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风歌——北境 >第三十九章 如愿
    华朝的用人,以察举为主,科举为辅。

    所谓察举,是出身世家大族,在朝堂之上掌握权柄的高官,每三年根据家世、品行将人才定级,每当朝廷出缺,根据评定之人等级的高低,择优填补。

    以察举选拔出的官员,全部出自豪门,仕途之上自有族人保驾护航,事半功倍,往往年纪尚轻便能身居高位。

    太祖察觉弊端,面向华国开科取士,每五年一次。无论出身如何,只要金榜题名,便能鱼跃龙门,从民入官。

    太祖想让察举、科举相辅相成的本意虽好,结果却依然挡不住二者走上泾渭分明的道路——华国之内豪族无人考科举,寒门无人被举荐。

    李清扬二十岁那年参加科举,写下了洋洋洒洒近万言的《寒门苦读无用说》。

    其中有一段写道:“我华朝立国三百年,三十七位宰相,三百四十三位尚书,尽出自豪门,无一人出身寒门。究竟是豪门望族真多才俊,还是寒门市井无一可塑之才?我看二者皆不尽然。然而三百年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学生想问:若朝廷高位只配华服者居之,嫌弃我等布衣粗鄙,又何苦开科取士,钓着天下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来争相咬这无饵直钩?在朝堂掌权者眼里,徒增笑尔!”

    这份考卷让他在牢狱里待了三十年。

    陈泰道:”你想如何为寒门学子争出路?“

    李清扬道:“废除察举。周王一党,除恶务尽,空出来的职位,连开五年恩科,以科举补之。”

    陈泰惊到:“你可知若成此事,要掉多少颗人头,流多少血?即使他日我登上大宝,若如此行事,黎民百姓将视我为暴君,史书又将如何写我?我看你简直就是一个疯子!“

    李清扬道:“陛下,那几个把持华国三百余年的望族,在朝中关系盘根错节,根深蒂固。而他们,却都是周王一党。纵使不是为了老夫的抱负,有这些人在您榻下,殿下还能安睡吗?”

    是开科取士,让寒门学子感念自己的恩德,建立完全效忠于自己的施政班底,还是维持现状随时面对豪门反戈一击的凶险。

    永丰二十年的那个晚上,陈泰心中就此有了答案。

    风雨十四载,陈泰终登帝位。周王自焚,周王一党尽屠。朝廷废察举,开恩科,华国史上第一次,豪门和寒门的子弟们在同一个屋檐下为仕途前程公平竞争。

    在李清扬的献策下,此次恩科会试之后首次加了殿试,使得最终名次由天子钦定,录取的考生就此成为天子门生。

    殿试那天,陈泰笑了。

    李清扬也笑了——只有皇上由衷认定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才会被永远推行。

    此后,纵使皇帝多次要封他为宰相,可他都辞而不受。所以离开时,他身上没有任何官职。

    他对陈泰避而不见,却依然生活在京城,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把一言一行都毫无遮蔽地暴露给他。

    他永远是下一刻死了也不会让人吃惊的病态。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

    永丰三十二年,他见到了那个一身桀骜的刘不知。

    那一天,李清扬回到家中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花白的头发,想象着未来发生在这个少年身上的各种可能,第一次想活得比谁都更久一些。


章节报错(免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