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策行三國 >第1604章 新力量
    孫策對楊朱知之甚少,只知道這位是戰國時名氣很大的學者,他對楊朱的印象就是那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的名言。對這句名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楊儀說他信奉楊朱,就是其中一解,也不能算錯。

    他自己對此也不反感,雖然他現在做的事看起來不僅有利天下,簡直是千秋功業,但一切的前提都是他自願,沒有人可以強迫他,所以大義什麼的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如果影響到他本人的利益,他也不介意換個想法,做一個只圖生前享受,不管死後洪水滔天的暴君。

    只是目前還沒到那一步而已。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點好事,又沒有人強迫,他還是願意的。

    孫策不懂楊朱,卻對楊儀肯下功夫去研究一個冷門人物非常讚賞。雖然他對楊朱的研究還只是入門,卻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部。得知這篇文章只有有限的幾個人讀過,孫策建議他把文章印出來,公佈天下,說不定會有人也感興趣呢。

    楊儀覺得有理。“好的,既然將軍也覺得有可取之處,那我就賠幾萬錢,把這篇文章印出來。”

    “賠幾萬錢?”孫策很詫異。“成本這麼高?”

    “印石坊不管印多少份都有起印價,印一份也是這麼多錢,所以印得少了不合算,索性印個幾百份,送諸同好,當作茶餘飯後消遣。”

    孫策想了想。“襄陽的印書坊誰家負責?”

    龐德公和楊儀互相看了一眼,楊儀說道:“蔡家。”

    孫策一點也不意外。第一座印書坊就是蔡瑁在吳郡搞起來的,襄陽印書坊掌握在蔡家手裏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印書坊目前大多還不贏利,全靠撥款支撐。蔡瑁雖然喜歡錢,但他賺錢的創意卻不多,只是依靠壟斷資源而已。一旦沒了這些壟斷性的資源,他根本沒什麼競爭力可言。蔡家連這一點都認不清,還敢跳出來張牙舞爪,真是不自量力到了極點。

    孫策沒有再說什麼,和龐德公、楊儀說起了《鹽鐵論》。《鹽鐵論考釋》印行之後,龐山民名聲大噪,雖說贊同桑弘羊做法的人不多,但有專著面世,並且印行天下,對讀書人來說便是一件大事。在這個時代想把自己的文章傳播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如此體量的一部作品。十幾年前,蔡邕等人在洛陽太學立熹平石經,萬人空巷,傳播出去的抄本數量和質量也未必能和這部《鹽鐵論考釋》相提並論。

    孫策和楊儀談論《鹽鐵論》的關注點卻不是學術觀點,而是這部書要討論的問題:應不應該執行官榷,如何才能滿足開支而不加重百姓負擔,在某種程度上是延續了之前孫策問楊儀的那個問題。

    經過幾年的學習和思考,再加上南陽、南郡的現實,楊儀給出了答案:官榷還是必要的,只是要控制範圍,與民生關係密切又不是關係到軍事的物資可以適度放開,比如鹽、酒、茶之類,但涉及到軍事的則必須收緊,比如鐵。內地和邊郡也要分開,內地可以適當的松一點,邊郡則要嚴控。

    至於孫策曾問過的農夫和讀書人的問題,楊儀覺得並非不可解,農夫必不可少,讀書人同樣不可或缺,關鍵是要控制好比例,不能本末倒置。相比之下,孫策所說的對外征伐只是一個選擇,並非唯一選擇,而且不是最好的選擇。且不說窮兵黷武是亡國之道,就算打贏了,也只能暫時緩解,不能治本。

    孫策聽了楊儀的答案,非常滿意。他倒不是贊同楊儀的觀點,而是贊同楊儀務實理性的態度,能夠拋棄儒生一廂情願的視角,放棄簡單粗暴的重農抑商政策,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聽說你想去平輿學算學?”

    楊儀有些猶豫,半晌才道:“是的。”

    孫策暗自發笑。這小子沒說真話,他是想去平輿,不過不是想學算學。他的功業心很強,卻對純學術沒什麼興趣,也受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