他們自然對主公死心塌地。當然了這個是個慢功夫,需要時日持續操作。”

    “至於田地,據在下調查得知,四家大部分田地都來路不正,只要操作得當,他們不得不吐出來。”陳宮說了另外一個問題。

    劉玉看着三人穩操勝劵的樣子,也是放心不少。

    “本侯覺得與其提拔寒門,不如自己培養。本侯想在各地置辦義學,讓貧困之家的子弟能夠讀書識字。”劉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主公此策真是英明,這個是長久之計。”陳宮贊成。

    “不過這個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來支持,消耗巨大。”沮授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田豐沉吟了許久,果斷地說道:“主公,這事宜早不宜遲。幷州人才匱乏,百姓貧苦,大都目不識丁。主公如此,能凝聚巨大的民望。百姓肯定會感恩戴德。主公可下發政令嚴令各郡太守執行,若各地官員執行不利,主公可以以此爲藉口,處罰或者罷免他們,提拔一些忠於主公的人。如此一舉兩得。”

    田豐的眼光毒辣,一下子就推算出整個計劃。

    “元皓果然眼光獨到啊。”劉玉大讚。

    田豐不愧爲冀州首屈一指的謀士,只從自己一個建議就可以聯想到這麼多的事情。劉玉看了田豐、沮授、陳宮三人,就知道自己以後可以十分輕鬆了。隨後劉玉爲袁紹默哀了幾秒鐘,不知道袁紹缺少田豐和沮授能不能有歷史上的聲威。

    陳宮見此,知道自己以後也能輕鬆了,不用所有的事情都壓在自己身上。陳宮的權利沒有之前的那麼大,但他知道自己在劉玉心中的位置就可以了。

    四人有詳談了一些細節,把整個計劃開始豐富與詳細起來。三個軍師更是各自分配好了工作,沒有任何的嫉妒與猜忌。劉玉相信只要自己把握好一個度,是不會出現像袁紹那樣謀士之間相互針對與拖後腿的情況。

    經過了一晚上的籌劃,整個改革計劃,就已經被劉玉四人完善了。

    第二天,幷州刺史府向幷州各郡縣下發了鼓勵辦學的政令。

    政令要求各郡縣官員爲貧苦百姓子弟辦置義學,年齡達到八歲的孩童就可上義學。百姓只要付出很少的費用就可以上學,其餘開支與人力均由官府府庫支付。刺史大人最後還嚴加提醒各郡縣官員必須嚴肅對待,不然嚴懲不貸。刺史大人會隨機的派出監督人員巡查各地辦學情況,如有敷衍了事的情況,將革職查辦。

    消息一出,整個幷州就沸騰了。無論男女老少,個個都在議論刺史大人的這次政令。

    百姓們感激刺史大人的恩情,這年頭能有一個讀書識字的不容易,富裕人家還可以找先生教,但是貧困的家庭就沒辦法了,有些人一輩子都不認識幾個字。現在有機會可以讓自己的子弟讀書,百姓們就算砸鍋賣鐵都要去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不想讓他們走自己的老路。讀書改變命運,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