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1164章 相逢不相識
    趙溫趕到汝南時,汝南正在緊張的秋收。

    田野裏到處是金黃的稻子,汗流浹背的農夫彎着腰,手中的鐮刀被稻杆磨得鋥亮,隨着“唰唰唰”的輕響,稻杆被割斷,順服地倒在農夫的腋下。有不少孩子跟後面,小一點的撿拾稻穗,半大的用稻子擰成草繩,將割好的稻子紮成捆,再送到路邊的牛車上。

    男人女人,老人青壯,少年兒童,沒有一個閒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看到這一幕,趙溫焦灼的心情疏解了很多。家裏有糧,心裏不慌。秋收之後,倉庫裏有了糧食,災情能得到緩解,形勢也會漸漸穩定下來。現在的問題只剩下一個:說服孫策,向關中輸送更多的糧食。

    趙溫一路上都在想這個問題。雖然心裏很焦急,但他走得並不是很快,尤其是到了汝南境內後,被忙碌的秋收氣氛所感染,他越發平和,按照每天的規定里程向前,一邊思考着如何斡旋,一邊等待着長安的消息。他已經連續派人趕回關中送信,第一次的信使已經趕了回來,帶回一個好消息:三十萬石糧食已經越過武關,現在可能已經到了藍田一帶。

    看來張紘心裏有朝廷,他在自己的權力範圍內儘可能爲朝廷排憂解難,不想觸怒孫策與其說是爲自己的前途着想,不如說是爲朝廷着想。如果他被孫策撤換,其他人不會做得比他好。

    趙溫對自己誤會張紘感到慚愧,更感到驕傲。如果士人都能像張紘一樣,大漢再次中興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君明臣賢,上下同心,何事不能爲?

    關中太遠,趙溫趕到平輿時,還沒有收到更多的消息。

    趙溫先見了汝南太守張昭。張昭沒有去過長安,但趙溫見過張昭的文章。有一段時間,孫堅的奏疏用詞典雅,說理周詳,一看就不是他親筆寫的,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驚訝。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是彭城名士張昭代筆。趙溫也對張昭非常好奇,正如他開始不理解張紘爲什麼願意爲孫策效力一樣,他不知道這樣一個名士怎麼就心甘情願地爲孫策效力。

    一個人是偶然,兩個人就不偶然了。

    趙溫見到張昭時,張昭正在忙。不僅太守府的前院站滿了等着彙報工作的掾吏,門外也站了一羣人。好在人雖然不少,車卻不多,趙溫一行可以順利到達太守府前。

    接到通報,張昭很快從裏面趕了出來,和趙溫見禮後,他開門見山,直問詔書是給誰的。

    趙溫很驚訝。張紘這麼問,張昭也這麼問,你們都什麼毛病,知不知道這很失禮?如果不是有張紘的先鑑在前,趙溫幾乎要發怒了。

    “給徵東將軍、豫州牧孫堅孫文臺。”

    “徵東將軍去浚儀了,已經走了近一個月。豫州的政務由討逆將軍處理,他在葛陂大營,你去那裏找他吧。他很忙,你趕緊去,別耽誤時間。”

    “明府,我是來傳詔的。”趙溫提醒張昭道。

    張昭瞅了趙溫一眼,沒理他,自顧自地說道:“我給你一個建議,見孫將軍之前,你最好先去見一下他的主簿楊修。現在糧食很緊張,還沒入倉就已經安排了去處,你說得遲了,可沒什麼糧食給你。”

    趙溫臉上火辣辣的。張昭這態度,哪怕是對待傳詔的天子使者,簡直是對待來求援的窮親戚啊。他很想反駁張昭幾句,可是一想到自己的確是來乞討的,他只能訕訕的閉上了嘴巴。正當他不知道該怎麼維護朝廷的尊嚴時,遠處有號角聲響起,雄渾而悠長,趙謙擡頭一看,門外等候的人紛紛讓在兩邊,有馬蹄聲迅速靠近,數騎飛奔而至,剛到府前,駿馬還沒停穩,年輕的騎上就縱身躍了下來,藉着衝勢向前跑了幾步,將將來到張昭面前。

    “張府君,今天是怎麼回事,上午該入倉的糧食整整少了三成。”

    張昭連忙趕了過去。“德祖,你有所不知,昨天夜裏走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