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徐太公 >第五百六十一章雄都(四)
    密密麻麻的軍帳彼此相連如同蟻巢,一眼望不到盡頭,甲杖兵器、輜重糧草堆積若山,搬運甲兵糧食的夫子從早到晚無有片刻清閒。各軍督管糧草輜重的別部司馬都等着給自家營頭申領錢糧器械。爲了爭個前後順序或是糧食多寡,彼此之間往往爭吵得臉紅脖子粗。軍漢多是火爆脾性,一言不合便要動武。呼喝聲、叫罵聲、毆鬥聲以及勸

    阻聲吵得人頭疼欲裂,這便是當下晉陽大軍營盤模樣。雖說雙拳難敵四手,可是于軍隊而言,並不是人馬越多越好。所謂“兵多累將”,兵馬越多越是考量主將的本事。若是有名無實之人驟掌大軍,難免顧此失彼調度不靈。不

    必兩軍交戰,就是日常行軍、安營都是天大難題。稍不留神就可能釀成營嘯,未等開戰自家兵將就要逃散大半。李淵素能治軍,更有李世民以及一干有能軍將效力,河東六府鷹揚兵也是天下有名精銳。戰力或不及馬邑、恆安這些百戰邊軍,論軍紀則遠勝,自然不至於如此不堪。只是如今蒲津渡口兵馬衆多統屬不一,其中更有大批新近加入的散兵遊勇,便是以李世民之能也無法馬上讓他們謹遵軍紀,只好暫且由得他們胡鬧,等過段時日再徐徐整治

    。晉陽軍攻取蒲津陣斬魚俱羅,關中震動名傳北地。除去原本就起兵響應的李神通以及柴家的人馬之外,北地世家豪強部曲、關中 地面的輕俠少年、勢力大小不等的義師乃至不願入值長安,逃入山中不奉調遣的鷹揚府兵都紛紛前來投奔,爭先恐後歸入唐國公麾下聽用。隨着大軍越來越接近長安,投奔的兵馬也就越來越多,晉陽軍勢如同

    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李淵起兵時麾下僅數萬衆,如今粗略估計兵馬已然接近十五萬。這便是世家的厲害之處,數百年世家統治,於民間影響極深。許多人從心中認定爲世家效力乃是天經地義甚至是天大光彩,李家既是北方世家之首李淵本人又素有仁厚之名,這天下理應是他來坐。這些時日,關中豪傑、北地壯士紛紛而至,希圖靠自己一身氣力本領一刀一槍搏個榮華富貴回來,若是能靠着從龍之功建立家號,也成爲世家

    中人更是天大的福分。

    李淵若干年苦心經營的好名聲以及人情網已然顯示出威力,只要順利攻下長安,數十萬兵須臾可得。厚積薄發鯨吞天下的格局已成,所差者就是這最後一步。

    “這一步怕是不好走。長安城……沒那麼容易攻下。”李世民營帳內,徐樂指着案几上放的長安草圖說道。徐樂不曾到過長安,只是聽阿爺介紹過這天下第一雄城的風貌,年深日久又是經他人之口講述自然做不得數。倒是李世民身爲唐國公之子,少年時在長安廝混,於坊巷分佈城池佈局記憶清晰。身爲武家子弟於城池攻防天生就比別人敏銳,這份草圖不但繪製着長安城池佈局,更有城高壁

    厚護城河寬幾許等數字,於領兵之人而言,乃是件了不得的寶貝。蒲津之戰李世民居功至偉,可是李淵只是給徐樂以及玄甲騎重賞,於李世民的功勞隻字未提,也不曾把先鋒兵權歸還,依舊讓他受兄長李建成節制。之前李建成與謝書方

    對李世民的打壓也故作不知,軍中也不許議論蒲津之戰的功過,顯然是對長子刻意迴護。李淵或許無意打壓某個兒子,對於幾個子嗣也是一般寵愛,可是他心中始終存着長幼不可亂的念頭,李建成既爲世子便要比其他子嗣更受優待,更不許李世民功勞勝過兄

    長,至於李世民自己怎麼想他便顧不得了。李世民也知羣雄匯聚自家麾下,都等着追隨李家奪取天下,這時絕不能在他人面前自起干戈爲天下人所恥笑,更不能被羣雄認爲李家兄弟不和不足以謀大事。是以只好忍

    氣吞聲強作笑臉,心中這口氣始終咽不下去。蒲津之事難以更易,只好把心思放在長安。只要自己攻下大隋都城,父親再怎麼維護也沒有用處。只不過這天下第一城並不那麼容易攻取,事實上這些時日李家兵馬已經

    在長安城下喫過幾次虧。長安財帛糧儲之豐天下聞名,魚俱羅陣亡之後,不少人動起了歪心思。覺得如今長安空虛缺乏良將,鷹揚兵只是空架子不堪一擊,只要捨命一搏就能打進城池獲得富貴。

    投奔李淵的各路人馬大多是無糧飢卒或是綠林盜匪,多是要錢不要命的主。平日不敢打長安的主意,如今背靠李家這棵大樹,膽氣便漸漸足壯。幾路人馬打着爲李公掃平天下的旗號,不等軍令便私下去攻打長安,可是無一例外,連長安城牆都未見到,就被殺得落花流水狼狽而逃。好在他們不是晉陽本部兵馬,死傷再重也不會影響士氣,李淵也懶得過問。只是這些消息還是爲李世民所知,也由此可以斷定長安並未因失去魚俱羅就變得不堪一擊。大隋兩代皇帝所積累的強大底蘊,

    還是足以給敵人造成巨大損害。尤其是都城所在,更不容輕侮。這些烏合之衆未能攻下長安乃是情理中事,於李世民而言也是好消息。可是他們敗得太過迅速也太過狼狽,讓李世民心中生出疑慮。長安的防衛比自己所想的更爲嚴密,就算是親自指揮攻城也無十分把握。這段時日大軍行軍速度遲緩,固然是爲了等待各方豪傑投奔,以及兵馬太多調度不利,其實也是爲了給長安施加壓力,希望那位留守

    的代王楊侑主動獻城投降。可是在徐樂看來,這隻能算是李家的一廂情願。楊廣剛愎自用又素來不肯服輸認錯,寧可把漢家精英子弟派到遼東戰場送死也不肯承認自己有錯,又怎會允許代王投降?不問可知長安城內必然有心腹大臣坐鎮,即便代王想要投降也過不了那一關。自古來爭奪天下都少不了以性命相搏,只想不戰而勝註定是自討苦喫。是以這段時日徐樂只

    是對着城池草圖反覆推敲,尋找着攻城的辦法。徐敢雖是靠着一身武藝氣力在李家立足,卻沒人敢把他當一勇匹夫看待。昔日其帶領玄甲騎轉戰天下時,攻城拔寨的事情做了無數,名將豪傑坐鎮的金城湯池不知被他破過多少,論及戰守之道放眼天下少有對手。他這身所學已經傾囊教授給自己孫兒,所欠缺的無非經驗而已。徐樂自己也知,必要到戰陣上磨練一番,在血與火中打一個滾

    ,生死邊緣走幾個來回,自己才能把學與用合而爲一。是以這些時日他只是看圖並未向李淵進言,並非藏私而是不想白費氣力。他不敢說自己的辦法一定有效,但可以斷定李淵乃至整個晉陽軍現在所想的辦法肯定行不通。徐樂看着地圖臉色陰沉:“世家在京中廣有僕役,還有不少人靠着這些世家蔭庇才能求活,是以於世家的命令不敢不聽。何況他們還與朝中大臣結交,長安城中不少重臣與世家有親甚至自己就是世家中人,李翁衆望所歸。這些世家便想要靠這些奴僕、親族開城迎我軍入城唾手拿下長安。這等心思固然是好,只可惜不能如願。世家勢力龐大於長安廣有耳目,此事我等知曉難道衛玄、骨儀、陰世師等人就不知?他們在城外都能佈置妥當,城內又豈會無備?若我所料不差,世家的僕役乃至那些交好官員怕是出不了什麼力,要想拿下長安還是要一刀一槍捨命拼殺才是。憑心而論,長安堅城厚壁不足爲患,只怕我軍因小勝而生驕縱之心,沒了鋒銳之氣,那纔是大患。昔日楊玄感起兵時,破裴弘策於先,敗衛玄於後,麾下兵馬十數萬衆,聲勢不遜於今日李公。彼時世家豪門亦曾鼎力相助,然則楊玄感便是太過依賴世家,麾下兵馬沒了拼死殺敵的鬥志。三軍鋒銳一失就沒了鬥志,以至頓兵洛陽城下進退失據,最終兵敗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