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1289章 伐木工
    袁紹號稱大軍二十萬,但郭嘉早就打聽清楚了,他的人馬總共只有七萬多人。分出兩萬五千人南下後,袁紹手裏的兵力不足五萬,約是浚儀城內兵力的五倍。

    十圍五攻是用兵常識,原因很簡單,有十倍的兵力才能真正圍住對方,兵力不足是圍不住的,只能主動進攻。即使是野戰,攻擊一方也會付出比防守一方更多的傷亡,守城更是如此。在雙方軍械、單兵戰力相當的城況下,一個完善的城防體系會讓攻方吃盡苦頭,傷亡比例至少是四五倍,在某些情況下會更高。

    孫堅經營了幾個月的浚儀城,又有精兵萬餘,糧械充足,袁紹攻城付出的代價將非常驚人,這正是大量消耗袁紹兵力的好機會,比雙方隔着城牆互望有利。攻城不下,傷亡又大,比圍而不攻更容易挫傷士氣,還能讓袁紹無力分兵襲擾周邊郡縣。

    孫策與郭嘉一拍即合,立刻通知孫堅。在此之前,馬日磾已經在浚儀傳過詔,孫堅已經拿到了車騎將軍的印綬,只等着孫策接詔後就正式宣佈。接到孫策的消息後,孫堅與秦松、弘諮反覆商量過,給袁紹送了一封信。我是朝廷正式封拜的車騎將軍,奉命討逆,希望你有自知之明,以後不要再自稱車騎將軍了,免得混淆視聽,玷污我的名聲。

    袁紹接到這封信,氣得暴跳如雷。倒不完全是因爲孫堅的挑釁,敵我雙方,互相羞辱是很正常的事,激怒他的是朝廷封賞孫氏父子。早不封,晚不封,偏偏這時候封,豈不是向天下人表明孫氏父子是忠臣,而他是逆臣?

    袁紹下令,一方面給王允寫信,讓他做出解釋,一方面強攻浚儀,讓孫堅看看誰纔是真正的車騎將軍。

    沮授強烈反對。他認爲兵力不足,攻城沒有必勝的把握,傷亡過大,會嚴重挫傷大軍士氣,且大戰容易收場難,如果孫策出兵許縣,麴義、荀衍求援,袁紹很難從浚儀戰場脫身,遠遠不如圍城來得穩妥。

    但袁紹盛怒之下,拒絕了沮授的建議,下令打造軍械,要強攻浚儀。

    攻城需要大型軍械,這些沒法長途轉運,只能當場製作。伐木、析村、加工,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完成不了。袁紹也知道孫策有木學堂,匠師技藝精湛,拋石機更是下了大功夫改進的殺器,荀湛曾對許攸說過,孫策研製出了巨型拋石機,雖然無法擊破城牆,打城門很輕鬆得很。技術上不足,只能用數量來補,他下令多造拋石機,至少要造五百架。

    五百架拋石機僅靠輜重營的工匠無法在半個月內完成,各營將士也都被派出去伐木、做工,只剩下中軍兩萬人守在城下,監視城裏的一舉一動,防止孫堅突圍或者出城突擊。浚儀附近木材不足,各營將士還要跑到幾十裏以外伐木,不僅累,而且增加了被突襲的危險。一時間,各營怨聲載道,沒人敢在袁紹面前說話,私下裏卻牢騷滿腹。

    袁紹在浚儀當伐木工的同時,麴義和荀衍也在鄢陵當伐木工。不過他們比袁紹更慘:鄢陵附近根本找不到適合打造拋石機的樹木,放眼看去,幾乎全是剛植下一兩年的樹苗,最粗的也不過手腕粗細,當矛杆還可以,做拋石機就太勉強了。

    荀衍是本地人,當仁不讓的擔起了尋找材料的重任,他帶着人走遍了方圓百里,只看到成片成片的麥田,卻沒看到了合適的木材,別說附近山坡上,就連大路旁的樹都被人砍了,茬口還是新的,應該是新砍的。荀衍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剛剛到任的屯田都尉呂蒙、蔣欽乾的好事,他們年前到任,第一道命令就是懸賞伐樹,直徑一尺,長一丈以上的樹都要,按不同的規格設定不同的價錢,一手交樹,一手交錢,幾乎附近的百姓聞風而動,幾天之間就將附近的大樹砍個精光,反應慢一點的都沒趕上。

    砍下的樹在哪兒?一部分屯在城裏,一部分順水而下,運到汝南去了。聽說那邊正在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爲了能滿足供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