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帝國的崛起 >第五百四十四章 新的區劃
    說起對北面韃靼人的防禦,龐泰最有資格發言。他先是領着軍事參謀之職,後面又率軍橫穿松嫩平原將福餘衛殘部滅掉,設白馬城(今齊齊哈爾)。

    龐泰彙報道:“少爺,其實對韃靼人的防守壓力,大部分還是由大寧都司承擔。主要就是赤峯城一線。這裏防禦的主要區域。而松嫩平原之上,只需要放一個純火器的團在白城防守就可以。所以行政區域還是可以按照山川地理來劃分。”

    張昭輕輕的點點頭,環顧衆人,“大家的意見呢?”

    他其實最中意的行政區劃當然是新中國的那種,真要他說原因他當然是說不上來,只能說這是習慣的力量。

    行政區劃一般而言是有兩種脈絡:其一,山川地理。其二,歷史沿革。

    他後面又有點擔心設:渤海、松花江兩個布政司對大興安嶺以西的韃靼人軍事防守不利。不過龐泰這番話是打破他的疑慮。

    龐泰再道:“少爺,我自松嫩平原上回來,沿途所見這塊平原上的地形並非都會沃野千里,還有各種各樣的地貌。所以,我是建議以松花江、嫩江爲兩個布政司的邊界。主要對北的防禦還是以大寧都司爲主,以白城爲輔。”

    張昭微微頷首,喝着茶水。

    方興抱拳道:“大帥,末將倒是有個不同的想法。是否可以設遼北布政司,統籌整個松嫩平原。阿城這裏雖然將來要發展起來,但現在還是小城。省城設在春城。

    往南的山區地帶倒是可以遵守舊制設渤海布政司。和朝鮮國接壤。三江平原爲奴兒干都司的精華。駐守之地設在佳木斯。奴兒干城那裏反倒是象徵意義重大。”

    渤海布政司這裏有個說法。在唐朝時渤海國興起,定都在上京(今寧安,位於牡丹江市)。

    張昭道:“奴兒干城那裏在當前而言,佔領下來確實只是象徵意義。很難實施有效的治理。但是整個三江平原兩千餘里,佳木斯城位於三江平原的起點。把奴兒干都司設在這裏是無法進行有效的統治。還得往前推。在烏蘇里江的中段設重鎮。”

    現在明軍的斥候還有過去,但是他知道那個地方叫什麼。共青城!奴兒干都司最好設在這裏。

    李逍遙道:“相公,渤海布政司這名字聽的怪怪的。再說他們之前也沒管轄到春城這裏來。春城這裏不如叫遼北布政司。”

    幕僚趙子龍對典故要熟悉一些,張昭在這方面也是個小白水平,道:“大帥,渤海國在牡丹江邊興起,往北能到佳木斯那裏。但並未到松嫩平原一線。

    何不以長白山脈爲界限,吉林鎮以東的地區都歸爲渤海,正好下轄牡丹江、圖們江一線,兼顧出海口。而春城這裏肯定爲遼北布政司首府。倒是阿城這裏並不一定要設爲首府。”

    “哦?”張昭來了興趣,叫於參謀去把地形圖拿來,鋪開在橢圓形的會議桌上,後排的將校都站起來看。個個神情興奮。這可是參與歷史事件啊!

    油燈將官署大堂中照的通明。明軍斥候用比例尺等比例畫出來的精細地圖很清晰的將山川地理呈現出來。

    趙師爺拿起木杆,指着道:“大帥,竟然龐千戶認爲防備韃靼人的終點在大寧都司,遼北這裏可爲輔助。阿城這裏固然是土地富饒,但是距離春城過近。往松花江下游走又是佳木斯城那一線的平原。

    何不這樣?北面以嫩江、松花江爲界限,西面以大興安嶺爲界,東面以延伸出來的長白山脈爲界,南面則是囊括延伸出來的遼源、梅河口一線的丘陵地帶,以此爲遼北布政司的地界。

    而松花江布政司應將白馬城(齊齊哈爾)設爲首府。這可以影響到以北廣大的平原地區。而且,可以防備呼倫貝爾草原上的韃靼人過來。”

    “大帥,趙師爺這個方案好。”

    王武坐在前排,右手摩挲着自己的絡腮鬍子,道:“那設在白馬城就不要叫松花江布政司了。這裏是嫩江佔主要部分啊。而且大明應當繼續向北開疆拓土。至少要打到外興安嶺吧?以我看,應當叫黑龍江布政司。”

    張昭笑道:“哈哈,小二這話說的好。但是將來要開拓到外興安嶺,將白馬城設爲首府就不合適,還得往北遷移。不過那是將來的事。現在設在白馬城就很好。”

    衆人一番討論,各抒己見。最終的方案確定下來,要在東北大地上設四個布政司,一個都司。分別是:遼東、遼北、渤海、黑龍江布政司。外加奴兒干都司。

    基本都是依照山川地理所劃分的。

    即在遼東這裏,將之前建州女真五部的區域囊括進去,長白三部歸遼北。往北將鐵嶺外的長白山買囊括。也就是哈達部和葉赫部基本歸遼東布政司所有。而和大寧都司交界的燕山山脈,全部劃歸遼東布政司。

    渤海布政司就是牡丹江和松花江東源的這一片區域,外加囊括今海參崴的區域。再加上佳木斯一線的富饒平原,也就是狹義上的三江平原、北大荒。

    黑龍江布政司和遼北以松花江爲界,首府設在白馬城,疆域繼續向北擴張。

    奴兒干都司則是三江平原的北段,也就是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之前的區域。那裏有一個很著名的地點:廟街!

    所以還是滿清無能啊。簽署這樣喪權辱國的條約還能被稱爲聖祖。這幫文人得跪成什麼樣?

    …

    …

    第二天下午,張昭的奏章經過趙師爺的潤色之後就發出去。

    他則是帶着王武、龐泰幾人在阿城外沿着河騎馬秋遊。八月中秋剛過,關外天氣略冷,但是騎馬跑幾圈還是問題不大。

    “小泰,你現在什麼想法?一個衛指揮的軍銜朝廷肯定會給的。”張昭騎着馬,在松花江邊奔馳,隨口問道。

    龐泰立下大功,升官自然是不必說。現在就看他個人的想法,是想下去帶兵還是留在他身邊繼續當參謀。要帶兵的話,就要趁着這次遼東軍隊革新安排下去。

    新軍營的規模定死了。所以上升通道比較窄。基本上要升官都得往外走。遼東軍二十萬最終會整編出四萬火器軍,外加六萬守備軍。這批軍隊將會分佈在四個布政司和奴兒干都司中。

    龐泰在軍事上展露才華,但還是個年輕人,撓頭道:“少爺,我再想想。”他有些捨不得新軍營。

    張昭點點頭,在親衛的簇擁下,駐馬眺望着遠方的平原。

    他的奏章已經去往京師。“倒劉”的活動他雖然不想參加,但他終究還是扣下扳機!

    劉健,這一代名臣的時代最終還是要終結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