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帝國的崛起 >第兩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險
    又是傍晚時,殘陽如血在苦水河中浸染着。韋州城外,新軍衛的營寨前,近三千名從靈州一帶被虜來百姓的哭聲一片。

    “軍爺,求求你,求求你開恩,放我們進去吧!”幾名老人被推到人羣的前排,哀求道。

    “我們不想去給韃子當奴隸啊。救救我們吧。”一名三十多歲的婦人抱着一個小男孩,淚流滿面的哭訴道。那小男孩表情木然,毫無生氣。他已經被驚嚇過度。

    “朝!你們新軍衛不是號稱報效國家,保護百姓嗎?爲什麼不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進去!”

    幾個青壯漢子振臂高呼,不滿的發泄着。

    天空中的箭矢落在人羣中引起更大的騷亂、流血、死亡和咒罵聲。後面的人在往前擠。想要按照韃靼人所告訴他們的那樣:新軍衛宣稱保護百姓,他們會提供食物、水,不會不管他們。

    而前面的人面對着緊閉營寨中,還有裏面站的筆直的士卒,保持着畏懼,同時也沒有辦法去打開營寨,從而僵持着。

    但後面的人潮往前推着,還有韃靼騎兵,步弓手在用箭矢、馬匹驅趕,營寨前的木柵欄在搖晃着,局勢岌岌可危。

    營中的指揮所三米高的木樓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點。龐大郎派來的通訊員請示張昭後等在木樓下。張昭還沒有作出決定。親衛、李逍遙、趙辰都看着張昭,沒有人催促。

    因爲,這是一個兩難的決定。

    不用懷疑,這幫百姓中肯定有韃靼人的暗探,專門用來搞事情。這還只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多出三千張嘴,新軍衛的糧食夠喫嗎?昨天“收割”了一批馬肉,本來還可以多撐幾天,只怕立即要見底。

    …

    …

    張昭的大腦在高速運轉。因爲,留給他作出決定的時間並不多。他必須儘快決斷。

    毫無疑問,他已經到了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頭。

    之前,展露過人的軍事才華的趙辰給出判斷:大戰在六天之內一定會結束。他深以爲然。但真像大話西遊裏面的一句臺詞: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大戰確實會在六天之內結束。但恐怕會以新軍衛全軍覆沒爲結局!

    小王子這個蒙古可汗,很有點東西啊!

    首先,沒有按照新軍衛所設想的那樣,表現出極其強烈的決戰意圖。反而是圍而不打。今天下午更是數次放棄戰機。表現的非常謹慎。並不直接用騎兵衝擊新軍衛的槍陣。

    其次,施展各種手段來疲敝新軍衛。以求在最終的進攻中損失達到最小。

    一共用了三種。第一,心理施壓。第二,投石機、騎兵的襲擾。第三,驅趕百姓前來。

    其實,驅趕百姓來攻城,或者衝擊軍陣,這種事從古自今都未斷絕。大概要等到火炮出來之後,這種事纔會消失。因爲,火炮的射程可以達到兩三裏,這個射程足以讓被驅趕來百姓受到保護。

    而這種戰術成功與否,完全看敵我雙方主將的決斷。

    當年瓦刺太師也先把明英宗押到北京城下,屁用都沒有,更別說叫開邊城等等操作。當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現在張昭面臨着這個選擇:收,還是不收。

    從他個人的角度而言,他是不想收的!戰爭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慈不掌兵!新軍衛的宗旨確實是:保家衛國。但具體到這場戰鬥中,他,作爲新軍衛的指揮使,要爲麾下三千兒郎的性命負責!

    這個時候心軟,等幾個小時後或者明天,新軍衛全軍覆沒,包括他自己要被殺死的時,他靠後悔有用嗎?他找誰說理去?

    所以,必須要有所權衡、取捨。

    但是,新軍衛現在不像在城池中,他們是在營寨中。這不是說“不收”就能“不收”的。近三千百姓擁堵在營寨門前,而且韃靼騎兵並沒有發起衝鋒,新軍衛能在此種情況下對百姓開槍嗎?

    以他給新軍衛的士兵、將校樹立起來的三觀,這種命令根本就不能下。

    而營寨再過一會,只怕就被推到。

    更關鍵的是,要看到他此時作出選擇更深層次的影響。

    現在收留被虜來的百姓,和不收留,會直接影響到新軍衛接下來的作戰計劃。

    不收留,新軍衛還有一些時間,大致會是六到八天時間,來和韃靼大軍周旋。轉機或許會出現在某個時間節點中。別老看到新軍衛有的後勤壓力,韃靼大軍沒有?

    要知道,花馬池往西至靈州,往西南至寧夏中衛、固原城這一片數百里的區域,在一個月之前剛被搶過。現在不說是“堅壁清野”那麼幹淨,物資絕對是不豐富的。

    小王子用三萬大軍,姑且按照三萬算。因爲,今天中午韃靼大軍過河時有兩萬餘人,算上昨天永謝布部的四千(五千被殺了一千),再算上下午時來的數千兵馬。

    這之後戰場被遮掩,韃靼如果不在韋州城頭能觀察到的地方渡河,具體兵力新軍衛是無法估算的。

    按照三萬人算,圍困新軍衛十天左右,絕對會有很大的後勤壓力,韋州城外可沒有草給牛羊喫。

    想當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對持,不就是發現袁紹的破綻,然後去烏巢燒糧。

    收留,那就意味着新軍衛在今天晚上就得拿出作戰計劃,最好是明天就要和韃靼大軍野戰,決出勝負。

    張昭對這個方案,其實信心不大足。

    其一,射程上,新軍衛並沒有佔據絕對的優勢。對面有投石機和步弓手。其二,新軍衛的訓練時間還不夠,預估能執行排槍戰術的只有四個連。

    其餘18個連隊,能否在行進中保持隊列發起攻擊,張昭心裏沒底。

    千般念頭在張昭腦海中打轉。他現在算是明白歷史書上辯證的觀點:歷史的大趨勢有必然性!比如,從奴隸社會轉向封建主義社會,再往資本主義發展。這是必然性的。

    而在必然性之中又有着偶然性。關鍵性的歷史人物的決定,會推動歷史進程。

    他現在就處在這麼一個緊要的關頭。<b

    r />

    “咯吱…”

    張昭的視線中,一團的防線處的一處柵欄終於承受不住人潮的壓力被壓斷。

    指揮所這裏,所有人的心頭一緊。

    張昭輕輕的吐出一口氣,“開營門,讓百姓進來。但是,要保持秩序,不聽從者、妖言惑衆者殺無赦。令陳康、方貫所部更換武器,裝備鋼刀,維護秩序。將輔兵連回來的80人調去充作翻譯喊話。”

    中國的方言是很多的。明朝的“普通話”,或者說中原雅言,用的金陵那片的口言。而和這些被驅趕、情緒不穩定的百姓溝通,用本地的方言會更有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