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339章 陶謙(醉愛哥基萬點打賞加更)
    孫策行軍五日,到達譙縣。

    來迎他的人很複雜,既有豫州刺史部的從吏,又有沛相杜襲及沛郡官員,還有督軍校尉朱治,還有一部分黃巾軍將領。

    朱治比孫堅小一歲,深得孫堅信任。與程普、韓當等人不同,朱治不僅能統兵作戰,還能治理民政,是難得的人才,所以追隨孫堅時間不長,卻升得最快,很早就獨領一軍。

    他是長輩,孫策不敢託大,聽說朱治來了,他親自出大營迎接,執子弟禮。

    “伯符,真是慚愧,對劉備防範不足,丟了蕭縣,還折損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慚愧,一見面就向孫策請罪,要求降職減兵。孫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說道:“勝負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況且這也不是你的責任,劉備出爾反爾,但凡有點羞恥心的人都幹不出來,何況是朱公這樣的忠義之士。”

    朱治非常滿意,他的部下也很驕傲,立刻將孫策引爲自己人,老成穩重的稱孫將軍、孫使君,熱情洋溢的直接稱孫郎,同時不忘大罵劉備背信忘義,豬狗不如。

    孫策將朱治等人請到大帳細談。朱治把交戰的情況說了一遍。

    “劉備雖然改換門庭,但來得並不突然,他事先已經通知過我,倒也算不上偷襲。但他的兵力優勢明顯,又驍勇善戰,更有千餘雜胡騎兵助陣,我們抵擋不住,三戰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實力。我現在駐紮在碭山,與相縣依託,劉備可能在準備軍械,只是不知道他會先攻碭山還是相縣。”

    “陶使君有什麼反應?”

    朱治苦笑一聲:“劉備雖然背信棄義,但他很會籠絡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陽兵就對他服服貼貼,即使劉備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頭。再加上從中說合的是陳家父子,陶使君欲對劉備不利,就是與陳家撕破了臉,倉促之間,他哪敢這麼做,只能裝聾作啞了。”

    孫策一點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孫策。“本來還好,有討董的大義在,徐州士族對他還算支持。後來討董無疾而終,袁紹成了盟主,這矛盾就漸漸大了。陶使君是個急性子。前段時間,他打算闢除故廣陵太守趙昱爲別駕,趙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罰,迫趙昱就範,原本是一件好事,卻鬧得差點翻了臉。去年欲舉名士張昭爲茂才,張昭又不給他面子,他居然將他抓了起來,如果不是趙昱從中斡旋,誰知道會鬧成什麼樣子。這兩件事一出,徐州人對陶使君的好感蕩然無存,他現在也是頭疼得很呢。”

    孫策心知肚明,當下頻頻點頭。

    與演義中的形象不同,陶謙其實不是什麼忠厚人,反而和孫堅的脾氣相近。陶謙是丹陽人,丹陽民風彪悍,陶謙也有點這意思,從小就頑皮,以放蕩聞名鄉里,十四歲還騎着竹馬和小孩子玩打仗。後來鄉里先賢甘公賞識他,不僅鼓勵他讀書,還把女兒嫁給了他,陶謙這才折節向學。

    陶謙很聰明,書一讀就通,先是考進郡學,後來又舉爲茂才,入宮爲尚書郎,隨後外放縣令,還做過一段時間幽州刺史,總之仕途很順,名聲也漸響。皇甫嵩徵潁川黃巾,招當時任議郎的陶謙爲揚武都尉,隨軍征討,和曹操是同僚。後來張溫出征涼州,陶謙做張溫的參軍,又與孫堅結識。

    細數陶謙的履歷,可以發現他的經歷很神奇,與後來三分天下的開國君主都有過交集,而且交情不淺。這可能和他的出身以及稟性有關,他雖然讀過不少書,走的是最正統的舉茂才、爲郎、外放的仕途,但他本質上還是寒門,再加上他的古惑仔性格,手段強硬,他和士族的關係一直很緊張。

    他如果晚生三十年,未嘗沒有機會割據一方,可是現在不同,他老了,已經是花甲老人,體力衰減,精力不濟,不可能再像年輕時一樣強悍了。如果他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