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趣閣 > 明末微官 >第六十七章 力挽危局可射日(十三)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聽沈重說得鄭重,袁可立和孫隆一齊向樓下的大廳望去,卻見人滿爲患座無虛席,粗粗一數也有一兩千人。

    沈重笑道:“別看人少,不是地域商會的代表,便是經營行會的翹楚,便是前兩排人數較少的貴賓席,若非藩王總管,便是勳貴執事。糧食、茶葉、瓷器、生絲、鐵器、木器、製衣、造船,更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與其說皇明皆在京師,不如說大明力量盡在此處。”

    袁可立疑惑道:“東海,除了集中貿易、大宗交易,你還有什麼目的?”

    沈重哈哈一笑,請袁可立和孫隆落座,並殷勤爲二人斟滿香茶,便微微笑道:“只聽不說,袁大人和老孫自己去聽。”

    就在袁可立和孫隆不明所以之時,隨着一聲聲鼓鑼鳴響,堂下終於安靜了下來。袁可立剛要起身觀看,就被沈重一把拉住,含笑不語點頭示意袁可立耐心靜聽。

    袁可立苦笑坐好,便聽見熊廷弼二子熊兆珈的聲音:“西夷作惡,犯我呂宋,屠我子民!南藩無義,背離皇明,爲臣不忠,更易國主!紅毛縱惡,肆虐沿海,封堵港口,佔我澎湖!海路不靖,或遭劫掠,番外不仁,或受盤剝!天子興怒,朝廷布武,敕命威海,揮師定邊,遠赴萬里,征戰南海,討伐不平,威服南洋!”

    袁可立聞聽,不由失笑道:“難怪孫公公感嘆,東海果然無恥,這不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嗎?”

    沈重笑道:“和諸黨東林所學,袁公可是不服?”

    袁可立曬然一笑,便聽熊兆珈繼續歌功頌德:“烽火兩年,雄煙二載,王師載譽,赫赫歸來!諸國王臣,一千西夷,僕從五萬。驅象爲兵!恭順而至,北赴京師,覲見天子,以示臣服!天子萬歲。皇明萬歲,王師威武,四海歸心!”

    熊兆珈陰陽頓挫,激盪熱血,語音方落。便引來一陣應付式的歡呼。

    袁可立挪揄道:“可惜了熊白璧的文采,東海,人心不古,你這一番做作,卻沒得了效果。”

    沈重哈哈笑道:“跟他們談天子國家黎民百姓,我還沒那個奢望,袁公不妨聽下去,看我能否反轉人心。”

    袁可立搖頭一笑,便支棱着耳朵靜聽,就聽見熊兆珈揚聲說道:“此次王師建功。上賴天子福佑、中樞定策,下賴士紳齊心、百姓忠義。故威海伯有言,定邊建功,指揮歸於天子朝廷,勳榮歸於三軍將士,利益歸於天下父老,以示定邊軍之敬意,以補黎庶之損失。”

    熊兆珈還未說完,大廳裏便響起熱烈的掌聲和呼聲,一時間氣氛大盛。陸續齊呼:“百戰名將,無敵勁旅,當爲天子大明賀,爲天下黎民賀!威海伯威武!定邊軍威武!”

    聽見如潮的掌聲。聽見真摯的賀聲,袁可立不由苦笑搖頭,沈重壞笑道:“如何,一句便可收其心!”

    孫隆哈哈笑道:“狗屁收心,不過是貪婪而已。”

    沈重笑道:“要得便是貪婪。”

    聽見掌聲逐漸停止,袁可立急忙擺手。示意二人繼續聆聽。

    果然,掌聲一止,熊兆珈便笑道:“威海伯召集諸位至此,只爲三件事,一爲今年海外所需,一爲臺灣民生所需,一爲通商南洋四海所需。此次定邊軍回赴中原,北上廣西,東入廣州,直至福建,聚於南京。威海伯此來,非止麾下定邊,非止西夷奴酋,非止南蠻大軍,尚有南方海商,專爲交易而來。”

    袁可立笑道:“用別人的錢,爲自己收買人心,無恥啊。”

    話音一落,便聽熊兆珈說道:“其採購之大,輸入之巨,遠超舊年故例。下面,便請海商代表,南方商會,南洋遺民,當堂公示,以求供應。凡價格合適、貨源充足,皆可聯絡,即便力不能供,亦可聯合交易。”

    熊兆珈終於說完,大廳裏立即轟然一片,隨即便陸續響起腳步聲,傳來了一聲聲讓人眼冒金星的呼喚。

    “福建林家商會,除固定供應外還有缺口,尚需生絲五萬擔,各式瓷器一萬擔,棉麻布匹十萬匹,誰可供應?”

    “老夫代表廣州十三行,增加採購如下,望諸位同行好友一力助之。生絲八萬擔,瓷器三萬擔,絲綢五萬匹,茶葉一萬斤。”

    ………………

    ………………

    “老夫呂宋李清之,欲轉手南珠一千顆,香料兩萬斤,銅器三千件,不知誰願意接手?”

    “我等來自安南,犀牛角一千個,象牙兩千支,紅寶石四百斤,另外慾收棉麻布匹一萬匹。”

    ………………

    ………………

    不理會大廳裏喧囂沸騰,呼喝爭執,沈重洋洋自得地享受清茶,和孫隆戲謔嘲諷,聊得興高采烈。

    而袁可立卻仔細聆聽,不時拍腿感嘆,還要來紙筆信手記錄,良久驚呼道:“了不得,粗略一算,便是此番交易,便不下兩千萬兩白銀啊。”

    沈重笑道:“這還要拋去人家多年固定的交易,不過是今年南洋海貿昌盛,再加上海外輸入巨大,累加起來便是億萬也不是問題。怎麼樣,禮卿先生,朝廷每年那點賦稅,可還在袁公眼裏嗎?這便是大明底蘊,這便是皇明的力量。”

    袁可立點點頭,朝洋洋得意的沈重怒道:“力量再大,與遼東何干,東海,張盤和毛文龍,可是等不起了。”

    沈重搖搖頭,笑道:“不在一時,袁公再聽。”

    商賈效率極高,南洋和南方的需求又大,簡直是供不應求,不到半個時辰,就完成了大半兒交易。熊兆珈便下令暫停,走上首位揚聲笑道:“諸位,需求極大,想來脫銷轉手,皆不是問題,儘可會後商榷。現我代表臺灣採購,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價格較高,只爲惠及父老,以報支持。”

    臺灣這兩年。每年採購都高達五六百萬兩,對大明商賈來說,不啻爲一個取用不竭的聚寶盆。聽到熊兆珈的話,便連忙肅靜聆聽。一個個呼吸急促,等着潑天的富貴臨頭。

    熊兆珈見衆人安靜,便揚聲笑道:“先是牲畜,諸位聽真。豬仔五十萬頭,母雞仔五十萬只。公母幼羊有多少要多少,此爲採購,臺灣

    亦可供應中原水牛十萬頭。還有農林所需,要一千萬株桑苗,可陸續訂約收購。再就是傢伙事,農式傢俱十萬套,鋤頭鐵鏟五十萬套,大小水車一萬件,春夏男女衣衫一百萬套,棉麻布四十萬匹。各類書冊二十萬本,筆墨一萬套,紙張十萬扎…”

    聽着熊兆珈的復讀,袁可立失笑道:“你這是採購還是過日子?南洋不缺木材,安南不缺鐵礦,你手底下的蠻夷千百萬,還需要重金從中原收購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