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北宋振興攻略 >第一百七十章 神器出世 誰與爭鋒
    說不起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話,那就讓普天之下,所有人都有田。

    孩童兩畝,婦女三畝,壯勞五畝,老人三畝,牛一畝地。

    而壯勞參軍,只要通過訓練考覈,就可以分田十畝地。

    爵越高,俸祿越高,待遇也就越高,僕從也就越多。僕從的來源,就是契丹,西夏,金人。

    打,打贏了,什麼都有。

    簡單而粗暴的田制,趙桓原來是打算全面仿照秦漢時候的均田制,那麼平民之家少說分田百畝。

    但是趙桓做出這樣少分地的決定,並非大宋沒那麼多的地去均田。

    事實上,大宋這一億人口,把整個天下的地盤一盤,總歸能盤出人均五十畝田來。

    怎麼都夠分了。

    可是要是弄到分無可分的地步,像秦朝一樣,老秦人分楚地,那就異常麻煩,弄不好就會丟了自己的基本盤。

    可是分這麼少的地,人不會餓死嗎?

    當然不會餓死。

    與秦漢,唐朝前期相比的大宋,更小的地盤,養出了近億的人口,自然是有它的獨到之處。

    精耕細作就是趙桓這麼減少分田畝數的理由。

    與秦漢,唐朝前期的撒下去種子,看老天爺賞飯不太一樣,大宋更加繁雜的水利工程,還有耕地的農具,以及對天時地利的把握,更加精準。網

    還有引入了更多的種子來豐富田地種植效率,例如占城稻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大宋人領先全世界,先吃了三頓飽飯。

    勤勞的人民,總是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屬於自己的天空。可惜大宋朝堂沒能對得起這勤勞的人民。

    “孫博,何慄,均田之事的細則,就在這裏,你們安排官吏,挑選合適的人,送進關中、河東路等地的各個縣,以村爲單位,在春耕之前,把分地的事做了。”趙桓對孫博何慄說道。

    孫博和何慄面露苦澀,這不是個輕鬆的活兒,不是所有的地主都跑了,他們會拿着地契,瘋狂的抵抗趙桓的分田大事。

    趙桓看出了孫博和何慄的種種擔心,自信的說道:“朕知道你們的苦楚,這大宋天下久沒有田制,打破一些舊的,就一定會有新的矛盾。還記得那個鐵屋子的故事嗎?”

    “大膽的去做,現在必須要給這個鐵屋子造個門了。由不得他們同意不同意,這滾滾大勢就會督促着他們必須順應時勢。”

    “從汴京趕到河東路太原城的時候,我看到了無數的南下的百姓和地主們,區分起來異常簡單,沒有鞋子,衣衫襤褸的是失地或少地的農戶,而那些穿着錦襖的是地主。”

    “你說百姓不渴望分田嗎?不渴望朝廷出田制嗎?肯定是渴望的,但是沒有人組織他們,他們如同一盤散沙一樣,這種對地主、朝廷的怨恨只會埋在心裏,愈演愈烈。到哪一天突然爆發開來。”

    “形如當初方臘百萬民夫起事,差點掀了大宋朝堂的蓋子一樣。所以,有民心基礎,大膽的去做。”

    趙桓的笑容,並沒有讓孫博和何慄趕到多少安慰,他們清楚的知道其中的壓力官家家所言的南下的流民中,跑的最快的地主,錦衣玉玉,跑的慢的只是貧農。

    那些依靠田地爲生的中農和上農,是留在關中和河東路的人!

    只有他們既不是光腳的,不怕再丟任何的東西。

    他們也不是地主,到了別的地方,也可以另起爐竈,沒了地就再買就是,甚至可以用十畝關中地換一畝江淮地這樣的標準去換地。

    肯定有膽大的貧農願意換地,對地主而言,逃難,從新起步而已,用心經營兩代,又是一大片家產。

    可是這些地少到不願意跑路,沒麼多到從新起步的中農和上農,纔是阻攔的主力啊。

    民心這東西,說的是這些人的心,可不是泥腿子什麼都沒有的貧下中農的心。

    趙桓皺了一下眉,知道他們肯定會擔憂這個擔憂那個,說不定孫博在搞分地之前,還會上一把香,祈禱老天爺保佑。

    他從寬大的衣袖裏掏出了一本書,這本書自然也是來自系統,精心挑選的一本書,這本書共五卷。

    這本書裏面,非常清楚的講解了應該如何團結一大批,打擊一小批的常規操作。

    也有一大堆的關於貧下中富農地主等階級,應該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他拍了拍手中的書,說道:“此書非同小可,我只能代太祖傳下第一卷中少數幾篇,供你們倆參考。細細品味,仔細研讀。”

    “此書萬萬不能胡亂傳閱,如果親從官稟報有臨摹、刊印等舉動,其罪要誅九族。二位愛卿可曾曉得厲害?”

    趙桓也不敢把這個《語錄》中的五卷全部傳下去。

    那後面都是屠龍術,也就第一卷沒有太多如何屠龍祕籍,不是那麼敏感。

    可是他也是異常謹慎的挑選了幾篇出來用。

    趙桓說的這麼厲害,可是孫博和何慄還是有點不相信。

    雖然早就傳聞所謂大宋密製出品的圖紙和文書,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文書,可是他們並沒有親眼看到過。

    直到二人拿到手裏,稍微翻閱,字裏行間瀰漫的人間大恐怖的大道至理撲面而來,如同有神明低語,不斷的呢喃着人間最大的真實。

    “臣等唯命是從,不負聖恩。”

    孫博和何慄從字裏行間感覺到了至淨至純的道理。

    趙桓漏出了一個笑容,這個笑容有些詭異,這幾篇的內容,已經會以最快的速度,傳播的哪裏都是。

    他非常確信,這是個朝堂漏洞跟個篩子一樣的大宋朝啊!

    汴京堪輿圖都給搞到了金國的大帥手中,還有什麼不能泄密的?

    趙桓可不相信,孫博和何慄二人,會把這幾篇真的珍藏起來,不外傳,這不符合文人的習慣。

    祕密這個東西,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的保密,活人的嘴,靠不住。

    他也沒有真的想要打算深究這卷書肆意傳播,那不現實。

    他就是想要何慄和孫博二人把這卷書傳的哪裏都是!

    趙佶、趙構、汴京八門、地主們不是都不願意他當皇帝嗎?

    不都想當皇帝嗎?

    不是想讓自己留在河東路嗎?

    做得好!

    趁着朕在河東路跟金人拼死拼活的時候,你們趁機入京?

    不讓朕當皇帝?那這個皇帝,誰都不要當了好了。

    “你們安心施展手段,把政策執行下去,鄉紳、地主自有酷吏去對付。別忘了,朕有二十五萬大軍在河東路。”

    趙桓又不是個實傻子和嘴炮,沒有軍隊,他的這一切將沒有基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