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帝國的崛起 >第三百一十一章 國子監改革(上)
    張昭從來都沒有做張居正的打算。所以,他並不打算採取激烈的改革措施,事實上以他目前的權位,也做不到激烈的改革。

    他只能採取溫和的辦法。

    而他目前的想法,就是依託於國泰商行,和皇權進行結合,塑造出一個超級工商業財團出來,慢慢的改造明朝社會,推動其工業化進程。

    張昭在紙上寫着:織布、鋼鐵、釋放人口、職業教育、糧食、規範貨幣…

    這一條條的事情得慢慢做。他目前的任務,還是協助王承裕把廢除京師、天津衛衛所的事情做好。

    其實,這相當於是在釋放人口進入工商業。所以,張昭根本沒有要求朝廷強制收回衛所的土地再分配下去。

    武勳集團的阻力是一方面,而他其實更想順水推舟,將這批人口從土地的束縛中釋放出來。當然,所謂的工商業,現在就是國泰商行一家。

    這些謀劃,心裏知道就行,沒有必要說出來。

    所以,李幽覺得壽齡候張鶴齡是廢除衛所的阻礙,其實,根本就沒影響到大局。無非是朝廷少收了土地贖買錢。

    當然,這事回頭等廢除衛所試點進行的快要結束時,還是要處理下,不能留下尾巴。

    現在嘛,當然是給軍戶們上戶籍,明確他們可以自由經商、打工、讀書纔是大事。

    …

    …

    下午和傍晚的時光悠然溜走。晚飯後,張昭迎來一位不速之客:徐郎中之子徐鼎。

    張昭位於小安鎮中的府邸雖然擴大,但他其實並沒有居住在府邸的正中。

    這由幾個院落組合起來的府邸,他也沒花大力氣改造。主要是爲了讓妻妾、丫鬟、弟弟還有僕人們能住的寬鬆點。

    他和婉兒、方晶還是住原來的小院中。王絮雪、秋月、瑤琴搬到他後面的小院中。這樣一來,他和妻妾們相當於是住在整個府邸的東南兩個院落中。

    張昭還是在兩進小院的前廳中招待着徐鼎。

    僕人們端茶進來,再悄然的退下去。

    陳設簡樸但不失雅緻的小廳中,在夜色中涼悠悠的。驅蚊的檀香嫋嫋。微風徐徐而來,很是愜意。

    張昭打量着眼前二十出頭的青年。其實要不是看到拜帖上的名字,張昭也不記得他就是徐鼎。

    兩年前的衝突,他到徐貴府中,和徐鼎匆匆見過一面。即便徐鼎和其父徐貴肖似,張昭這兩年見的人太多,早就將他忘記。

    幸虧是最近府邸擴大,幕僚趙子龍最近得以住到他府中來,這才從拜帖中將其篩選出來。

    張昭受封新秦伯之後,他現在住在京城,每天來求見他的人不少。這就需要一個幕僚幫他把關,或者招待下客人。他現在年輕,還沒有子侄。弟弟虎子太小。

    趙師爺能在總督幕府中當首席幕僚,這點能力還是有的。

    徐鼎不敢和張昭兜圈子,他地位不夠。喝口茶,略帶點討好的笑容道:“伯爺,學生這次前來主要是爲感謝伯爺推薦家父出任稅務司副使。”

    張昭就笑,點點頭。

    這話說的有點意思。

    第一呢,主要是爲兩年前的“衝突”做一個總結。他不記仇,徐郎中領這個人情。

    第二呢,張昭是和李東陽李閣老交換利益。談不上幫徐貴。而徐貴在事後纔來表示感謝。這就很讓人心裏舒服。要是事前來,那就是有點不自量力。

    所以,這話合起來的意思是:兄弟我感恩,圖報。

    徐鼎見張昭穩的很,心裏不免感慨一句,臉上表情倒沒什麼變化,微微欠身的笑道:“伯爺,最近真理報幾期報紙都在鼓動國子監改革。朝廷中也有聲浪。試行改革衛所司更是招手監生爲吏員。

    家父的意思是,他在朝中爲官數年,認識幾個朋友,願意爲國子監改革搖旗吶喊,出一份力。”

    張昭來了興趣,竟然不是空口白話的感謝,徐郎中,哦,不,現在叫徐副使很上道啊,把茶杯放下,“徐副使有心了。”

    徐鼎再道:“國子監改革,具體往何處改,還請伯爺明示。”

    張昭微微抿嘴,道:“國子監生,四年或者六年就要畢業。成功畢業的監生擁有會試資格,那麼也應允許其有進入官場的資格。不管是做官還是爲吏。

    其次,考試不及格的監生,不應當繼續留校。而是不給其發畢業文憑,允許其自謀生路。

    另外監生應當如府學、縣學一般。現在強制的坐監讀書,這制度沒有人性。”

    徐鼎默默的記誦着,拱手道:“學生記下了。一定會一字不漏的轉告家父。”

    張昭微微一笑,“有勞了。”和徐鼎閒談幾句,送他到小廳門口。

    改革的事情千千萬萬,總得一條條的去做。

    他現在要做的事情,或者說脈絡有兩條。第一,和韃靼人互市。這是爲積蓄國力,最終橫掃漠北做準備。這是外敵。

    第二,廢除全國的衛所。

    在京師、天津衛這麼做,本質原因只有一個,釋放人口進入工商業。

    而在全國範圍內這麼做,他還想推動明朝的兵制由衛所轉爲募兵制。這是軍隊強大的保證。衛所制,已經腐朽。

    而此刻在真理報上強烈的呼籲改革國子監,張昭最終的目的是在爲教育改革做準備。

    他想要招募到足夠的小學老師,沒有落魄文人的支持怎麼行?別的知識,也不需要監生們教。教授小朋友識字,這是可以勝任的吧?

    當然,真理報要發展,這需要吸納一批監生當編輯。張昭手裏現在欠缺大量的讀書人。

    其實,畢業的監生在弘治年間其實是可以當官的。舉人、秀才功名都可以做官的。只是難易程度不同,僧多粥少罷了。

    張昭提議監生可以做吏員,或者去邊緣地區當官,其實也是在分流。因爲,按照他設計的畢業制度,京中是無法容納這麼多閒散文士的。而文人一多,八成會鬧事的。

    當然,張昭也有私心。他現在也是國子監生。要是能輕鬆點從國子監畢業,他一樣有會試的資格。到這一步,後面有些事情就好操作了。張閣老不就把他兩個兒子給操作成進士嗎?

    在明朝以武勳的身份來推動改革,就算有天子信任,難度還是有點大。張昭打算披一層文官的皮。

    當然,這是閒棋。屬於有棗沒棗打一杆。真混不進文官集團那也就算了。沒有張屠戶,也不喫帶毛的豬。

    …

    …

    張昭返回到後院中,燈影綽綽。

    婉兒和方晶兩人正在燈下閒話,等着他回來。

    “二哥…”

    “相公…”

    婉兒和方晶兩人都起身,迎着張昭。婉兒抿嘴一笑,溫婉賢淑的幫張昭更衣。

    出門見客穿的衣服和寢室裏自然不同。

    聽張昭說完徐鼎的來意,方晶明眸帶笑,將她的茶碗給張昭,帶着自豪的道:“相公,兩年前你去他們府上低頭,現在可是徐家上門來示好。”

    這並非她氣量小。在她眼中,她的相公是頂天立地、最優秀的男子,他受的委屈,難道不能找回來嗎?

    張昭禁不止一笑,揉揉方晶的頭,來個摸頭殺,“傻丫頭啊,我惦記徐郎中幹什麼?你不覺得他那層次離我有點遠?”

    監生的事情,輿論炒起來,能否落實才是他所關心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