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682章 三不解(小小一邊民打賞加更)
    荀彧大喜。楊彪爲官多年,家世、能力都是上等,能讓他如此誇獎的肯定不是普通人。他向那年輕士子拱手施禮。“潁川荀彧,字文若,敢問足下高姓大名。”

    年輕士子站了起來,躬身還禮。“原來是荀令君,久仰久仰。零陵劉巴,字子初。先大父故蒼梧太守曜,先父故江夏太守、蕩寇將軍祥。”

    荀彧一驚,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知道劉祥,山東州郡討董的時候,劉祥與孫堅一起舉兵,孫堅殺了南陽太守張諮,南陽人舉兵反擊,劉祥戰死。按常理說,劉巴應該去見孫策,他從零陵來,必然要經過宛城,怎麼到宛城來了?

    士孫瑞說得沒錯,天下雖亂,人心卻思定,像袁紹、孫策那樣一心想自立新朝的畢竟還是少數。

    荀彧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幸福感,鼻子一酸,險些落下淚來。他再次向劉巴躬身施禮。楊彪請他們入座,笑道:“子初,你把你那幾個問題考考荀文若。我跟你說實話吧,變法的事雖是司徒府在推動,但始作俑者卻是他。你說的那些事,他最清楚了。”

    劉巴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荀彧兩眼,謙虛了幾句,荀彧卻有些小激動,卷卷袖子。“無妨,今天難得楊公有興致,我們就論論道,就算有什麼說錯的地方,楊公也不會笑話我們這些後生。”

    楊彪笑而不語。劉巴見狀,也不客氣,清了清嗓子。“聞說關中變法,興建作坊,欲與南陽爭雄,我有三不解,想請荀令君指教。”

    “不敢,但請子初直言。”

    “其一,農爲國本,工商乃末業。南陽興工商,是因爲南陽人多地少,沒有閒田,只能興工商。且南陽有湖陽、穰城,不缺糧食。關中地廣人稀,糧食尚且無法自給自足,若勞力涌入工坊,糧食的缺口如何解決?”

    荀彧說道:“誠如子初所言,關中地廣人稀,之所以無法自給自足,並非沒有土地,只是因爲人口不足,良田爲多年戰亂所毀,倉促之間開荒種地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興辦工坊,一是讓從洛陽遷來的流民有謀生之技,同時解決朝廷、百姓所需要的各項物資,軍械可供征戰,農具可供開荒,各種生活物資能讓百姓安居,多餘的產品還可以用於交換,或是與山東交換糧食,或是與涼州羌人交換牲畜,在關中放牧。有了牲畜,開荒會事半功倍,百姓也能食乳嘗酪,解決一部分口糧。如今牲畜、農具已經基本備齊,明年開春便可以大面積開荒,兩到三年時間,關中就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商雖是末業,卻可以助農固本。”

    劉巴微微頜首。“那這些工坊是朝廷所建,還是私人所建?”

    荀彧遲疑了片刻。“爲朝廷所有,世家協建。”

    “如果我猜得不錯,當是朝廷以此後數年的賦稅爲抵押,再封爵復身,其自身不足,則復其部曲奴婢。”

    荀彧點點頭。“子初所言甚是。”

    “朝廷已經欠了多少年的賦稅,十年,二十年?”

    “五年。五年之後,工坊歸世家所有。”

    “工坊最難的是開始,五年之後,工坊運作已經成熟,正是能生利的時候,朝廷卻讓出了工坊,看着世家聚利,難免會讓世家坐大。令君的意思大概是以木學堂爲樞,控制工坊的技術,再配以合縱之權,便其互相牽制,平衡世家的實力,對吧?”

    荀彧眼珠一轉。“依子初之見,可行否?”

    “這正是我三不解之二,令君何以覺得關中也能建木學堂,而且可以和南陽一較高下。你知道南陽木學堂一個匠師有多少收入嗎?”

    “略知一二,據說普通匠師百石,逐級至二百石,三百石,直到二千石。”

    劉巴微微一笑,帶着幾分調侃。“那只是基本收入,他們更多的收入來自出讓技術之後的獎勵,大概是基本收入的兩到三倍,高的甚至有十倍以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