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北宋振興攻略 >第六百零一章 御駕親征的必要性
    趙桓看着趙英,他想讓子彈飛一會兒,讓趙英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完。

    趙英臉色有些惶恐的說道:“官家親征河東路的時候,臣就時刻擔心官家的安危,這官家到了寧武關城頭的時候,完顏宗翰帶着鬼面具衝上來的時候,臣這心就提到了嗓子眼上。”

    “官家,咱大宋有錢、有人、有糧、有民心,要什麼有什麼。慢慢打就是了。不用御駕親征,親上前線啊。”

    趙英是考慮趙桓的人身安全,他的面色有點苦的看着皇帝,繼續說道:“官家,還是不去,就在燕京好了,咱們已經在前線了,去年完顏婁室還想着直撲燕京,要找官家呢。”

    趙桓看着趙英,嘆了口氣,指着堪輿圖說道:“若是能夠復刻寧武關誘敵之舉措,誘騙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一樣出城作戰,我大宋將卒可少傷亡多少人?”

    遼陽城不好打,守城五要,樣樣俱全。

    和當初的汴京城一樣,想要攻下這樣的城池,需要的傷亡極爲慘重,甚至需要長期圍城,才能拿下。

    長期圍城,就會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容易被黃龍府和會寧府的敵人包圍。

    趙桓不想這場攻打遼陽之戰失敗,纔有這樣的舉措,但是趙英和宇文虛中極爲反對。

    這更不用說汴京那些朝臣們了,肯定也是一水的反對。

    “官家仁善。”宇文虛中俯首說道:“但是臣還是覺得官家還是在燕京的好,不給金人任何一絲一毫的機會。”

    趙桓想了很久,堅持說道:“朕還是決議御駕親征,親到來州,犒賞三軍。”

    “趙英,你備下三百萬兩銀元,再備上些燕京的食料,朕還是打算去。”

    宇文虛中看着趙桓臉上的堅決,就知道官家已是聖心已定,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去來州。

    “官家堅持要去嗎?”宇文虛中略微有些失神的說道。

    趙桓點頭說道:“當然!”

    “那就去。”宇文虛中忽然笑着說道:“官家去也無所謂,燕山東麓經過一年的開墾,其實直道已經非常便利了,從燕京到來州,也就兩天的功夫罷了。”

    “再說王稟王節度使就在來州,還能出什麼事不成?他完顏宗望未必敢到來州,找王稟的麻煩。”

    “宇文相公明白了朕爲什麼要去來州?”趙桓看着宇文虛中臉上的笑容,有些好奇的問道。

    宇文虛中點頭,笑道:“官家,重文輕武。”

    “宇文相公,不愧是謀國之臣啊。”趙桓和宇文虛中商業互吹了一波,滿臉笑容。

    從趙匡胤的以文抑武,到趙光義的重文輕武。

    大肆打壓武人,已經成爲了大宋朝堂的風氣,也是大宋朝堂的政治正確。

    想要改變這種風氣,拿回燕雲十六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滅掉金國纔可以。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趙桓才下定了決心,要前往來州,給軍卒們親自站臺,提高勝率是一方面,改變朝堂風氣纔是趙桓的想法。

    李清照給自己的書信裏可是說,大宋的第四面鏡子就是金國!

    不把金國的價值榨乾,金人走的就不那麼安詳。

    宇文虛中嘆了口氣,官家登基四年來,勵精圖治,一心想要革故鼎新,改變大宋的陋習,真的是有宋太祖之風。

    “那就這麼說定了,趙英你和宇文相公配合準備,收到坤儀州捷報的時候,我們就出發來州。”趙桓點頭說道。

    趙桓的內心很有b數,在岳飛沒到來州,他不能以身犯險。

    萬一來個什麼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大勢所趨復刻一出原來歷史線的靖康恥,那就難頂了。

    宇文虛中看着官家說道:“那官家得答應臣,若是完顏宗望在未完成遼陽合圍的時候,精銳齊出突襲來州,官家得最快的離開來州,不要讓將士們束手束腳。”

    趙桓點頭,同意了這個約定。

    “若是金人出遼陽城,那就是提前決戰罷了。我大宋軍剛野戰完勝完顏宗弼,復現當初寧武關誘敵之策,正中下懷。若是金人不出遼陽城,也能提升士氣。”

    “通知史官一聲,若是朕真的被完顏宗望逼迫,逃出來州城,記得不要寫逃,就說轉進。嗯,就用這個詞。”

    轉進?這又是玩的什麼花樣?宇文虛中一臉迷茫,經典史籍裏沒有這個典故啊。

    宇文虛中想了想問道:“官家,來州要不要增兵呢?王稟手裏就三萬捷勝正軍,兩萬契丹正軍,兩三萬輔軍,官家去帶也帶不了多少人,也就能帶一萬左右的燕京正軍。需要調兵的話,高麗那邊需要早些知會,早做安排。”

    趙桓搖頭,這點人夠用了。

    宇文虛中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臉上掛着笑容。

    “你笑什麼?”趙桓充滿了好奇的看着宇文虛中,這個問題很嚴重嗎?

    他不是去搗亂的,自然不會打斷沈從和楊再興在陣前的作戰,調動高麗方面的燕京軍,會打亂將領的部署。

    “自太宗以來,就是守內虛外、強幹弱枝,官家不增兵,說明官家的想法上,不贊同這個……策論。臣也不是很贊同此政。”宇文虛中一語驚人,點明瞭自己這個問題背後的用意。

    趙桓這才瞭然,感情在這裏給自己挖的坑。

    這些人尖的大臣,問的每個問題,背後都是在試探皇帝的決心和皇帝的執政理念。

    趙桓決定再次御駕親征的事,在汴京城傳的神乎其神,畢竟官家親征河東路的戰績在那擺着。

    沒人會不相信皇帝會失敗,民間輿情最悲觀的估計,頂多會失利罷了。

    民間輿情的樂觀,其實和當初趙光義親征燕雲十六州一樣。

    可惜的是當時的趙光義辜負了大宋百姓的期望。

    戰略上的問題,其實最嚴重的就是趙光義自己和民間一樣樂觀。

    趙桓始終記得种師道教給他的作戰原則,那就是未慮勝先慮敗,方能百戰不殆。

    他安排津口市舶司的木蘭舟隨行來州。

    大宋水軍皆來自楊幺的荊湖水軍,水戰上的戰鬥力,有待考驗。

    大宋水軍任重而道遠,雖然有宗澤在荊湖、何慄在兩浙兩江、範汝爲在福建、兩廣建立了很多水軍訓練營地。

    但是距離開花結果的日子還很久,勉強湊和能開船罷了。

    所以木蘭舟隨行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若是戰事不順,隨時接應大宋皇帝轉進。

    對於木蘭舟的隨行,大宋百姓更是抱着看戲的目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