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403章 禍害
    孫策啞然失笑,這個結果倒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不過仔細想想,卻又情有可由。

    儒家經典就那麼幾部,內容並不多,分歧在於各家解釋不同,而這又沒什麼客觀標準,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理,就看誰的解釋聽起來更合理。鑑於儒家對古人的推崇,引經據典是免不了的,誰讀的書多誰就佔上風。

    蔡琰雖然年輕,但她的記憶力卻是驚人的好。在匈奴流亡十幾年,她還能背出蔡邕藏書四百餘卷,一字不錯,現在衣食無憂,又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估計蔡邕那些藏書都已經刻在了她的腦子裏,對付張昭綽綽有餘。說是平手,其實是蔡琰會做人,給張昭留面子。

    但張昭是成名多年的大儒,戰不勝一個少女,就是輸了。至於挑戰邯鄲淳、胡昭失敗,那純屬是一時激憤之下的昏招,古文字本來就不是他的長項,論書法他也不如這二位精深,無疑是雞蛋和石頭碰,不輸得鼻青眼腫纔怪呢。

    孫策忽然想到,張昭對失去汝南郡學祭酒那麼平靜,又一心要在汝南太守的位置上做出成績來,不會是被打擊得很了,要放棄學問,轉而在仕途上發力吧?如果是這樣的話,找機會再刺激他一下,讓汝南世家來承受他的滿腔怒火,效果一定不錯。

    ——

    汝陽城。

    汝陽令屈隱站在市樓上,看看市場中那十幾個驕橫的身影揚長而去,氣得臉色發青。幾個市吏站在他身邊,個個帶傷,市令也在其中,半邊臉腫着,隱約還能看到刀鞘拍打留下的印跡。市樓下還有十幾個縣吏,他們舉着弓弩,提着刀,卻沒人敢上前阻擋,只能睜睜地看着那幾個髡頭胡人喫飽了,喝足了,還帶着一大包戰利品離開。

    “明廷,如果不將這些人趕走,這市場可就真是沒人敢來了,短短兩個月,幾乎天天有人被他們打傷,不僅行商不來了,就連坐賈都閉門歇業……”

    “我知道了。”屈隱沒好氣的喝了一聲,打斷了市令的報怨。雖然市令已經給他留了面子,但他還是覺得很丟臉。身爲一縣父母官,他居然無法保護屬下的百姓,只能看着他們被髡頭的胡人欺負,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他負着手,來回轉了兩圈。

    “查清楚了沒有,究竟是哪個袁將軍的部下?”

    市令眼神惶恐,不敢明說,只是向北方看了看。他心裏也很委屈。這位縣令大人是記憶不好,還是故意的,這件事都報告了好幾遍了,你是不敢得罪袁紹,要拿我頂缸吧?袁紹雖然遠在鄴城,但汝陽奉他旗號的遊俠兒還真不少。如果被人知道是他說的,用不了兩天,他的首級就能掛在市樓上。

    屈隱更加鬱悶。袁紹在家鄉名聲很好,四世三公的家世就不用說了,服喪六年的孝子,天下游俠兒的領袖,這都讓他擁有很多隱形的力量,願意爲他挺身而出的人太多了,包括屈隱本人在內。這樣一個人怎麼會縱容髡頭胡人爲禍鄉里?那個潁川名士辛毗是怎麼回事,他把這些人扔在這兒就不管了?

    屈隱很想去鄴城告狀,但鄴城太遠,他也未必有機會見到袁紹。他本想將這些人抓自己來,但他高估了這些縣吏的能力。面對來去如風的胡騎,他們根本不是對手。真要下死手,倒也不是抓不住這幾個人,但矛盾一旦激化,兩百人發作起來,這汝陽城很可能遭受更大的災難。

    要打,就只能一網打盡,絕不能各個擊破。他沒有這樣的能力,只有請求支援。

    靠得最近的援兵就在趕來的路上。這件事已經瞞不下去了,如果不主動請援,一旦問責下來,他這個汝陽令難逃一死。唉,希望他能看在我官聲還好,又同是江東人的份上,放我一馬。

    屈隱嘴裏發苦,咬咬牙。“走,去迎討逆將軍。”

    ——

    炎炎夏日,最適宜找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避暑,而不是趕到陳國去見陳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