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劍嘯江湖路 >第168章 馬楚文香離揚州 安然過江到西湖
      馬楚幾人正聽說書讓人聽得入迷,忽然聽旁邊的人說道:“兄臺,你聽說了嗎?馬太守昨夜被人一劍殺了。”另一個人說道:“衙門不是貼了告示,懸賞捉拿兇手嗎?有提供線索的都給重賞。”那人說道:“這個你也信,我有個親戚在衙門當差,他說纔沒人把這個事當一回事了。”另外一個人問道:“怎麼回事了呢?他好歹也是一個堂堂太守,怎麼會不重視呢?”那人說道:“你是不知道,這個太守本來是南楚的一個王爺,爲了爭奪皇位,害死了自己的哥哥,又和另外一個哥哥爭鬥,後來又請唐王幫他,唐王趁機派兵把他們打敗俘虜。給他一個太守做已經是寬大爲懷了,沒殺了他,已經就不錯了。現在他肯定是給仇家殺了,朝廷那會管這樣的事。”</p>

      另外一個人說道:“不對吧?不是已經封城了嗎?”那人說道:“官府纔不是想抓兇手,只不過做做樣子而已。他們真要想抓兇手,早就全城搜查了。可你看哪裏有人搜查。城門口也是對進來的人盤查嚴格,對出去的人根本不管,他們巴不得兇手早點出城。畢竟現在主要是對付宋國。聽說封城不過是怕有宋國奸細混進來。網”</p>

      馬楚和文香聽了,對望一眼,便結賬出了茶樓,對良辰說道:“我們也去城門看看是不是像那個人說的那樣?”良辰說道:“是要去看看,如果真的是那樣,我們也可以出城了。”於是馬楚和文香等人就來到了南城門,見確實如那人說的那樣,官兵只是對進來的人嚴格盤查,根本不理會出城的人。馬楚便說道:“那我們快回去收拾,立刻離開,以免夜長夢多。”衆人自是無有異議。幾人立刻趕回明月樓,收拾完東西,結算好費用。文香和馬楚上了馬車,良辰美景駕駛馬車,冬雪冬梅騎馬一前一後朝南城門而來。城門口官兵見了,估計是富家子弟出遊,便揮手就讓他們過去,問都沒有問一句。</p>

      馬楚等人到了大江邊,僱傭了兩條大船,便渡過了長江,到了南岸。把馬車趕下大船,把馬匹牽下船後,幾人又上車上馬兼程朝杭州而去。</p>

      不數日,便來到了杭州。就先進城到了西湖邊找了一個客棧安頓下來。良辰便去找掌櫃過來的給馬楚介紹下杭州,那掌櫃看來是本地人,便滔滔不絕的講給了馬楚他們聽。</a>

      傳說在夏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爲九州,長江以南的地方都劃稱揚州。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曾乘舟航行經過此地,並舍其杭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爲“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爲“餘”,乃名“餘杭”。春秋時,吳囯、越囯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囯,後屬吳囯,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囯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p>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漢朝時期,杭州仍稱錢唐。此時杭州農耕水利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爲內湖。漢書地理志記載:錢唐,西部都尉治。三國、兩晉時期,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峯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陳禎明元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p>

      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廢郡爲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在餘杭。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週三十六裏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改置爲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爲大運河的起訖點。杭州一躍而“咽喉吳越,勢雄江海”,確定了它在整個錢塘江下游地區的重要交通地位。“水牽卉服,陸控山夷”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的迅速發展。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p>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改“錢唐”爲“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複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又改爲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到了唐代後期,杭州已是一副“駢檣二十里,開肆三萬室”的興旺景象。每年朝廷從杭州所收商稅高達50萬緡,幾乎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在元和八中央政府任命盧元輔爲杭州刺史的制文中已經出現了“江南列郡,餘杭爲大”的讚譽。</p>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於杭州。當時的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近一百年的統治下杭州發展成爲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裏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煩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爲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裏,作爲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p>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p>

      馬楚聽完說道:“沒想到這裏竟然如此繁華,歷史悠久”</p>

      </p>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