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859章 分歧
    荀彧吃了一驚,連忙拿起兩頁紙,一左一右的鋪開。

    文章標題是《文武論》,作者叫盛憲,會稽人,荀彧似乎有點印象,但此刻他的注意力並不在作者或者文章內容上,而是在筆跡。然而他並不需要如此謹慎,紙面有星星點點的墨跡,而且位置基本相似,早已說明這不是抄寫所致。

    一顆顆汗珠從荀彧額頭沁出,浸溼了鬢髮,沿着臉頰往下滑,又溼潤了鬍鬚。汗水越聚越多,最後順着打理得很清爽的鬍鬚滴在紙上,洇開了墨跡,化作一團污漬。

    荀彧擡起頭,臉色蒼白,脣邊的鬍鬚不由自主的輕顫。“會稽……來的?”

    “吳郡。”劉巴摩挲着手指,同情地看着荀彧。剛剛看到到這些文章時,他的心情和荀彧一樣震撼。他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事情的發展超出了他們的預料,不管他們怎麼追趕,他們都不上孫策的步伐,只能疲於奔命。

    荀彧忽然明白過來,不禁苦笑一聲:“我終於明白孫策爲什麼不重視經學了。”

    劉巴靜靜地看着荀彧。荀彧這句話說得沒頭沒腦,可能有無數解釋。荀彧看着案上的文章,又看看劉巴,拿起那張紙抖了抖。“這應該是與拓碑相仿的技術,只有工匠想得出。”

    劉巴很意外。他本來以爲荀彧會說這種技術對以經學爲根基的世家有什麼影響,沒想到荀彧首先想到的卻是什麼人才能發明這樣的技術。看來荀彧這段時間經常出沒於工坊,又和將少府的工匠接觸得太多,滿腦子想的都是技術、技術,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滿身銅臭。

    劉巴有些擔心,荀彧最後會不會和孫策一樣,變成唯利是圖的人?他不反對商人逐利,但荀彧身爲執政,如果他的眼裏只有利,那就是捨本求末了,朝政必然敗壞。

    劉巴咳嗽了一聲,提醒荀彧。“令君,是誰發明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什麼樣的後果。吳會這些年來學術漸豐,可是比起中原來依然大有不如,當初調孫策任會稽太守正是希望他無人可用,現在有了這樣的技術,吳會文化不昌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用不了幾年,吳會的讀書人就會多得驚人。如果他們都是研習聖人經典,推行德政王道,那還沒什麼問題。如果他們都像孫策一樣研習百工之技,恐怕……”

    劉巴沒有再說下去,但臉上的神情已經表現得很明顯。君子德風,小人德草,孫策本人就不喜歡經學,他在吳會主政怎麼可能推行德政王道,他只會行霸道。

    他是小霸王嘛。

    荀彧深有同感,卻不想附和劉巴。他心情很煩躁,這時候輕易發表意見容易有失誤。他重新拿起一張文稿,強迫自己讀文章。文章很長,展開來有一丈長,但文章的間距得當,看起來並不覺得擁擠,每列之間還用豎線隔開,一目瞭然,書法也很工整。荀彧看得很快,越看越高興,最後竟笑出聲來,拍案叫好。

    “這文章好,說理清晰,文辭典雅。盛憲……”荀彧以指節叩案,沉吟片刻。“我想起來了,會稽盛憲章,我聽孔文舉提及過他,稱他器量雅偉。咦,他怎麼會做這樣的文章?”

    劉巴又好氣又好笑。他就知道荀彧會喜歡這篇文章。論文武之辨,提倡文武並重,正是荀彧想說的,現在有人幫他說出來了,還複製了這麼多份到處傳發,無形中也是幫了他一個大忙。更何況是盛憲這樣得到孔融稱讚的名士執筆,影響力更大。

    “令君是不是越來越覺得和孫策是知音,堪當神交?”劉巴調侃道。

    荀彧笑了起來,心情莫名的大好,打趣道:“你不是說我邯鄲學步嘛?既然已經學了,多學一步又何妨。這個技術我也用,早一天用,就能早一天趕上他,就算趕不上,也不會被他落下太遠。”

    劉巴搖搖頭。“恐怕這次你還真學不了。”

    “爲何?”

    “長安不缺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